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2024年至今;
(2)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2023年至今;
(3)“辽宁省一流课程”《化学研究训练》(负责人),2022年至今;
(4)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张大煜班化学拔尖人才学生培养”,负责人,2020年至今;
(5)“全国柔性电子博士生学术联赛”专业评委,2021年至今;
(6)期刊《SmartMat》青年编委(IF:15.3),2022年至今;
(7)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IF:3.8), 2024年至今;
(8)期刊《Connected Health》青年编委,2023年至今;
(9)期刊《Soft Science》青年编委,2024年至今;
(10)期刊《复合材料学报》第一届青年编委,2024年至今。
朱楠教授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引进组建“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团队,2013-2017年曾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博士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
获2021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9年“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人(全国118人)、2022年“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第63届国际电化学年会最佳墙展奖”(10/1500人,捷克)等荣誉;担任国际高水平期刊《SmartMat》青年编委(IF:20.1)等国内外学术兼职。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可穿戴传感器对于监测人体健康及实现远程医疗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团队致力于可穿戴电化学传感体系的设计、检测及前沿交叉应用研究,围绕可穿戴“人/固”界面生物兼容性及电荷传递机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可穿戴电化学智能传感平台,应用于人体代谢产物的精准检测(如汗液)、环境监测(如重金属)等领域。
近年以通讯作者发表领域内高水平论文SCI论文4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30余篇(独立通讯20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20篇,IF>10的10篇;英文书籍1本(Wiley出版社);中国/美国发明专利10项(7项第一发明人)。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军委科技委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任务、辽宁省基金重点项目等),累计承担经费600余万人民币;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实际生产力,其中设计一款“可穿戴牙套传感器”获600万美元风投融资;2024年中国宿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2023-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2017-2023,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原张大煜学院),特聘研究员
2016-2017,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 S.),博士后研究员 (Postdoc Fellow),(导师:Prof. Joseph Wang)
2013-2015,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博士后研究员 (Postdoc Researcher),(导师:Prof. Bo W. Laursen 和 Prof. Kasper Nørgaard )
2010-2013,丹麦技术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博士,(导师:Prof. Jens Ulstrup 和 Prof. Qijin Chi )
2013-2013,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 Sweden),联合培养博士,(导师: Prof. Tõnu Pullerits)
2007-2010,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大学,硕士,(导师:曹廷炳 教授、张美宁 教授、 陈继涛 教授)
2003-2007,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