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南越第二位皇帝
收藏
0 有用+1
0
赵眜(?―公元前122年),史料多作赵胡,南越武王 赵佗 之孙,赵仲始之子 [1] ,西汉诸侯国 南越国 第二任君主,公元前137年―公元前122年在位。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赵眜继承王位。公元前122年,赵眜去世,谥号文王,葬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 象岗山 ,即著名的“ 南越王墓 ”。赵眜死后,由其子 赵婴齐 继位。
全    名
赵眜
别    名
赵胡
谥    号
文王 [13]
尊    号
文帝 [20]
所处时代
南越国
民族族群
华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22年
陵    墓
南越王墓
安葬地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在位时间
137年 至 122年 (公元前)
前    任
南越武帝赵佗
继    任
南越明王赵婴齐
主要成就
成为南越国第二位君主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继承王位

赵眜,史料多作 赵胡 ,是南越武王 赵佗 的孙子,南越太子赵仲始的儿子。 [1] 汉武帝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因赵眜的父亲赵始早己亡故,所以 南越 群臣拥立赵眜继承王位,史称南越文王。 [2-4]

闽越攻打

建元 六年(公元前135年), 闽越国 国王 邹郢 南越国 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当时赵眜刚继承王位不久,国内民心还不稳固,只好派人给汉武帝上书说:“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藩臣,不得擅自兴兵互相攻打。现在闽越擅自发兵进犯臣国,臣不敢擅自发兵抵抗,请天子下诏指示。”汉武帝赞许南越有忠义行为,遵守职责与盟约,于是出兵援救南越。 汉武帝 派大行 王恢 领兵从 豫章 出发、大司农 韩安国 领兵从 会稽 出发,合力讨伐闽越。 [5] 当时汉朝的军队还未翻越过五岭,闽越王邹郢的弟弟 馀善 就发动叛变,杀死邹郢而投降汉朝。于是王、韩两位将军停止讨伐行动,罢兵而回。 [6-8]
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闽越王,并派遣 中大夫 严助 (一作 庄助 )前往南越国,向赵眜晓谕朝廷的意思。赵眜叩头说:“天子竟能为臣兴兵讨伐闽越,臣虽死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于是派太子 赵婴齐 到朝廷充当侍卫。赵眜对严助说:“鄙国刚刚遭受侵略,请使者先行一步,我正日夜整理行装,准备前往京城朝见天子。”严助离开以后,赵眜的大臣劝告他说:“汉朝兴兵杀死邹郢,同时也以此进而威吓南越。况且先王曾说过,事奉天子只求不得失礼,总之您不可因汉朝使者的好语而被诱惑就进入朝廷拜见天子。入朝拜见则不能复归,这是亡国的情势啊!”于是赵眜声称有病,最终没有进京朝见汉武帝。 [9-11]

去世子继

元狩 元年(公元前122年),赵眜病重,其子赵婴齐向汉武帝请求回到 南越国 。同年,赵眜去世,谥号文王,葬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 象岗山 ,即著名的“ 南越王墓 ”。赵眜死后,赵婴齐继承王位。 [12-14]

为政举措

播报
编辑
赵眜在位一共16年,长期患病,性情软弱,没什么建树。他虽然在闽越侵犯南越之时,巧妙的把汉武帝搬出来,让汉武帝来对付闽越 [5] ,而自己不用大伤元气。但此举,也使赵佗时期就已经役属 南越国 的闽越,和南越国脱离役属关系,而直接受制于汉朝中央,使南越国实际上被孤立起来。
同时,使汉武帝找到借口,派 严助 假借表彰赵眜能忠于臣属之职为名,请赵眜赴京朝见汉武帝,最后迫使赵眜把儿子 赵婴齐 送到汉武帝身边充当侍卫达12年之久 [10-11] ,对日后南越国内部之乱埋下伏笔。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司马迁 史记 》:“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 [15]
吴士连 大越史记全书 》:“文王交邻有道,汉朝义之,致为兴兵助击其雠。又能纳谏,称疾不朝于汉,遵守家法,贻厥孙谋,可谓无忝厥祖矣。” [16]

史籍记载

播报
编辑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5]
汉书 ·卷六·武帝纪第六》 [17]
《汉书·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第六》 [18]
资治通鉴 [19] 卷十七至卷二十
《大越史记全书·赵纪》 [16]

家族成员

播报
编辑

长辈

祖父:南越武王 赵佗
父亲:赵始(一作赵仲始)

后妃

他的后妃史书均无记载。1983年发掘赵眜陵墓时,出土为她殉葬的四位夫人的五枚印章,因此他至少有4位夫人。王后是谁,则期待进一步的考证。
四位夫人
右夫人 ,名 赵蓝 。史书无记载,但1983年发掘赵眜陵墓时,出土她的2枚印章,从而得知她的名字和身份。她的印章一是金印,而且称“ ”(详见 西汉右夫人玺金印 ),一是象牙材质。因此推断她在赵眜的群妾中地位最高。
左夫人 ,姓名生平不详。她的印章是铜印,称“左夫人印”,地位仅次于右夫人赵蓝。
泰夫人 ,姓名生平不详。她的印章是铜印,称“泰夫人印”,地位次于左夫人。
?夫人,姓名生平不详。她的印章是铜印,称“?夫人印”,在四位陪葬的夫人中地位最低。“?”是因为出土时印章腐蚀严重,已经无法辨认。根据专家推测,很可能是“否”或“部”字。

子女

赵眜有多少子女,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只有儿子 赵婴齐 ,被立为太子,赵眜死后继承南越王王位。

关于名字

播报
编辑
司马迁《 史记 》中一直将 南越国 第二代王“南越文王”称为 赵胡 ,但1983年“南越王墓”挖掘后,在出土的印章中发现“赵眜”的玉印和“文帝行玺”的金印。经考古学家证实,确认“赵眜”应该是《史记》所载的“赵胡”的真名,而“赵胡”可能是 司马迁 在编写《史记》时出现的错误;也有可能是 班固 的《 汉书 》在传抄中抄错了,于是后人根据《汉书》更正《史记》中的“错字”,以致一错再错。 [20]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笔误一说提出异议。学者余天炽、覃圣敏、蓝日勇、梁旭达、 覃彩銮 等人,在其所著的《古南越国史》中认为南越文王名字不可能出现记载错误。他们认为《史记》对在位时间最短的 赵建德 事迹记载都尤为详实,因此对南越文王名字记载错误的偶然性不存在;而且南越文王在位期间同汉朝交往频繁,名字的笔误更不可能。他们认为赵眜是南越武王赵佗的儿子、南越文王赵胡的父亲(或者赵眜是赵佗的长孙、赵胡的兄长),被赵佗立为太子,但未即位就已死去。赵胡将赵眜生前使用的印章带入坟墓,以示缅怀之意。 [21]

陵墓

播报
编辑
南越王墓结构图
赵眜墓,亦称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南越王墓发现于1983年,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物最丰富、唯一饰有彩绘的石室墓。该墓藏于象岗山腹心深处20余米,出土有“文帝行玺”金印和“赵眜”玉印以及玉角杯等珍贵文物一万余件,由此可确定墓主即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墓室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仿阳宅形制建造,坐北朝南、前朝后寝,分前后两部分,分别由石门隔开。墓前部为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为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
墓主葬具为一棺一椁,安放在主室正中。墓中不仅放置诸多奇珍异宝和生活用品,还随葬15个殉人,作为他地下的仆役。南越王墓及其随葬珍品是南越国的重要历史遗存,对研究秦汉时期广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南越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