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年在布鲁克兰 (Brooklands) 赛道首次亮相后,EXP 2 凭借不胜枚举的冠军奖杯,成为继 3 升车型之后的领跑车型。1923 年,身为宾利车主的冒险家约翰·达夫 (John Duff) 决定驾驶他的 3 升座驾参加在勒芒 (Le Mans) 举行的 24 小时耐力赛。起初,宾利先生对此不抱任何希望,并称:“我认为这整件事都太疯狂了。我们在设计汽车时不是以承受连续二十四小时过度驾驶而设计的。”幸运的是,达夫凭借出色的口才在最后一刻说服了宾利先生前往萨尔特观看这场“疯狂的”比赛。虽然在修补油箱上浪费了一些时间,但达夫和宾利车队的车手弗兰克·克莱蒙特 (Frank Clement) 仍成功创造了最快单圈纪录,并获得了第四名的傲人战绩。第二年,也就是 1924 年,达夫和克莱蒙特在宾利汽车的全力支持下再次回到赛场,在勒芒赛道上所向披靡。在 1925 年的 24 小时耐力赛上,达夫驾驶着宾利 3 升车型创下了整整 21 项世界纪录。
在宾利 3 升车型的夺冠履历中,最著名的一次当属 1927 年的勒芒 (Le Mans) 耐力赛,当时,一直领先的两台来自宾利车队的 4½ 升车型于当晚 9 点 30 分在 White House 弯道上因严重事故而止步。其中也包括 SCH 戴维斯 (SCH Davis) 驾驶的一台宾利 3 升车型。但即使在底盘变形、前轴弯曲和方向盘损坏的情况下,他仍坚持着向终点冲刺。最终,他与搭档 JD·本加菲尔德博士 (JD ‘Benjy’ Benjafield) 一起,驾驶着这台命名为“Old Number 7”的 3 升车型艰难地完成了剩下的赛程,并戏剧性地赢得了这场著名的赛事。在萨沃伊庆祝晚宴上,当一台伤痕累累的宾利被作为荣誉嘉宾邀请入席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提议向这位“不可或缺的英雄”举杯相庆。这一幕在 2003 年宾利 SPEED 8 作为荣誉嘉宾出现在勒芒赛冠军晚宴上时,再次激情上演。
宾利女孩和宾利小子
宾利小子 (Bentley Boys) 们随时准备投身比赛、迎接挑战,并开启香槟庆祝胜利。初代宾利小子是一群亲密无间的快乐公子、赛车手和冒险家,在 20 世纪 20 - 30 年代蜚声全球。他们驾驶宾利赛车于短短 8 年间五度问鼎勒芒大赛,以对驾驭的无限热情和对挑战的由衷热爱,激励着一整代宾利车手和崇拜者。
在宾利小子引领风尚之时,宾利女孩 (Bentley Girls) 们亦当仁不让,以独树一帜的宾利风格,写下独属于她们的华彩篇章。玛丽·佩特雷·布鲁斯 (Mary Petre Bruce),多萝西·佩吉特 (Dorothy Paget) 和戴安娜·巴纳托·沃克尔 (Diana Barnato Walker) 这几位著名的宾利飞行女郎(Flying Lady),每个人都在传奇故事中扮演不同寻常的角色。
到 1928 年,竞争对手与宾利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不仅对宾利在赛车界的地位造成了冲击,也让宾利意识到是时候为 4½ 升车型的开发画上句号了。对宾利先生来说,应对的方法显而易见——提高发动机排量。他打造的 6½ 升 SPEED SIX 一举夺得 1929 和 1930 两届勒芒总冠军,展现出大排量赛车在赛道上的显著优势。而对于蒂姆·伯金 (Tim Birkin) 来说,机械增压 4½ 升四缸发动机才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1929 年,伯金爵士委托宾利汽车生产了一系列 4½ 升车型,搭载由独立工程师阿默斯特·维利尔斯 (Amherst Villiers) 研发的机械增压器。在机械增压器的帮助下,该车型的功率从 110 马力提升至 175 马力。为满足当时赛车规则的要求,宾利 BLOWER 的产量必须达到 50 台,而为伯金爵士团队提供资金的正是财力雄厚的多萝西·佩吉特 (Dorothy Paget) 女士。虽然宾利先生认为机械增压系统“偏离了这款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并会破坏其性能”,但伯金爵士还是说服了时任宾利公司董事长的沃尔夫·巴纳托 (Woolf Barnato) 批准了该项目。
