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评论说:演员背后,一定有存在超乎艺术、电影之外的资本力量在操弄。中国电影很显然的不再是“艺术的”了,完完全全成了权力和资本的游猎场。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一位演员的身价报酬甚至于电影本身的价值标准,已经成为了权力游戏的附庸。谁能够在这场游戏中取得更大的筹码,就能脱开虚弱的艺术的桎梏,成为纵横江湖的赢家。电影变成了皮影戏,演出来的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而真正的价值、利益、斗争都在后台。
二、斗法方舟子事件
崔永元以个人恩怨开启的复仇行动,让人容易想起当年与方舟子的恩怨。
就一个这样的转发动作,两人就此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骂战,从2013年骂到2014年,骂到对薄公堂。
起初双方还有些理性的探讨,但到后来互怼互骂失控,双方从质疑对方的语言逻辑问题、到有无资格科普问题等,争议愈演愈烈。
最后,他们互相问候家人,骗子、流氓、疯狗满天飞,方舟子称崔永元为疯狗、主持人僵尸,张嘴就造谣、说谎的家教;崔永元则回敬方舟子“坑蒙拐骗都干过、网络暴力集团的头目,流氓肘子”。
崔永元与方舟子斗起来很有章法: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比如,在经历互骂后,方舟子实名举报了崔永元基金违规,而崔永元则针锋相对地举报方舟子安保基金诈骗。方舟子告崔永元侵犯名誉权索赔30万,崔永元反诉索赔67万,最后法院判他们平局,各自道歉。
众所周知的是,方舟子是打假斗士,通过打假,他被媒体塑造成大义凛然、嫉恶如仇、横目冷对等公众形象,没有媒体敢质疑,对其质疑的记者们都被他列为新语丝榜的不良记者。
几年前,我和方舟子打过些笔仗,深知这滩水之深。简单来说,方舟子通过借打假俘获的话语权,对学者教授迫害,打击异已,成为网络黑势力。
通过打假,方舟子制定打假标准,成为超越法律道德的新规,比如对中医和转基因奉行双重标准。方舟子推转基因,不仅自己科普,对力推转基因的人毫无原则保护,对质疑转基因的学者则打击报复,集科普、打假、污蔑、人身攻击、政治陷害等各手段一起,让人不敢言。
崔永元对方舟子不依不饶,从网上对骂到对薄公堂,从调查转基因再到调查安保基金,扒下方舟子那套外衣。也正是因为他的介入,吸引了打假方舟子热。央视知名记者王志安实名曝光方舟子伙同律师涉嫌“诈骗”网友钱财,更是详尽描述了买车的整个过程。
几次公众人物的大对决,让方舟子的影响逐渐式微。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崔永元与方舟子的对骂、各种脏话,自然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社会评价。
直到现在,崔永元都认为方舟子影响了自己。崔永元说:“我在差不三四十岁之前,我都活得像一个孩子,特别简单。我的生活就是我和安娜(崔永元养的猫)这样的感觉,直到遇到了冯小刚,遇到了方舟子,我才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人,一个完全成熟的人,可以面对世界的人。”
崔永元打方舟子,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一部分也是因为其他人。记得有一次和崔永元聊到这段,崔永元拿出水军攻击一位女孩子的证据,他说:“逼得人家要自杀,要拿刀去砍他。”
对于他身边的人,有时甚至是网上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的遭遇,总让他愤愤不平。
三、调查转基因事件
转基因问题,这是崔永元近年来最受争议的事,也让他遭遇前所未有的声誉。
如果说,当年方舟子与崔永元之争仅停留个人恩怨上,那事件没有什么升华,吃瓜群众看看就散了,但崔永元因为那次事件,无意中进入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会面临什么,他会作什么选择?
