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收藏
0 有用+1
0

连日灯花鹊噪漫成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明代于谦诗作

作品全文

播报
编辑
夜看银台吐绛花,晓闻灵鹊噪檐牙。民安足遂中心愿,年壮何妨到处家。
得失纷纷随梦蝶,公私扰扰付鸣蛙。晚香好在东篱菊,相伴秋霜入鬓华。

注释

播报
编辑
连日
接连几天。 《汉书·武帝纪》 :“ 广利 与单于战 余吾水 上连日, 敖 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唐 韩愈 《归彭城》 诗:“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吴组缃《山洪》十五:“跟着是连日的阴雨。每天睁开眼,是一个乌沉沉的天。”
灯花
(1).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北周 庾信 《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 宋 苏轼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词:“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巴金《家》四:“灯光因了灯花增大而变得更微弱了。”
(2).俗以灯花为吉兆。 唐 杜甫 《独酌成诗》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你几时来?可知道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 《红楼梦》 第二八回:“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鹊噪
(1).鹊鸣声。俗谓喜兆。《禽经》“灵鹊兆喜” 晋 张华 注:“鹊噪则喜生。” 《宋史·孙守荣传》 :“一日,庭鹊噪,令占之,曰:‘来日晡时,当有宝物至。’明日, 李全 果以玉柱斧为贡。”
(2).指鼓噪。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三:“于是 日本 的学术界和新闻界便鹊噪了起来。传到我们贵国更锦上添花,竟说到 西园寺 和我成了至交。”
漫成
(1).徒成,枉成。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月好漫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清 吴伟业 《桃核船》诗:“三士漫成 齐 相计,五湖好载 越 姝行。”
(2).随意写成,信手写就。 赵朴初《水仙子》词序:“晨起,观海上日出,景色奇丽……披襟欣然,漫成此曲。”
银台
(1).传说中 王母 所居处。 《文选·张衡〈思玄赋〉》 :“聘 王母 于 银台 兮,羞玉芝以疗饥。”旧注:“ 银台 , 王母 所居。”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 银台 之鸟, 穆王 之马。” 胡之骥 注:“ 银台 , 王母 所居之处。”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 银台 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
(2).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唐段怀然 《挽涌泉寺僧怀玉》 诗:“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 五代 刘保乂 《生查子》 词:“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 明 谢谠《四喜记·花亭佳偶》:“花簇银台巧,花映金樽好。”
灵鹊
即喜鹊。俗称鹊能报喜,故称。《禽经》:“灵鹊兆喜。” 张华 注:“鹊噪则喜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灵鹊喜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四折:“这灵鹊儿噪晚衙,喜蛛儿在檐前挂。”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 词:“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
檐牙
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 唐 杜牧 《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一本作“ 檐牙 ”。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燕赵端礼堂成》 词:“天涯相遇鞭鸾凤,老去堂成更情重。月转檐牙云绕栋。”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喜鹊噪檐牙,好事来门下。” 清方文《禾塘访麻孟璿村居》诗:“仆夫归渡口,林蔼拂檐牙。”
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 唐 杜牧 《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 卷七:“檐牙压肩楼脚摇,惊起穴栋千年鸮。” 许地山《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要从门缝窗隙间闯进来捣乱他们底夜谈。”
安足
立足,存身。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 瓒 遣行人 文则 赍书告子 续 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中心
(1).心中。 《诗·王风·黍离》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2).衷心。 《诗·小雅·彤弓》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国语·鲁语上》 :“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 三老 撺掇一声,说 陈 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
中心
(1).心中。 《诗·王风·黍离》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2).衷心。 《诗·小雅·彤弓》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国语·鲁语上》 :“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 三老 撺掇一声,说 陈 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
(3).正中央,指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唐 徐夤 《题福州天王阁》 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 万历 初,上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 张居正 歌以纪其盛曰:‘两岸离宫杨柳垂,中心水殿芙蓉簇。’” 老舍《四世同堂》四六:“ 瑞丰 看看路中心,再看看左右的六行军警,心中有些发颤。”
(4).核心,事物的主要部分。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李善 注引 子思子 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陈毅《 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 》词:“抗 日 是中心,民主能自救。”
(5).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地方。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延安 是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人民日报》1983.8.3:“ 北京 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6).指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团体。现亦常用于某些企业等经济实体的名称。《中国青年报》1983.8.6:“ 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成立一周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如: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犹称心。《 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
