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老电影人寻踪02——于洋]
No.1
“七十年前,他以革命者的身份走向大银幕,从小人物到大明星,他始终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与共和国的青春岁月一道成长;七十年来,他从《桥》的那一端走来,迈入成就他辉煌的艺术殿堂,当我们向中国电影百年致敬的时候,他同样赢得我们的掌声与尊敬……”
这是2015年5月24日播出的央视《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的一段致敬词,那么,这段致敬词是献给谁的呢?告诉你吧,这是献给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的。
于洋获得这样的致敬词当之无愧。因为在从影的几十年里,他为中国电影贡献了无数部经典电影和无数个经典人物,如《戴手铐的旅客》中的刘杰、《暴风骤雨》中的肖队长、《英雄虎胆》中的曾泰、《青春之歌》中的江华、《山间铃响马帮来》中的黛乌、《大浪淘沙》中的靳恭绶、《生活的浪花》中的金章、《火红的年代》中的赵四海等等。
这些电影和人物,奠定了于洋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也因此,上世纪60年代初,包括他与北影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谢芳,以及其他电影厂的22位艺术家,一起获得了“新中国人民演员”的光荣称号,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No.2
出生于1930年10月4日的于洋本名于延江,山东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但6岁时跟着父母闯关东去了东北。从小,他就有较强的文艺细胞,12岁那年,有幸被选中,在传奇女星李香兰主演的电影《迎春花》中,客串了一回少年儿童。说起来,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小童星。
于洋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电影演员。之后,他先后参演了《好孩子》《留下他打老蒋吧》《桥》《中华女儿》等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于洋与新中国第一位电影银幕上的蒙古族女演员杨静一起主演了电影《卫国保家》(原名叫《革命姻缘》)。该片由严恭执导,在片中,于洋、杨静饰演了一对未婚夫妻——民兵英雄杨得志和村长陈桂英,而正是这部电影,他们因戏生情,并最终拥抱了爱情。
1953年,于洋和杨静再一次合作电影《结婚》,从《结婚》到结婚,这一年,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夫妇育有一子一女。
也是在这一年,夫妻俩从长影调至北影。1955年至1957年,于洋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
五六十年代,于洋主演、参演了《山间铃响马帮来》《英雄虎胆》《生活的浪花》《水上春秋》《青春之歌》《暴风骤雨》《飞越天险》《小铃铛 》《大浪淘沙》等电影。1958年,与王晓棠合作主演的谍战电影《英雄虎胆》,让他成为人人皆知的明星。
No.3
作为山东人,于洋身形魁梧,性情豪爽,为人大气,所以塑造的人物也大多热情奔放,豪迈粗犷。七八十年代,于洋又主演参演了《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反击》《万里征途》《戴手铐的旅客》《拓荒者的足迹》等电影。
尤其是1980年于洋自导自演了剧情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他在其中主演了曾经的侦查英雄、受到迫害的公安干警刘杰,让人记忆犹新。
别看于洋与妻子杨静都已90多岁了,但如今生活在北京的他们依然鹤发朱颜,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堪称生命奇迹。
杨静出生于1929年2月2日,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古后旗人,蒙名德勒格尔玛。她曾主演过《一贯害人道》《生活的浪花》《英雄岛》《大海在呼唤》《骑士的荣誉》等,参演过《歌女之歌》《卫国保家》《东周列国·春秋篇》《结婚》《金铃传》《矿灯》《战地黄花》《金粉世家》等电影。
70年代,杨静改行做了导演,曾执导过《大海的呼唤》《骑士的荣誉》《驼峰上的爱》《孤帆远影》等影片。
于洋、杨静在一起至少合作过4部影片,分别是《卫国保家》《结婚》《生活的浪花》和《一切如你》等。2017年,夫妻俩分别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授予“特殊贡献者”称号……
时光荏苒,青春永驻!祝福于洋、杨静老艺术家安康幸福!寿比南山!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请记得关注“娱文娱视”我们这个小家,美文会及时发送到您的手机上,幸运会时时萦绕在您的身旁!]
2020-07-31
阅读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