昆斯伯勒爵士 (Lord Queensborough) 和美国女继承人宝琳·惠特尼 (Pauline Whitney) 的女儿多萝西·温德姆·佩吉特 (Dorothy Wyndham Paget) 是英国最富名望的马队老板之一,麾下不乏出色的赛马训练师,并赢得过 1,532 场比赛的胜利。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个脾性难以琢磨的人。到了晚年,她将所有活动都推迟到晚上进行,例如在下午 6:30 吃早餐,晚上 10:00 吃午餐,清晨再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然而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年轻的她在出访布鲁克兰 (Brooklands) 过程中展现出对赛车运动的极大兴趣。她在蒂姆·伯金 (Tim Birkin) 的指导下驾驶赛车,据称还曾化名温德姆女士 (Miss Wyndham) 参加比赛。伯金爵士称赞她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女赛车手之一。如果没有她的赞助,宾利 BLOWER 可能永远不会被写入赛车的传奇史册。
梅赛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 车手鲁道夫·卡拉西奥拉 (Rudolf Caracciola) 和蒂姆·伯金爵士 (Sir Tim Birkin) 在 1930 年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 (24 Hour of Le Mans) 上的巅峰对决已成为一个传奇故事。尽管演绎的部分与事实早已无从分辨。在比赛中,宾利汽车派出三支 SPEED SIX 车队,伯金爵士则独自率领由机械增压 4½ 升宾利车型组成的车队。伯金爵士和卡拉西奥拉从比赛伊始便难分高下,随后驶入 Hunaudières 直道时,他在两个车轮轧上草地的情况下超越了 SSK Mercedes 赛车。两台赛车均未能坚持完赛,从而把机会留给了巴纳托 (Barnato)。最终,巴纳托和搭档格伦·基斯顿 (Glen Kidston) 驾驶着名为“Old Number One”的 SPEED SIX 摘得桂冠。宾利先生曾建议伯金爵士在驾驶 BLOWER 时采用“龟兔赛跑”战术,使梅赛德斯车队轻敌从而帮助 SPEED SIX 车队取胜。但事实上,伯金爵士在追逐胜利的过程中很可能只用了一种方式——竭尽全力。宾利赛车经理诺比·克拉克 (Nobby Clarke) 准确地总结了 BLOWER 未能夺冠的原因:“欲速则不达。”
在 1930 年的波城 (Pau) 法国大奖赛 (French Grand Prix) 上,BLOWER 终于迎来其最为光辉的时刻:伯金爵士 (Sir Tim Birkin) 驾驶他的超大宾利赛车,在一众布加迪大奖赛 (Bugatti Grand Prix) 获奖车型中成功突围,最终英勇斩获第二名。这台净重超过 2 吨、专为比赛定制的超豪华公路旅行车,几乎成为该赛事有史以来最“重量级”的参赛车型。伯金爵士的另一台车牌号为 UU 5871 的 BLOWER,为征服布鲁克兰 (Brooklands) 赛道而被专门改装成一台装有流线型散热器的单座赛车。经过改装,发动机的峰值功率可达 240 马力。1932 年 3 月,伯金爵士驾驶这台战车以 222.03 公里/小时打破布鲁克兰赛道圈速纪录。挑战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路面质量较差,他的座驾经常被颠起至半空。工程师和汽车历史学家劳伦斯·波默罗伊 (Laurence Pomeroy) 评价道:“伯金爵士在赛道上所取得的惊人战绩,以及他所驾驶的气宇轩昂的赛车,为他们的故事赋予了浓厚的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
宾利先生 (W.O. Bentley) 对于发动机的理念与蒂姆·伯金 (Tim Birkin) 不同,他认为提升动力的最佳途径是增大排量而非采用机械增压,因此研发出一款排量更大的 6½ 升发动机取代原先的 4½ 升。新款发动机采用直列六缸结构,缸径 100 毫米,冲程 140 毫米,排量接近 6.6 升。基本型的 6½ 升发动机配备一个单独的 Smiths 五喷嘴化油器和双磁电机,压缩比达到 4.4:1,在转速 3,500 转/分时可输出 147 制动马力的峰值功率。这款发动机在克里克伍德 (Cricklewood) 时期的宾利工厂共生产了 362 台,被安装不同长度的底盘上以满足客户对车身款式的多样化需求。
