昨天一早,滴滴与小鹏汽车双双宣布将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据悉,本次收购的最高总对价约为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
这也意味着,滴滴持续两年的造车计划终止,滴滴CEO程维最终还是放弃了造车梦。滴滴研发的MONA车型,后续将由小鹏汽车完成量产研发和销售。
放弃的原因,可能与资质问题以及盈利问题有关。通过造车资产换取了小鹏汽车股权,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造车投入没有打水漂。
而小鹏汽车接盘,则顺势推出15万元左右的第二品牌,并且还能获得滴滴在To B领域的销量支持,再冲击一波销量有戏了?
滴滴放弃造车:资质问题还是盈利问题
滴滴在造车上的尝试由来已久。
2018年,滴滴与理想汽车前身车和家宣布成立桔电出行,计划共同推出一款纯电MPV。但后来美团入股理想汽车,而美团和滴滴在网约车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于是理想和滴滴终止了合作。
2019年,滴滴再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双方合作推出定制网约车D1,通过司机向滴滴平台租赁的方式,对外出租使用,以2B模式为主。
不过,滴滴的目标未止于此,还在尝试2C场景的造车。
2021年,网传滴滴成立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滴滴也开始从四处挖人,有媒体当时报道,滴滴造车开出的条件普遍是涨薪40%至50%,“原来在传统车企多少薪酬,滴滴加50%。”
除了研发团队,造车资质也十分重要。
此前有消息称,滴滴新能源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而且要对国机智骏位于江西赣州的工厂进行施工改造。今年3月,也传出了滴滴入股国机智骏的消息。当时国机汽车发布公告称,国机智骏是国机汽车的参股公司,持股比例40%,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经公司自查并向国机智骏了解,国机智骏目前正在与多家潜在投资者进行商务洽谈。截至本公告日,上述洽谈未取得最终结果,洽谈过程没有涉及应当披露的事项,公司及国机智骏均未与其他企业签署意向协议或合作协议。
据公开资料,这座新能源车工厂投资80亿元,规划产能30万辆/年。但国机智骏自身的销量并不理想,因此滴滴如果入股后,为滴滴造车代工,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代工合作一事,双方还未有官宣消息,滴滴造车业务就迎来了卖身。
近两年,确实有不少造车新品牌卡在了造车资质上。比如李一男的自游家,因为资质问题命运多舛;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品牌集度汽车,为了资质也更名为极越汽车;小米也是近日刚刚传出获得造车资质的消息,但还未获得小米官方的确认。
除了资质问题,造车的重资产投入,或许也是滴滴放手的原因之一。滴滴出行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滴滴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27.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48亿元增长19.1%,但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11.60亿元,上年同期则为净亏损162.76亿元。虽然亏损收窄,但仍未从亏损泥潭走出。
小鹏接盘:再冲击一波销量?
小鹏选择接盘滴滴造车业务,首要的考虑还是销量问题。
小鹏与滴滴战略合作的核心,就是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表示,MONA车型是小鹏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该品牌会To C为主,兼顾To CB。MONA车型的品牌少数的SKU针对共享出行,最主要的SKU是打造高等级的无人驾驶。通过与滴滴的合作,打造15万级别的爆款,在这个价位的车型,同样会引入NGP,推动科技普惠,科技平权。
在销量预期上,何小鹏表示,对这个产品的销售竞争力是非常乐观的,至少年销量10万以上,预期要远高于这个数字。“A级市场要有非常大的量,对智能的规模和收益有巨大的放大价值。”他说。
实际上,小鹏接手的MONA车型,滴滴此前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小鹏会在滴滴前期工作基础上,完成MONA车型的量产研发和销售。
并且,小鹏此次收购的方式是,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简单来说,就是滴滴用造车的资产换取了小鹏的股权,小鹏此次收购中并未付出现金。
另外,小鹏通过此次收购,还将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正如何小鹏提到的,新品牌除了2C还会兼顾2B,这也是现阶段一些新能源品牌拉升销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比亚迪、广汽埃安、哪吒汽车等。
今年7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1万台,环比增长27.7%,重新迈入万辆行列。但这个成绩与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相比,还有差距。而此次与滴滴的合作,也将成为拉升后续销量的重要机会。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