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更新了“已获准接入的供应链平台名单”。截至2025年3月,共有38家平台获得准入资格,其中最新获准接入的科技巨头小米旗下供应链金融平台赫然在列,其依托智能硬件生态链的供应商网络,有望通过票据融资优化中小微企业现金流。
获准接入票交所
的
供应链平台已达
38家
根据票交所披露的信息,截至2025年3月,已获准接入票交所的供应链平台达到38家,包括24家企业、11家银行、3家财务公司。2023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间,新增15家供应链平台获准接入,其中包括11家企业、4家银行。 其中,在2025年3月票交所常态化审批阶段,一共有7家供应链平台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除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山钢资本(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外,还有小米集团旗下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此前上海票交所副总裁孔燕在2024年12月24日参加2024青岛财富论坛时介绍,供应链票据累计服务企业近4万家,业务总量超过8000亿元。自2020年推出供应链票据以来,供应链票据从无到有,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结合现有信息可知,2024年单年业务总量预计在3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速在60%以上。
此次小米、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等新平台的加入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有信息表明,年内还有其他多家供应链平台或将接入上海票交所。票交所持续扩容接入名单,也预示着供应链票据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票交所持续推进供应链票据标准化,通过“票付通”“贴现通”等工具解决传统商票流通难问题。新平台接入后,预计将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专家指出,此举不仅能缓解账期压力,还可能推动行业从“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转型。
展望未来,随着AI、区块链技术与票据场景深度融合,供应链金融或迎来新一轮效率革命。而平台间的差异化竞争,也将倒逼各参与方在风控模型、产业协同上持续创新。
来源:万联网综合整理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