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张弘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就不是南宋人,他生于蒙古统治下,是元的将领,非金臣更非宋臣,所谓的“宋”将张弘范灭宋,是一个美好的初衷,张弘范虽然是汉人,却没有当过一天宋臣,祖宗八辈都与宋没关系,人们骂他是汉奸,是卖国贼,冤枉了张弘范。

作者:陈二虎

一、崖山勒石起风波

公元1279年,元朝将领张弘范在崖山一战,彻底灭亡了南宋政权,志得意满的张弘范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在一块大石上留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引起遗民以及后世的谩骂,骂他是汉奸,骂他是无耻之徒,骂他是卖国贼,纷纷谴责张弘范。

转眼已经到了明朝,明代广东提学赵瑶光临崖山,一暏石上刻字,愤然写了一首诗: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到了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御史徐瑁更是对这摩崖题字深恶痛绝,要派人铲除题字,磨平石面,准备写下了“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个字,而另一大臣陈白沙认为崖山一战,南宋亡国之际死伤十余万军民,不应表陆秀夫一人之事,应该刻“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于石下”才对。一时间,争论不休,没有结果,也就不了了之,没有刻成。

还有的传闻说,这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望着张弘范的勒石,灵机一动,令人在前面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灭宋于此”!其实这都是后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心系中华,爱国情肠。

但稍懂历史的人就会知道,张弘范是涿州定兴人(今河北保定定兴人),其世居之地,自五代时期就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王朝,是燕云十六州之地,后来金灭辽,又成了金的疆域。两宋以来,宋王朝先是与契丹大辽帝国一南一北共生,后与女真金王朝对峙。

到了南宋末年,大漠深处的蒙古兴起,先是灭了金王朝,又灭了南宋,建立了大元王朝,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无论是契丹、女真政权还是后来的元王朝,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这张弘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就不是南宋人,他生于蒙古统治下,是元的将领,非金臣更非宋臣,所谓的“宋”将张弘范灭宋,是一个美好的初衷,张弘范虽然是汉人,却没有当过一天宋臣,祖宗八辈都与宋没关系,人们骂他是汉奸,是卖国贼,冤枉了张弘范。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弘范孝忠蒙元,无可非议。腐朽没落的王朝必然被新兴王朝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解放以后,原来的凿有张弘范题字的石崖被航道部门炸掉,到了公元1964年秋天,当地政府请田汉先生题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一块巨石上,后来又增添了名人石刻,纪念这幕悲壮的历史。

对于崖山,后人生出很多感慨与纠结,从汉族人的情感出发围绕的无非是对张弘范的灭宋,给后人留下遗民恨,但是,历史的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爱国情肠,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猎猎红尘,千秋家国梦,登场与谢幕,宋王朝与元王朝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顺天张氏家族

张弘范,字仲畴,是蒙古万户张柔的九子。

说起张柔,可是蒙金时期如雷贯耳的人物,当年蒙古兵马南牧中原,金帝迁都,以避蒙古的兵锋。

张柔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千余家结寨自保,因与蒙古兵作斗勇猛,从定兴令升为中都留守兼知大兴事。

公元1218年与蒙古军大战于狼牙岭(今河北易县紫荆关附近的狼牙山一带)马失前蹄被俘。

成吉思汗敬重他是一个人物,招降了他,授予官职,成了蒙元汉族世侯中的一支。

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个儿子,生于公元1238年,此时金已经灭亡四年,所以他彻头彻尾是元朝的臣民。

张柔共有十一个儿子,张家是一个注重儒学之家,张弘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自小就文武双全,少年时就精于骑射,马上舞槊,勇力过人。

由于当时男人成年都有蓄须的风俗,二十左右就长须拂胸,气度非凡,有“美髯公”之称,并且写一手好诗,饱读诗书。从他的身上勃发着河朔豪气,远比那些贵胄的纨绔子弟强上十倍。

当时任顺天路总管的八哥张弘略赴元皇帝驻地述职,便让张弘范代司其职,这给他提供了绝佳舞台,展示出超人能力,毫不留情依据法律行事,风气焕然一新。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位,改元中统,张弘范得到忽必烈的赏识重用。当领有山东的汉族世侯李璮起兵叛元,张弘范随父张柔率两千劲旅迅速赶往大都(今北京),被任命为行军总管。

在平叛李璮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张弘范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让张柔赞曰:“真吾子也!”

