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一中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

此处昆一中仅仅指昆明一中。
关注者
325
被浏览
171,889

102 个回答

我一生中再沒有那麼敢作的歲月了。

感謝一中給我一個能作的平臺。

比如……圖中人物是我(光速逃


有人赞同,我决定多加点内容…… 想到可能还会继续补充。

我是 2011 届学生;高一 9 班,高二理 9 班,高三理 14 班。下面的图片均于 2009 年拍摄于一中。


其实当初家里面问我为什么不去师附的时候,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不喜欢师附的校园。高新区的那个校园太新了,新到整整齐齐毫无趣味,新到一览无余。我最喜欢一中校园里的各种无人而隐蔽角落,比如藏在运动场南侧的苗圃,比如青年湖,比如单车棚的楼顶……

说到苗圃——我至今很感激一中的苗圃,隔上一些日子,就会在把路旁的花盆换一茬,于是常常在一个早晨,发现路边的花不一样了。比如我最喜欢的雏菊。


在中学的时代里,其实那一句「我一边恋恋不舍地回首,一边沾沾自喜地前瞻。惟独冷漠地面对今日。」特别适合形容我。我觉得自己浮躁得近乎自暴自弃。

但其实我是常常独处的,因为我真的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于篮球赛和足球赛我漠不关心,宁愿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草地上发呆。于是明明浮躁的我却忽然有生以来第一次地留意到操场边上的三叶草、菊花,刺眼的阳光下的闪烁树影,和吹过耳边的风。我开始享受那种远处传来操场上的喧闹,自己却安安静静地发呆的感觉——事实上,体育课时我也常常这么干。

现如今,整日呆在科大不见天日的教学楼里时,我才万分痛心疾首地怀念当年操场边的阳光。


在一中的时候,我总觉得身边的同学都比我不知高到哪里去。一个同学和我同时开始学下国际象棋,很快就能把我虐得片甲不留;一个同学看过数不清的哲学书;半夏出的杂志里面的文章写得那么戳心,让我感叹我一辈子也写不出那么好的散文来;还有的同学给学生会网站几天就徒手写了一个 CMS。

而我,似乎除了做广播操时浮夸的动作以外,根本没有什么能令人记住的地方。


一中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人像我一样因为那么多不同的原因写过检讨——比如试图偷放在仓库里的矿石标本;比如和学校的门卫吵架;比如那一年政治会考,算得前面的分数够及格,我便在后面的题目下面怒斥共党。从学生工作处,到年级组长,都因此和我无比面熟。当然,他们对我的印象也可想而知。

自从上了大学以后,我似乎整个人变了,变成了一个很无聊的乖学生。并没有任何违纪记录,很少出去玩,甚至到后来把酒也戒了。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高一的时候我试图参加校园电视台,后来放弃了。我也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队,可惜自己实在非常不负责任,作为名义上的队长,一直缺席,几乎从没出现过,于是那一年的参赛最后不了了之。在学长的光辉事迹的指引和老师的怂恿下,我开始试图玩学科竞赛。去听阮亚飞的化学竞赛班,总是睡着,被阮亚飞骂得狗血淋头。去听孙临讲的物理竞赛班,自己却什么题也不做,最后同样不了了之。去听孔德宏讲的数学竞赛班,更是落得同样的结果。而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自己一本也没看完过。

上大学后感叹自己和发达省份的学生差距那么大,才又恍然想起,高中时因为自己的极度怠惰,失去了多少时光和机会。不得不说昆一中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的,可惜当时没有几个人认真对待过。

可惜过去的光阴,没有人能抓得住。


到了高三的时候,我开始在学校里上晚自习。有的同学每天晚自习做一套高考数学试卷,我一套都没有自己做过。高三时为了出去骑车,曾经还装病翘过月考。于是后来得知我竟是那一届昆一中理科最高分的时候,我的感想是「一中何以堕落至此」。与之前两三届昆一中理科最高分的同学一比,差距简直比香港记者和美国的华莱士之间的差别还大。

说回晚自习——似乎晚自习的绝大多数时间我都在喝酒。喊上其它同学,一块到夜晚没人的阶梯教室喝白酒。大多是在学校门口的超市买的劣质白酒——那一年真是把能买到的所有便宜的白酒喝了一遍。有的时候,喝上一瓶还嫌不够,于是我再骑车溜出去买一瓶——路上因为喝醉,撞到别的车上,活生生把我的前叉完全撞弯。

除此之外,高三时的夜晚就是一群人在走道上踢球、打水仗、拿扫把打架。屡禁不止。

高考前最后一天晚自习,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关灯的那一瞬间我感到无尽失落。有一句很流行的话「马上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就是天堂。」其实我一直都清楚自己是在离开天堂。我在高中三年里从来没有刻苦过,一直在颓废,一直都觉得欢乐。我也确定未来只会更加艰难——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高考后的一些天,我回到学校去搬走我留在课桌里的东西——由于课桌的抽屉不够用,我之前特意用射钉枪往椅子下面钉了几块木板,好在凳子下面也放书。于是,确实有不少东西要取。