SPEED SIX 赛车的发动机经过进一步开发,压缩比达到 6.1:1,峰值功率 200 制动马力。1929 年和 1930 年,这款赛车两度问鼎勒芒 (Le Mans) 大赛,在宾利汽车历史上确立了标杆地位,其中 1929 年的统治性表现更成为勒芒大赛历史上的典范。由伍尔夫·巴纳托 (Woolf Barnato) 和亨利·蒂姆·伯金 (Henry 'Tim' Birkin) 爵士驾驭的 SPEED SIX 赛车从第一圈开始便一路领先直至冲过终点线,紧随其后的则是另外三台宾利赛车。伯金爵士创造了 7 分 21 秒的新圈速纪录,比之前的最好成绩提升 46 秒,平均车速达到 133.6 公里/小时,其 2,844 公里的比赛行驶里程亦刷新纪录。此后的近 30 年里,勒芒赛场上再未出现过一家拥有如此统治性表现的品牌。
宾利 SPEED SIX“蓝色列车”是最能展现二战前宾利座驾独特魅力、惊人速度和强劲动力的车型。宾利小子 (Bentley Boys) 沃尔夫·巴纳托(Woolf Barnato)正是驾驶这台座驾,击败了从法国蓝岸 (Côte d’Azur) 开往加莱 (Calais) 的著名蓝色列车 (Train Blue)。而直到 2015 年,欧陆 GT3-R 才在复办的 Car Magazine 赛道测试中打破了巴纳托早在 1930 年便创下的平均速度纪录。多年来,这台击败蓝色列车的 SPEED SIX 一直被认为是由车身制造商 Gurney Nutting 制造的一款双门硬顶轿跑车型。其更低的车顶曲线,2 + 1 式座舱设计以及以及后部的单一侧座,凸显座驾简约、低调而清晰的轮廓,成为当代欧陆 GT 设计团队的灵感来源之一。然而,巴纳托在穿越法国时所驾驶的 SPEED SIX,究竟出自车身制造商 Gurney Nutting 还是 Mulliner,始终是个未解之谜。
沃尔夫·巴纳托 (Woolf Barnato)——南非金伯利 (Kimberley) 钻石矿巨额财富的继承人,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宾利小子” (Bentley Boys)。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更是一位愿意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慷慨奉献的杰出管理者。1926 年,在宾利先生 (W.O. Bentley) 苦寻资金之际,巴纳托挺身而出成为了宾利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宾利先生盛赞其为最出色的车手,而巴纳托则在勒芒 (Le Mans) 以“三次首发,三场全胜”的战绩回应宾利先生。1930 年 3 月,巴纳托出席在戛纳 (Cannes) 附近举办的游艇晚宴。当时罗孚汽车 (Rover) 和艾维士汽车 (Alvis) 刚刚战胜了从圣拉斐尔 (St Raphael) 到加莱 (Calais) 的蓝色列车,成为被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巴纳托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项成绩“没什么了不起”。他以 200 英镑作为赌注,打赌自己的 SPEED SIX 同样能够轻松击败这趟列车。巴纳托的同伴十分清楚他的精明,因此都没有接受这个赌注。为了证明自己,巴纳托则下定决心要完成这次较量。翌日下午 5:45,当蓝色列车驶离戛纳火车站时,巴纳托 (Barnato) 与作为同伴的业余高尔夫球手戴尔·伯恩 (Dale Bourne) 离开了戛纳的卡尔顿酒吧 (Carlton Bar),驾驶 SPEED SIX 动身出发。
两人在从戛纳 (Cannes) 到里昂 (Lyon) 的约 298 公里路途中遭遇暴雨,导致行程受到影响。凌晨 4 点左右,在行至里昂和巴黎 (Paris) 之间靠近欧塞尔市 (Auxerre) 的路段时,两人在寻找事先安排好的加油站时又浪费了许多时间。然而等待他们的挫折并未结束——在行近巴黎时,两人又突遇大雾,且唯一的备用轮胎发生爆胎。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巴纳托 (Barnato) 和戴尔·伯恩 (Dale Bourne) 终于在早上 10:30 到达加莱 (Calais)。他们以 69.89 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在当时尘土飞扬、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了约 917 公里,创下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巴纳托 (Barnato) 先于列车抵达加莱 (Calais) 后,决定继续前往伦敦。