其实,什么都需要天赋的,张弘范是个全才,继承了其父张柔的优点,文韬武略颇有古良将之风,深得士卒爱戴与敬重,极有威望。

大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其兄入京城充宿卫,忽必烈在张柔诸子中专门选拔了张弘范代替张弘略的职务,任命为顺天路总管,佩金虎符。

能够佩金虎符,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享有一定的特权,这时张弘范刚刚二十八岁。

张弘范为官注重民生民苦,减轻老百姓负担。

后来他从顺天调任大名,他体谅老百姓疾苦,微服出访,发现官吏们非法加派各种收费,老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官吏,严惩这些不法之徒,得到老百姓的拥戴。

大名逢水灾,他没有请示上报,便自作主张免除了灾区的所有租赋,这让管理财赋的官员没有了油水,告他“专擅之罪”,要给他严厉的处分。

张弘范亲自到京城向忽必烈陈诉原因。

忽必烈问他要解释什么?他说:“我以为国家把粮食存在小仓库里,莫如存到大仓库里好。黎民百姓遭受水灾,缺衣少食,根本交纳不了粮食。如果强迫征收,抢夺老百姓赖以度命的粮食,政府小仓库是充足了,但老百姓无粮就会死绝,等到明年你上那去收粮?让老百姓活下来,让他们富裕了,我们才会年年有收获,家家有余粮。老百姓有了余粮,日子好了,那不都是国家的粮食吗?这就是我说的大仓库,请陛下明鉴。”

忽必烈听了,大加称赞,夸奖他懂得治国治民的大道理,不再追究他的“专擅之罪”。

三、南下横槊扬威

公元1269年,元军南侵,与南宋之间围绕襄阳的攻与守展开激战,当时围困襄阳的元军以李璮的旧部为主,骁勇彪悍却难以管束,没有一个能镇住的将领统领很难发挥其战斗力,忽必烈正发愁用谁来指挥这支人马,便有人推荐了张弘范,忽必烈一下想到这张弘范是最佳人选,立马任命张弘范为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也就是当年李璮统治的地盘。

攻宋战役的统帅是蒙古八邻部人丞相伯颜,主持伐宋的军政大事,张弘范向伯颜献策:“要拿下襄阳,就要先切断襄阳的粮道。”

伯颜十分赞同张弘范的建议,派他负责万山粮道的把守。

张弘范一到万山,便开始筑城,城未成,宋将夏贵率大军掩至,此时张弘范手下仅千余人,众寡悬殊,将士们意思撤退,免得被歼。

张弘范慷慨激昂地说:“战胜敌人,是每一个当兵的职责,敢言退者,斩!”

说完披甲持槊上马,仅带偏将李庭率二百精锐骑兵迎战,一鼓作气大破宋军,随后筑成“一字城”,如一把插在襄樊之间的利刃,阻断了襄樊之间的相互依托。

攻打樊城的战斗,张弘范一马当先,肘部被流矢所伤,他包扎一下,马上到帅帐对伯颜晋言,提出只要攻下樊城,襄阳就是一座无险可守的孤城。应该用水师阻截江道,切断樊城救援,提交了水陆并进的方案。

于是,集中兵力很快攻下樊城,宋守将范順战死。樊城一破,襄阳守将吕文焕知大势已去,开城投降,历时六年的襄樊争夺战落幕。

这是宋元之间一场决定性战役,襄樊一失,南宋门户洞开,灭亡已成定局。

四、纵马南下

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伯颜为三军统帅,南下攻宋。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淮西和淮东,直取扬州;一路由张弘范与大将阿里海牙率领,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由襄阳顺汉水而下,直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

南宋丞相、奸臣贾似道装模作样地不得不亲自出马,督师驻扎芜湖,并派出使者宋京到元军统帅伯颜处议和,希望能够像景定密约一样,输岁币称臣,达到元军退兵的目的,结果被伯颜拒绝。

贾似道硬着头皮派殿前都指挥使孙虎臣率七万步兵驻守池州,令水军大将夏贵以战船两千五百余艘横亘江上,自己率亲军屯驻鲁港。可以说,从贾似道到孙虎臣、夏贵都是贪生怕死之徒。