只是,那一天我踏进学校,从桃李园边上拆掉楼房的废墟上走过,阳光格外温和,我听着《Thirty People Away》,忽然就哭了出来。心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被恍然抽除了的感觉。

直到今日,在周末的早晨,校园里空无一人,看到阳光安静地撒在地上时,我都会忍不住想起那一天。


我大约不会斩钉截铁地说「昆一中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三年」,因为坦白而言,我小学和初中的岁月同样过得很开心。

但是我确信,如果能让时光回到在一中的岁月,我宁愿付出一切。

我认识你哦,题主

@方梓兆

2011级的怎么扎堆出现啊吓死我,好了我来答题了,对我文一的。






体育场,体育课上总是那么几个人一起踢球,然后45分钟就那么过去,一身汗还笑得跟傻逼一样。

中考体育有幸就是在这里考的,然后这块体育场陪了我整个三年,即使它保养的不那么到位,好吧,动不动就沙尘暴,可我依然爱它。




长廊,我三年绝大多数课后是在这里过的。

还记得紫藤花,记得池子里谣传有乌龟,记得开玩笑说掉水里要记过,记得一堆人躲在这吞云吐雾然后老师看见还无视走过。

一中,至少我记忆里,是真的开明的有些过分啊哈哈哈。不过也幸好她那么开明,让许多人,无论乖巧的、叛逆的,都可以有归宿,都可以放心的成长着。


怕是许多学弟学妹对这栋楼陌生吧,也是,我们也只待了个高一和高二上就拆了。

四合院其实挺好的,院子中间小天井也别具一格,高一的时候每天穿行天井上楼去管乐队训练真是噩梦啊哈哈哈哈。

可惜了,那么栋沧桑的建筑,那么些茂密的爬山虎。


从长廊望篮球场的视角,早操的时候最不想来的地方没有之一,不过我也没做过几次早操啊我要排练啊23333。

也不知道,现在操场修的怎么样了,哎。



11级的校服,上面那套俗称烂香蕉,不过离开高中才发现校服多么百搭而省事………

啊……都忘了问题是体验了。

一中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我记得昆明流传的赶羊、放羊那套说法,倒记不清母校到底是对应的哪一条。总之是宽松而自由的。

记得一中的老师,至少大多我遇见的,都有情怀,也有情感,对学生也是打从心里的负责,只要愿意学,他们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我的班主任杨老师不曾因为学业差劲而区别对待过我,我的语文老师田老师在课上会慷慨激昂的朗诵,动情处往往落下泪水,还有数学张老师,真是挖尽心思一点一点教我怎么解数学题,至于地理叶老师和英语钟老师,也是极富有耐心的温和的人。

你问历史?哦,我历史老师姓司,人很有趣,就是不大敢点评他,怕挨骂哈哈哈。

这几位老师的确都是极有特色的人,班上曾经还有一位同学为他们分别作过漫画,惹得大家捧腹不已。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是无忧无虑又热爱胡闹。但也或许是胡闹过头了些,当时离开一中时的分数只可说是愧对母校,不提也罢。

一中的老师有趣,学生更有趣,即使每个班拔尖的那么几个学霸,也大多都是善于谈天容易相处的人。尤记得当年文一才女,除了博学广识、思辨敏锐,在某些知识储备方面也绝非凡俗,譬如耽美啊之类的…

至于其他的学霸,要么颇有几分魏晋风骨,不拘小节,要么就是热于时事常提出振聋发聩的独到见解。我身边那些一中的学霸并不是死读书的机器,相反他们比寻常人更热烈些。

有学霸,自然也有我这般的学渣,不过一中的学渣大多也都是有些特长的,大多性格活泼聪明,只是心思不一定落在学习上。也是,考进一中门槛本也不低。

我身边那些终日一起厮混的学渣们倒真是好玩得紧,没事要么园西路上骑车找着小吃,要么半山里喝酒。一中的位置是真好,毗邻建设路,吃饭喝酒电影唱歌应有尽有,倒确实是适合蹉跎岁月浪掷青春。

基本上所有酒吧游戏都在那三年学的,也算一技傍身。

只是离开一中之后许久的时日,再难找到一起胡作非为的伙伴,也很少与人交心了。

到现在,我去过许多学校,小学有三个,初中高中各一个,大学曾经短暂的读过一年昆工,退学复读又来了武大。但心里的母校只有两座,昆一自是其中之一。

一中见证了我太多,也给了太多。那些青春期阴郁的情感,抑或是激昂的理想,都包容在一中给我的那三年里。

有过大家一起排演话剧得冠军的喜悦,有过高考失利坐在长廊一个人痛苦的绝望;有过喜欢的人晚自习后送来的奥利奥,也有深爱的人毕业后说分手的绝情书。

一中不仅仅是个学校,她于我,是家,是记忆里一个永恒的符号。能在一中学习过,能成为这所百年学堂天下桃李中的一员,我是由衷的庆幸,也骄傲。

一中,以及所有我在一中遇见的人,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