他搭乘一艘渡轮穿越英吉利海峡,在海关接受众人挥手致意后,驱车近 1,127 公里,终于在下午 3:20 将 SPEED SIX 稳稳停在圣詹姆斯大街 (St. James’ Street) 的 Conservative Club 门外。4 分钟后,蓝色列车方才抵达加莱火车站。尽管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 (French Moto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对他在公共道路上赛车的行为开出约 160 英镑的罚金,并禁止他参与 1930 年的巴黎沙龙 (Paris Salon),巴纳托却毫无争议地在这场非官方竞赛中一举胜出。他声明只以个人名义参赛,但未能说服当局。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沃尔夫·巴纳托 (Woolf Barnato) 击败蓝色列车时所驾驶的宾利 SPEED SIX 是出自车身制造商 Gurney Nutting 之手的双门硬顶轿跑车。这款座驾的确位列巴纳托作为宾利汽车董事长的收藏之中。当代艺术家特伦斯·库尼奥 (Terence Cuneo) 在其素描名作中亦将参赛座驾描绘成 Gurney Nutting 的版本。然而,Gurney Nutting 版 SPEED SIX 的现任车主布鲁斯·麦考 (Bruce McCaw) 于近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证明这台座驾的诞生时间可能晚于比赛。还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坐拥众多宾利座驾的巴纳托当时驾驶的是 Mulliner 版的四门 SPEED SIX,而非 Gurney Nutting 的双门版。为解决这一争议,西雅图 (Seattle) 的收藏家麦考仔细研究了这台 Mulliner 版 SPEED SIX 的底盘和发动机,并尝试将车身安装到不同的宾利底盘上。他在 2003 年 8 月的圆石滩车展 (Pebble Beach Concours d’Elegance) 上展示了复原后的 Mulliner 版 SPEED SIX 以及他所收藏的 Gurney Nutting 版本。麦考承认,尽管可能永远无法找到确凿证据,但巴纳托驾驶 Mulliner 版本与蓝色列车竞速的可能性更大。而即便如此,Gurney Nutting 版本仍被很多人称为“蓝色列车轿跑” (Blue Train Coupé)。该座驾一直是宾利汽车设计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之一,不断激发着宾利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并在 2015 年迎来 85 周年纪念的那场封神之战。
1930 年 10 月,为客户打造的首台 8 升车型交付至殿堂级歌手“绅士”杰克·布查楠 (Jack Buchanan) 手中。第二台宾利 8 升车型的底盘为YF 5002,是宾利先生 (W.O. Bentley) 为自己打造的私人座驾,他委托车身制造商 H.J. Mulliner 为这款 3,658 毫米的短轴距底盘定制四门车身。这台座驾最初的注册编号为 GK 706,从 1930 年 10 月起作为宾利先生的私人座驾。他驾驶这台座驾在英国和欧洲行驶了数千英里,在回忆起从迪耶普 (Dieppe) 到戛纳 (Cannes) 的旅程时,宾利先生说道:“……那天,我没开车灯,以 137 公里的时速自由驰骋。”他的妻子委托著名艺术家雷·诺克霍茨 (Ray Nockholds) 将她从后座看到的宾利先生开车时的迷人画面描绘下来,以此作为送给爱人的礼物。
这款被誉为“静音跑车”的 4¼ 升宾利座驾,以精湛工艺和可靠性能深受客户青睐,其中包括陆地驾驶速度纪录保持者麦尔肯·坎贝尔爵士 (Sir Malcolm Campbell)。但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其底盘设计已面临过时,采用更新颖设计的竞争对手纷至沓来,导致这款车型销量下滑。MARK V 的问世就是宾利汽车给予对手的回应。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汽车生产直到 1946 年才恢复正常。二战结束后,宾利 MARK VI 作为第一台从克鲁 (Crewe) 工厂下线的车型,获得巨大成功。该车型基于 MARK V 演变而来,包括最初计划用于 MARK V 前身车型的所有组件和功能改进,均被应用于 MARK VI。