张弘范率步骑夹岸挺进,又指挥水军战舰炮击孙虎臣守军,孙虎臣根本就没有组织有效反击便溃败而逃,水军将领夏贵闻知,也不战而弃军逃窜,让宋军江防彻底崩溃。

张弘范率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建康(今南京)。三军统帅伯颜决定在建康稍作休整,大宴随征将校,取出宋库黄金分赐诸将。

众将如约赴宴,唯有张弘范姗姗来迟,伯颜有点不高兴,问他:“我们祖宗留下来的习惯法规定:凡是军事性集会,迟到有罪,无论是谁,都不宽赦。你难道连这规矩都不懂,竟然来迟?”这弦外之音就是:你是忽必烈的红人也要听从我的命令。

所有的人都不敢出声,为张弘范捏一把汗,这伯颜说一不二呀。

张弘荡神情自然地回道:“未将认为军事集会是指战场上的布置,在战场上我从不迟到,今天伯颜丞相的聚会是给众将发犒赏,在犒赏方面我从不争先,所以来迟!”

伯颜听了,不由笑了,点头赞同。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小插曲中看到张弘范用中原传统美德来影响蒙古贵族,片言辞锋,巧妙敏锐,颇有儒将风范。

五、焦山之战

当元军拿下建康,京城临安告急,宋廷不得不号令勤王来守卫京城,宋将这些怯懦的弱骨头,都惊破了胆,没几个响应,只有张世杰与文天祥带兵前来。

张弘范率军会同其他将领与宋将张世杰、孙虎臣所统水师展开焦山之战。

元将阿术屯兵瓜洲,阿塔海、董文炳率兵船于西津渡。

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清与枢密都承旨张世杰、知泰州孙虎臣等将领率领水师布列战舰于焦山南北,想利用宋舰船大甲厚的优势。张弘范统兵船千余西掠珠金沙,阿术与阿塔海登上南岸石公山,指挥水军万户刘琛循江南岸,绕到宋军背后,董文炳率军直捣焦山南麓与另一元将刘国杰部左右呼应,元将忽刺直取中路,张弘范自上游率军会师于焦山之北,一举击溃宋军,让宋军全线败亡于焦山。

张弘范乘勇直追了一程,歼灭了大量宋军,被忽必烈赐予拔都的荣誉称号。拔都,蒙古语,其意是勇士。

随后宋扬州都统姜才率两万精兵前来迎战,阻水为阵,元军一时不知如何攻击。张弘范请都元帅阿术监战,自率精选的少量骑兵渡水破阵。由于姜才部宋军士气正盛,张弘范假意不敌而退,宋军一哄而上追来,其中一员宋将跃马舞刀直奔张弘范而来,张弘范早就察觉到,突然掉转马头,大喊一声,一槊就把宋将搠下马去而死,令余骑大惊失色。

张弘范抓住时机,指挥军士势如破竹一般,很快击败宋军,斩首万余人,让宋军失魂丧胆。

南宋政权看到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便派遣宗室赵尹甫、赵吉甫携传国玉玺、降表赴元军大营乞和,降表中以伯、侄相称,伯颜派张弘范等人先入临安城,责以南宋背约失信之罪。张弘范陈以利弊,说服宋廷,小皇帝改称臣仆,写了屈辱请降的表文。

公元1276年3月,南宋幼主赵显及全太后一行被押往元大都。

六、受命灭宋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军得胜凯旋,张弘范加官晋爵,被授予镇国上将军的军阶,表示一种荣耀,并被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奉命扫平南宋残余势力。因为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张世杰又拥立小皇帝赵昰,在逃亡广州一带后,赵昰病死在碾州岛(今广东雷州湾上一个小岛)为了坚持复兴宋室,文天祥他们又拥立广王赵昺为帝,坚持与元军斗争。

元王朝不会让这个打着南宋旗号的政权存在,必须把这个流亡小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于是,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张弘范。

忽必烈调拨部队归张弘范统领,并授予他“蒙古汉军都元帅”,全权统领蒙汉兵马。

张弘范权衡利弊,提出“汉人历来没有统率蒙古军的先例,请求皇上还是派亲信的蒙古人来担任元帅”。

忽必烈十分高兴,回忆了一段张弘范父亲张柔与蒙古将领察罕的一段往事,还是任命张弘范为帅,赐予他锦衣、玉带等物,张弘范婉言谢绝,而请求赐予战斗用的剑与甲,令忽必烈心花怒放,立刻命令手下,把武库中最好的剑与甲拿来让张弘范挑选。