年壮
古时男子年满三十谓之壮。后以“年壮”泛指壮年。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诗:“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之二:“盖世之儒者,当年壮气锐之时,驰鹜于声利,用智惟恐不工,操术惟恐不奇。”
何妨
无碍;不妨。 《北史·后妃传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 元 张翥 《瑞龙吟》词:“何妨共矶头把钓,梅边徐步。”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七》:“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省却你也记古典,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
到处
处处,各处。 唐李山甫 《寒食》 诗:“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宋 张道洽 《岭梅》 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婿,到处夸扬。”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小麦也都淹没在野草里,到处都是攀地龙和野苇子。”
得失
(1).得与失。犹成败。 《管子·七臣七主》 :“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遍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鉴。”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 》:“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 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鹄下翩翩。” 杨朔《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 《列子·力命》 :“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纷纷
(1).乱貌。 《管子·枢言》 :“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 重华 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 秦 。” 明 沉采《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沙汀《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
(2).众多貌。 晋 陶潜 《劝农》 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宋 苏轼 《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 之际,何其乱也。故曰 春秋 之盟无信盟也, 春秋 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 《红楼梦》 第二九回:“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茅盾《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 《孟子·滕文公上》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 :“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 王安石 《尹村道中》 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梦蝶
《庄子·齐物论》 :“昔者 庄周 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本为寓言,后多用“梦蝶”表示人生原属虚幻的思想。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 之三:“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 》套曲:“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扰扰
纷乱貌;烦乱貌。 《国语·晋语六》 :“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 《列子·周穆王》 :“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 唐 武元衡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诗:“生涯扰扰竟何成,自爱深居隐姓名。” 宋 苏轼 《荆州》 诗之四:“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
鸣蛙
(1).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晋书·后妃传论》 :“识暗鸣蛙,智昏文蛤。”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 :“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三:“眼底雌雄看斗蚁,耳中鼓吹厌鸣蛙。”
(2).鸣叫的青蛙。 宋 范成大 《喜雨》 诗:“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 明 刘基 《冬暖》 诗:“野畦落日舞残蝶,小池过雨喧鸣蛙。”
晚香
(1).指菊花。 宋 韩琦 有“且看黄花晚节香”句,故称。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 词:“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
(2).寺庙傍晚点燃的香。 唐 郑谷 《赠圆昉公》:“晚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西游记》第三六回:“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
好在
(1).安好。多用于问候。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卷六:“ 子恭 苏,问家中曰:‘ 许侍郎 好在否?’” 唐 杜甫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 诗:“因君问消息,好在 阮元瑜 ?” 唐 白居易 《代人赠王员外》 诗:“好在 王员外 ,平生记得不?” 宋 周密 《甘州·灯夕书寄二隐》 词:“喜故人好在,水驿寄诗筒。”
(2).犹依旧,如故。 唐 常建 《落第长安》 诗:“家园好在尚留 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宋 陆游 《湖上》 诗:“犹怜不负湖山处,好在平生旧钓矶。” 元 姚燧 《黑漆弩》 曲:“问 姮娥 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
(3).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 《儿女英雄传》 第十一回:“为难了一会,说:‘有了,好在咱们带着仵作呢,且相验相验就明白了。’”《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 王柏臣 无可说得,只好收拾收拾行李,预备交代起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无所顾恋。” 续范亭《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好在我们是真正的民主政治,集中领导,少了一个机件仍是照样转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