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软件的本质是“用金钱换取时间”,而业务分析师则是“用时间换取金钱”,能满足二者需求的产品,才是符合消费者(企业)和顾客(分析师)的好产品。“对于分析师而言,我们要找一把职业生涯的宝剑,
门槛足够高又不能太高、跑道足够长又不会漫长、随时间和经验累积会构建护城河、保持与世界层面的技术同步确保不会落伍
。
怎样的产品才能满足如此苛刻的要求?”
三、前瞻性与平台性:谁是真正的敏捷BI?
“我们想成为谁,最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模样”,一个企业的长远规划决定了它的典型客户,也可以看得见它的未来。
1、前瞻性规划
早期的Tableau是“可视化产品”的代名词,如今,这个定位反而成为了拓展市场的某种制约,总有不少的客户说“你们不就是把数据转化为图形嘛”,他们说的对,但不全面,就像很多人没意识到那个卖office的微软已经全面转型云服务,而不仅仅是办公软件和windows。
从最早的desktop数据分析,Tableau每年都在拓展自己的产品线,通往一个宏大的愿景:
构建企业级的大数据分析与治理平台
。通过Server扩展了团队协作与分享功能,通过Prep Builder拓展了数据准备功能,如今增加了Data Management弥补数据治理的短板,又新增Server management服务巨型企业的复杂节点需求,俨然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它在地理位置分析、广泛的数据支持、面向业务的即席分析方面,短期内更是无人能敌,方圆十里不见敌手。除了因为安全考虑没有默认安装第三方数据库并支持数据录入和数据库操作,Tableau已经可以满足你对数据分析的大部分想象(内置的PostGreSQL是系统组件,不面向客户)。
Tableau的使命,也从“帮助人们看到并理解数据”,上升为“
推动成为数据驱动的个人与组织
”(非官方术语),Tableau更加强调帮助大家产生价值,以数据驱动未来。
在2018年新推出Prep之后,我对Tableau的感情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作为业务出身没有科班技术背景的人而言,prep缓解了数据整理带给我的痛苦,大幅度地拯救了我的时间。Prep用可视化的思路做ETL的产品特性,以及无需增加额外费用的许可方式,足以让所有Tableau新老用户兴奋到天亮。几乎每个大项目,我都会用prep是审视和整理数据,它也帮助我大幅度优化了Tableau Desktop的性能。(2019年Prep前端改为Prep Builder,后端的Prep Conductor加入付费的Data management组件)几乎每个Prep builder的版本,我都是抢先使用,越来越多的优化和功能,让Tableau在ETL方面逐步接近Desktop所能达到的高度。
2020年,我最为期待Fixed LOD加入Prep Builder,这必将是一个创世纪的功能,它让Tableau Prep逐步成为,而非仅仅“像”是ETL工具。
相比之下,帆软的自助式业务产品就单薄的多,实质的产品只有主打的帆软Report和刚推出的帆软BI两款,前者在Tableau Desktop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一点几乎无需辩护;Reports虽然帮助帆软赢得了三四线下线市场的中低入门的客户,却难以吸引真正的头部市场(部分作为嵌入式分析需求不再此列)。
帆软自称为“大数据BI和分析平台提供商,专注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领域”,但更像是传统BI到敏捷BI的过渡性企业,在商业智能领域,帆软对整个产品线的设计和理解,还不足以支撑真正的BI=business intelligence的业务场景。
只有足够长远的产品规划,才能帮助企业赢得未来。
作为Tableau的粉丝,没有所谓的敌人,我也从来不想攻击别人。不过很多人各种无视基本知识和产品性能的“论坛式的对比”和隐含的攻击,只会让那些稍具理性的人感到不快——从来没有真实是可以通过虚假的宣传来确立的。我的尽可能中立的评论,也希望得到所有人中肯的批评建议,因为每个人都有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