张弘范选了一把好剑后,忽必烈庄重地说:“这把剑就是你的副手,凡有不听命令的,你就用这把剑处死他。”

这分明是忽必烈赐予他的“尚方宝剑”呀。

张弘范举荐西夏王后裔李恒为副帅,忽必烈也答应了。

于是由蒙汉部队组成的南征灭宋部队,水陆共两万人,分道南下。

张弘范让自己的弟弟张弘正为前锋,张弘正没有辜负张弘范,兵锋所向,沿江的漳、惠、潮、潭等诸州,纷纷告捷。

在潮州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张弘正与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部遭遇,生擒文天祥。

士兵五花大绑把文天祥押到张弘范大帐,用枪矛击打威胁文天祥给张弘范下跪,文天祥挺胸抬头,大义凛然拒不下拜,张弘范敬重文天祥的一身正气和不屈的节操,让左右给文天祥松绑,以礼相待。

六、崖山决战

公元1279年,张弘范率领元军,与固守崖山的张世杰决战,开始了灭宋最后一战。

这时的文天祥以战俘的身份被带在张弘范身边软禁着,张弘范希望文天祥认清形势,希望他能写信给张世杰进行劝降。

文天祥思潮起伏,感慨万端,追思当年自己赣州起兵勤王,一心振兴宋室江山,谁想到如今成了阶下囚,壮志难伸。眼前波滔汹涌的零丁洋,撞击着心扉,让他坚定了必死的信心,宁愿以身殉国也绝不屈服,于是写下了流芳千古《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罢,把这首诗交给张弘范算是答复,张弘范读了,同情他的遭遇,敬重他的人品,信服他的气节,不再提劝降之事,有时间就找文天祥相谈交流,崇尚文天祥是真君子。

当部下看到他与文天祥交流密切,劝告说:文天祥“敌国丞相,居心叵测,不可亲近。”

张弘范坦荡地说:“他是忠义至性的男儿,决不会有其他。”

与宋军决战前,张弘范派张世杰的外甥韩某三次去劝降,这也缘于他与张世杰是同宗兄弟,但遭到拒绝。

于是,一场惨烈的决战开始,宋军水师大溃,陆秀夫背负七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亡,张世杰冲出重围,在海上遭遇飓风,张世杰人船沉入大海,至此南宋王朝宣布灭亡。

七、功过后人说

张弘范班师回朝,得到忽必烈的嘉奖与赞誉,但乐极生悲,返回大都后不久他就病倒了。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新年一过,张弘范病情加重。他意识到时日不多,就从病房返回自己的居所,把亲属宾客与故旧召集来,与他们一一道别,最后,他叫人取来南征时忽必烈赐给他的宝剑与甲胄,递到儿子张珪手中,郑重地说:“我当年用这剑与甲胄为国家的统一立过功劳,从此后,你佩带这把剑,穿上这套甲胄,不要忘记为父!”

他用手触摸着这剑与甲,那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又浮现在眼前,然后闭上眼睛。

有关张弘范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骂他的人很多,污水四溅,但我们要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全面去考虑,他是一个军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笑傲在崖山勒石纪功,被后人唾骂,是卖国贼,是无耻之徒,但谁又能真正走近张弘范,他的一生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地方。

当年崖山战役结束,他在海中救起一个人,这个人叫邓光荐,是亡宋礼部侍郎,原名叫邓郯,光荐是他的字,宋景定三年进士,是大儒。张弘范劝其打消为亡宋殉节的念头,礼聘为家庭教师,教授儿子张珪读书。

张弘范自己的诗写得非常棒,据说一挥而就,不留底稿,随写随抛,后人收罗他的作品,刻印了一本诗集,就是现在传世的《淮阳集》。

张弘范去世后,被元朝追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到了元武宗又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

元仁宗又加赐张弘范“保大功臣”,追封淮阳王。

我们不能否认张弘范是大元王朝的著名将领,更是一代名将,功与过、荣与辱,任人评说。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原创 | 2019-04-28 21:43:33 阅读 9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