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全球龙头企业、
加拿大
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 Inc)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根据协议,
巴拉德动力系统公
司将在上海嘉定
建立中国总部、膜电极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
,计划在未来三年
投资约1.3亿美元
。据介绍,该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达产之后,巴拉德嘉定工厂
膜电极年产量可达1300万片
,相当于每年可为约2万台模组提供膜电极,即每台模组装配650片膜电极。这产能是巴拉德历史产量的两倍、也相当于令中国市场的膜电极产能立即翻倍,竞争压力空间。类似特斯拉引入中国电动车企市场带来的震撼效应将在未来1-3年显现,中国氢电企业加速集中和出清。
目前,巴拉德动力过去43年的膜电极产能累积也就650万片,此投资也意味着其产能陡然增加到过去历史的两倍,这是中国动力第二次注入巴拉德动力。
第一次是,2016年来,中山大洋电机和潍柴动力等入股巴拉德动力,巴拉德动力股价从3.17美元飙升到2021年初的26.68美元,增长了7倍,尔后跌落到目前的5.95美元,此次中国动力的再次注入,会否带动巴拉德价值的提升呢?
巴拉德动力中国总部落地,对国内厂商的冲击也是巨大的。目前,国内厂商的膜电极产能设计也就千万片级别,这意味着巴拉德动力中国总部的落地,直接将其翻倍。
中国膜电极市场的产能规模和市场集中度都迅速改变,C1<=50%。
全球氢电两大巨头,加拿大的巴拉达动力系统和美国的普拉格能源,各有特点,巴拉德动力聚焦燃料电池和中国市场,而普拉格能源延伸至氢能全产业链和欧美市场,目前普拉格能源是全球氢能企业市值老大,但巴拉德动力是全球氢电鼻祖,普拉格能源早年也全部用巴拉德动力的膜电极。
2003年,巴拉德动力将三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部署到北京,开始种草。2013年,巴拉德动力通过授权多家中国企业,开启中国市场合作。2016年7月19日,巴拉德动力成立100%控股子公司巴拉德香港公司。2017年1月10日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成立,负责全中国市场的运营。截至2021年,巴拉德动力8家全资子公司中,有两家在中国,分别是巴拉德香港和广州巴拉德。如今,巴拉德动力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是中国,最高年份的2020年,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53%。此次,在上海安亭投资建立中国总部,料将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在其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这是巴拉德动力在中国第六次大合作(六次合作简况附后),中国市场成为巴拉德动力系统全球成长的第一大市场和帮助巴拉德动力实现盈利。
巴拉德动力自1979年进入氢燃料膜电极研发与生产以来,已经43年,但一直没有实现盈利。
2021年财报显示:毛利率13.41%,净利润率
-109.28%
。
1993年,巴拉德动力首辆燃料电池客车亮相多伦多,2017年巴拉德动力燃料电池驱动的车辆行驶里程到达1000万公里,这1000万公里足足走了24年,2020年达5000万公里,4000万公里只走了4年,CAGR49.53%,2021年即完成1亿公里(绕地球2500圈),5000万公里仅用了1年,CAGR100%。
但一直未能盈利的巴拉德动力,几十年来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支持。1993年、1995年,巴拉德动力先后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交易,纳斯达克上市日以3.75美元收盘,市值不到10亿美元。最疯狂时刻,资本蜂拥而至。2000年初,巴拉德动力股价飙升到144.94美元,光是纳斯达克市值即达到432亿美元,即
两市合计市值高达860亿美元
。但目前,巴拉德动力纳斯达克市值17.74亿美元,多伦多交易所市值24.9亿加元(合18亿美元),只有顶峰时的8%,两市市值合计才35.74亿美元(约257亿元人民币),价值是高峰时的860亿元的4.16%,也就是跌去了95.84%。
氢能氢电市场企业,一直很难或者未曾盈利,但投资巴拉德动力的有人赚翻了,也有人亏惨了。43年坚韧维持,
其纳斯达克
股价从1995
年
发行时的3
.17美元
,
飙
升到
2000年初的
1
18美元,尔后持续跌落
,一蹶不振,
2021年时又
飙升
到
26.