猜中开头,却无法预知结局。
一个主持人,介入到生涩的转基因科学问题,确实有些吃力不讨好。名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尤其是在转基因这种争议性问题上,公众人物都会避而远之。
但崔永元不一样,越战越勇,越要穷追到底。作为一位转基因问题的关注者,说句实话,我开始以为崔永元只是凑个热闹,但他坚持了五年,而且不是人云亦云。小崔让人佩服的是其学习能力,实地调研、采访,所以辩论起来格外有杀伤力。
2016年崔永元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激辩转基因问题,反问教授转入了几个基因。还有一年两会,崔永元给农业部的一份提案,其中写到:海南省的木瓜几乎都不是批准生产的这个“番木瓜华农1号”,而是GMYK16-0-1品系转基因木瓜。
因为这个“GMYK16-0-1品系”,我还曾特意向他求证过,他说这也是调查来的。他的知识不仅来源于课本,还有来自实践。针对不少人拿他的文科生身份说事。2017年,他曾有一篇文章《中国人不能傻死》写到:我是个文科生,了解转基因对我是有些难度的,但,没有砖家说得那么难。
事实上,2013年,国内的转基因争议虽然争论了几年,但反对转基因争议主要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尤其是支持转基因方占据着优势地位,可以凭借其控制的舆论优势,将反转基因群体扣上反科学、科盲、愚昧等帽子。大多数人不懂,自然还是听主流媒体、主流科学的。所以大多数人会嘲笑他是个愚蠢的“科盲”,甚至觉得小崔反转反成了神经病。
2013年至2016年,小崔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作为当年的两会记者,见证了崔永元转基因论影响。每到大会堂,崔永元必然是记者追捧围堵的对象,报道铺天盖地,占据热搜。2015年的两会上,崔永元拿着自拍杆与某位领导交谈,成为热点;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双周座谈会上,也邀请崔永元专门谈转基因,这些都是公开的报道了。
在我看来,崔永元的强势介入,改变了挺转和反转的格局。借他的主持人光环效应,让转基因变得家喻户晓。原本反对转基因之声,主要在社会底层或者非主流学界,而崔永元让反对转基因的民意开始向上层主流蔓延。
对于崔永元最大的争议来自于2014年他次赴美调查转基因,该纪录片在国内引起千万级的播放量,但无异中又揭开了一个巨大谜团。
事实上,自从与方舟子斗嘴之后,崔永元对转基因更加困惑,为此他多次赴美、赴日追寻转基因真相。在他看来,转基因涉及到全民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是不是像方舟子所说经过科学验证无害而可以放心吃,美国是不是吃了转基因十几年没有问题?
在他去美国调查转基因之前,有人要出两亿元封口费,阻止他调查转基因。他那时是可以抽身而退的。
旅美学者曹明华当时跟随崔永元调查,其细节是近年才披露。据她说,在美国调查转基因,他了解了更多真相,却越不能安。那时他仍有选择,比如对转基因只要说出50%,选择中立,还会赢得优秀记者的美誉。
他已经意识到他触及了一个巨大的国际利益集团……但他最终选择了最危险的一种,他选择最大限度揭露和传播真相,并不顾虑自己的安危。
对于一个已经五十岁的男人来说,女儿也已经长大,还有什么可惧怕的,生死已经置之度外了……一开始还真因为,跟方舟子斗嘴引起的,我只是想寻找真相,但当我明白这件事,牵扯的厉害有多大时,我再也放不下手了……
柴静评价崔永元说:
他是一个在这个时代里,在这样的夜里,一直醒着的人。
还有一句媒体采访崔永元的话说:
宁愿和社会格格不入,也不愿汇入那个洪流。
在我看来,崔永元不是不愿融入这个时代洪流,他玩朋友圈、玩微博、玩直播,玩得都挺好的。他不愿意汇入的是他不认可的时代,就像对《手机2》团队的报复,报复的是那些曾“杀熟”坑朋友的人。他对一些人嫉恶如仇,但对另一些人则频频伸出援助之手,爱憎分明。
有人说小崔有两个朋友,一个叫现代现实,一个叫儿时乌托邦。时代在变了,但崔永元还是当初那个小崔,初心未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或者说爱管闲事,他对这个社会,怀着善意,对于不公,他又无法顺从,只能选择战斗,从炮轰公益、打击方舟子、再到调查转基因,手撕娱乐圈,处处有不公,处处有黑幕,处处有战斗,借助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和舆论传播技艺,崔永元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公共事件。
小崔!加油!
写于2018年6月2日
本站对原文文字略有编辑;
原标题:崔永元式的复仇,撕开的三大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