第一批 MARK V 原型车受到宾利汽车董事会的高度重视,被赋予参加 1938 年欧洲大陆长距离测试的重要使命。公司还专门定制了名为 CORNICHE 的空气动力学版本,设计者是打造出 EMBIRICOS 特别版宾利车型的大名鼎鼎的乔治斯·保兰 (Georges Paulin),而车身则由法国的 Carosserie Vanvooren 倾心打造。遗憾的是,作为连接战前 EMBIRICOS 和战后欧陆车型之间的“必要桥梁”,该座驾却在 1939 年 8 月 7 日的一次车祸中严重受损。底盘被送回当时位于英国德比 (Derby) 的宾利工厂,整个车身被拆除并在当地接受维修。修好后的车身被暂放于法国迪耶普 (Dieppe) 的码头边,并在随后历经战火而面目全非。另一台独家定制的 8 缸 MARK V 原型车,拥有非凡性能。
传承系列 (Lineage Collection) 典藏的宾利 MARK V 是该车型目前全球仅存的七台之一,底盘编号为 B-32-AW(带有选配加热装置接头),由车身制造商詹姆斯·杨 (James Young) 于 1939 年 7 月 7 日订购,计划在搭配双门硬顶轿跑车身后亮相纽约世界博览会 (New York World Fair) 的展台。但是由于二战爆发,订单被迫取消。尽管如此,宾利汽车仍然决定继续生产少量的 MARK V 作内部测试使用。1940 年 5 月,帕克·沃德 (Park Ward) 最终打造出拥有标准钢制四门运动轿跑车身的 B-32-AW,并经内部测试后于 1940 年 10 月 19 日交付给第一位车主杰弗里·史密斯 (Geoffrey Smith)。
战前,两款特制车身的座驾展现了宾利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EMBIRICOS 和 CORNICHE 均采用流线型车身,能够在欧洲大陆的公路上高速巡航。宾利首席项目工程师伊万·埃文登 (Ivan Evernden) 曾对这些独家定制车型进行了详细记录。当时,他只是劳斯莱斯汽车 (Rolls-Royce) 的一名终身员工,却仍被宾利汽车精神感染并受到启发,决定投身到“为二战后的世界塑造一个全新宾利”的事业中去,让全新的宾利品牌成为与众不同的存在。他在克鲁 (Crewe) 宾利工厂新成立的造型部门主管约翰·布拉奇利 (John Blatchley) 的协助下,勾勒出一个低矮、修长而轻盈的车身外形,以及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的散热器、高度倾斜的挡风玻璃、后轮罩和溜背型车顶弧线。为提升高速驾驶时的稳定性,车身后部加装了尾翼。在正式生产前,宾利汽车先为其打造了一个四分之一比例的模型,并在诺丁汉郡 (Nottinghamshire) Hucknall 公司航空发动机部门的风洞中完成测试。据埃文登估计,其空速可达 193 公里/小时。1962 年 7 月,埃文登写道:“它本可以做得更多,但这次练习的目的并非是为宇航员制作太空舱,而是帮助传统汽车减少空气阻力。”
埃文登 (Evernden) 和布拉奇利 (Blatchley) 采用空气动力学和轻量化设计,基于欧陆 R 型车底盘打造出一款沿袭宾利传统的超豪华运动旅行座驾,满足在欧洲大陆长时间高速行驶的需求。该车型集精湛工艺、超凡性能和专属格调于一身,成为当时的时代标志。在机械方面,标准款搭载的 4,566cc 直列六缸发动机经过细致调校,功率从 140 马力增加到 153 马力,最终传动比更高,充分发挥经过升级的空气动力学轻质车身优势。这款全新流线型宾利硬顶轿跑车的车身打造工作由车身制造商 H.J. Mulliner 全权负责。为减轻重量,车身以及侧车窗、挡风玻璃和后窗玻璃的边框均采用铝材制成,甚至连座椅框架和保险杠亦为铝制。该座驾取消了收音机配置,只为实现最大程度的减重。车身重量对座驾性能而言至关重要。在 1950 年之前,没有任何一款轮胎能够支撑重达两吨的汽车以超过 185 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根据埃文登的计算,如果想让这台全新超豪华运动旅行座驾以不低于 160 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其重量最多不能超过 1.75 吨。即便如此,这一重量速度比正好达到邓禄普中距离轮胎 (Dunlop Medium Distance Track tyres) 的指定限值。功夫不负有心人,1951 年 9 月,在巴黎 (Paris) 附近的蒙特赫里 (Montlhèry) 赛道上,造型优美的新款宾利座驾在 5 圈内的平均速度达到 191.11 公里/小时,并取得了将近 193 公里/小时的最佳单圈成绩。