68美元,现在
只剩5
.95美元。
中山大洋电机在2016年股价跌至发行价3.17美元的时候,成功买入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波行情在2021年1月达到顶峰26.68美元,大洋电机赚翻了。2018年潍柴动力买入接盘成为第一大股东,现在依然持有,则经没有这么幸运了。
此次投资1.3亿美元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产能1300万片膜电极,而过去43年中,巴拉德动力累计才生产膜电极650万片。因此,中国总部的设立,将是其市场规模和价值成长的里程碑,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将占据一半以上。中国动力支撑巴拉德全球成长。这意味着巴拉德动力自2016年来,重新获得中国动力注入,会否走出一波行情呢。
根据,2022年6月,《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而2022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8922辆。据计算,若要在2025年底达到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5万辆目标,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达到54%左右。而目前披露信息的18个省市所规划的氢能车辆保有量到2025年将超过10万辆,达到此目标则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达到约83%。
这也就是说,中国市场
氢能车辆保有量2021-2015年CAGR54-83%。
规模应用是成本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次巴拉德动力在中国落地产能1300万片膜电极/年,令中国市场的膜电极产能翻倍,这也意味着本土厂商面临的竞争加剧
。
根据全国各地的氢能应用规划,和每辆车燃料电池需要的膜电极数量来推算,2025年仅燃料电池汽车就有近千万片级别的膜电极需求。而目前国内膜电极总规划产能已超千万片,龙头企业包括捷氢科技、鸿基创能、未势能源、擎动科技、威孚高科以及武汉氢电等企业,国内膜电极总规划产能已超千万片/年,这意味着巴拉德动力中国总部落地和产能的设计,让中国市场的膜电极市场格局立刻变化,C1<=50%,这必将给中国膜电极市场带来极大的压力和竞争驱动力,技术进步和规模化都是成本降低的重要方面,而同样品质下的成本是产品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此前,中国企业已经通过并购加速膜电极和燃料电池市场集中和抱团发展,中国氢能市场逾六成收购发生在膜电极和燃料电池这一领域。
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是电堆,电堆的核心是膜电极。膜电极处于燃料电池上游,由电解质膜(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构成。
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电堆占总成本的比例高60%左右;膜电极又占电堆总成本的60%左右。
膜电极
主要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以及气体扩散层,其中
催化剂占电堆的36%,双极板占电堆的23%,质子交换膜占电堆的16%
。
目前
燃料电池催化剂
主要使用铂,受到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驱动,预计到2025年全球铂的需求达到1.1吨左右。全球中燃料电池催化剂生产企业主要有Johnsonatthery、Tanaka、日清坊、3M、优美科;中国生产企业有中科科创、南京东焱、苏州擎动、中自环保、氢电中科、济平新能源、贵研铂业等。目前市场行情,我国燃料电池催化剂市场被海外企业占据,国内布局在该领域的企业众多,但受限于技术因素,目前产量较小,且产品质量差距较大,尚不具有竞争优势。
双极板
,是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主要起到输送和分配燃料、在电堆中隔离阳极阴极体的作。前市场上氢燃料电池的双极板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分为墨、属和复合材料三类。国外知名的双极板企业主要有:瑞典Cellimpact、美国Dana、德国Siemens、德国Grabener、 美国treadstone、美国POCO、英国Bac2、美国Graftech、加拿Ballard等。国内知名的双极板企业主要有:氢璞创能、新源动、上海弘枫实业、上海弘竣、中国 神奇电碳、淄博联强、上海神、杭州鑫能墨、江阴沪江科技、上海喜丽碳素、嘉裕碳素、 爱德曼、湖南振邦氢能科技、上海治臻、明天氢能科技、安泰环境程技术、上海佑、武汉 喜马拉雅光电、成都育芽科技等。
目前全球从事
质子交换膜
研究的主要有美国科慕、陶氏、3M公司、戈尔公司,比利时索尔维公司,日本旭硝子玻璃、旭化成,以及我国的东岳未来氢能、泛亚微透漏等十余家公司。其中,美国戈尔公司在增强膜方面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戈尔公司的Nafion系列膜,全球市场占比超过90%,每年出货量达几十万平米。
据全球氢能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质子交换膜设计年产能已超过490万m2,已投产年产能达110万m2,其中产能利用率较低,产量规模比较小,产品主要用于下游厂家试验。此外,2021年国内质子膜需求量为1万m2左右,其中美国戈尔质子膜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80%,进口依赖程度较大。
2016年7月26日,中山大洋电机出资2830万美元,购入巴拉德 9.9%股权,成为巴拉德动力单一最大股东。
2016年9月26日,通过巴拉德香港与广东国鸿氢能在云浮市成立合资公司——广东国鸿巴拉德氢能动力有限公司,利用巴拉德动力的FCvelocity@-9SSL燃料电池堆技术制造燃料电池产品,为中国电力巴士和商用车辆安装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在中国市场有某些排他权益。
2018年11月13日,潍柴动力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潍柴动力(香港)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1.64亿美元认购巴拉德动力19.9%的股份,取代大洋电机成为巴拉德的第一大股东。截至2020年12月31日,潍柴动力持有巴拉德18.88%的股权,仍然是巴拉德动力第一大股东。
目前,整个氢燃料电池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但工艺不完善,导致成本较高。而对于这家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而言,实现燃料电池制造产业化,利用供应链发展来接触不同的供应商,成为其降本的主要策略。
FCVC2021
期间,巴拉德还与中国东岳未来氢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质子膜开发、评估及应用等方面开展紧密的合作。由于
东岳
集团从2003年开始启动燃料电池质子膜全产业链研发和打造,形成了燃料电池质子膜全产业链优势,
并
与国内 50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配套企业签署合作意向,此次与巴拉德动力的合作预计主要以巴拉德动力提供技术服务为主,
东岳未来氢能
的目标是借力尽快建成全球最大的质子膜生产基地。
根据协议,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将在上海嘉定建立中国总部、膜电极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约1.3亿美元。据介绍,该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达产之后,巴拉德嘉定工厂膜电极年产量可达1300万片,相当于每年可为约2万台模组提供膜电极,即每台模组650片膜电极。
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质子交换膜(PEM)产业链和格局分析
广证恒生证券 潘永乐、李子豪, 燃料电池之芯,市场空间广阔,2019
罗辑好奇,氢电巨头巴拉德动力逐氢四十年,并购的逻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