当时,这款绰号为 Olga 的 OLG 490 原型车一直是一个半官方项目。董事会中有人认为,这款座驾与公司正在生产的劳斯莱斯 (Rolls-Royce) 超豪华轿车相比显得“过于运动”。但是在公司内部志同道合者及其海外经销商的帮助下,埃文登 (Evernden) 说服董事会相信了宾利超豪华运动旅行座驾的广阔市场。最终的销量没有让他们失望——即使这款车型的含税(英国购置税)价格高达 6,928 英镑,公司仍然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在 1952 年,英国的平均年薪仅为 468 英镑,平均每栋住房仅售 1,891 英镑。在宾利生产欧陆 R 型车的 3 年间,许多车主为座驾加装了额外的配置,对当时生产的部分座驾的重量产生了影响。宾利汽车通过扩大缸径的方式,使发动机的排量提升至 4,887cc 以确保动力输出不受影响,座驾的最高车速可达约 185 公里/小时,并能够以 160 公里/小时的速度轻松巡航。后续生产的车型与 Olga 也有所区别,采用更低的车顶轮廓、整体式挡风玻璃以及改进型翼子板线条设计。截至 1955 年停产,宾利汽车共打造出 208 台欧陆 R 型车,其中只有 15 台未采用 H.J. Mulliner 定制车身。
驰骋开阔公路,驾享辽阔地平线。雅骏车型初代诞生于 1995 年,第二代问世于 2006 年,是一款无与伦比的敞篷座驾。在当时,该车型无论是性能表现还是驾乘体验均傲视同侪,令人回味无穷。雅骏拥有流畅舒展的外观和精致奢雅的内饰,在各个方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宾利汽车的精髓。顶篷仅需 25 秒即可完全折叠收起,让驾乘者尽情驾享自由无拘的奢雅体验。计算机控制的四速自动变速箱换挡更加平顺,将 6.75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的澎湃动力转化为游刃有余的推进力,带来更进一步的驾驶乐趣。雅骏不仅是一款超豪华座驾,更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性能车型,0 - 100 公里/小时加速仅需 5.9 秒,最高车速可达 274 公里/小时。
奢雅格调和强劲动力的巧妙融合往往更能打动人心,而雅骏正是这种组合的生动演绎。在最后面世的雅骏 T 车型承袭了雅骏的优雅气质、流畅线条和匠造工艺,同时更具动感活力,因而备受车主青睐。其鲜明的运动基因源自宾利外观设计的辉煌时代,通过刚劲矫健、气势恢弘的整车观感展露无遗。该车型同时也极具现代感,是一款传承英伦造车传统精华的超豪华座驾。从卓尔不群、大气磅礴的外观,到精致细腻、尊贵奢雅的内饰,雅骏 T 尽释真正的超豪华敞篷体验,为四位驾乘者带来无限乐趣。行驶中,源源不断的扭矩输出和一览无余的天空共同带来难以言喻的美妙体验。该车型搭载宾利标志性的 6.5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峰值扭矩 1,000 牛·米,峰值功率提升至 500 制动马力,0 - 100 公里/小时加速仅需 5.5 秒,最高车速达 288 公里/小时,动力输出澎湃而平稳,令每一位驾驶者皆能游刃有余。
雅致 RL 于 2001 年推出,凝聚宾利汽车世代传承的超凡造车工艺,并将个性定制水准提升至新境界。该座驾宛如一块精美画布,让车主可以尽情施展奇思妙想和精彩创意。经过加长的轴距,使雅致 RL 的座舱前排增加 50 毫米,后排增加 200 毫米,在保持经典造型的同时,为驾乘者带来愈发宽敞舒适的空间。同时,该车型在驾驶体验方面亦毫不妥协。6.75 升 V8 涡轮增压发动机,由高啮合度的六速自动变速箱精妙控制,缔造令人难忘的加速性能。雅致 RL 从内到外皆由卓越的能工巧匠设计打造,将宾利的制车传统与现代奢雅品味巧妙结合,满足车主对超豪华座驾的非凡想象。打造光亮胡桃木饰面和细腻内饰真皮的匠师、变宾利座舱为音乐厅的音响专家、将影院或电视功能带给后排乘坐者的专业人士……宾利团队以匠心雕琢雅致 RL 的每一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