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楚庄王是春秋时楚国国君,楚威王是战国时楚国国君。楚庄王之时问鼎中原,在邲之战中战胜晋国而成为天下霸主;楚威王时,楚国国力达到了鼎盛,南吞吴越旧地,西取黔中,最远曾攻击到云南滇池一带。

两位国君分别在春秋和战国时代将楚国带上了巅峰,那么两位国君究竟谁更厉害?

楚庄王继位之初,就连遭不幸:楚穆王刚去世,楚庄王太傅与太师就挟持他作乱,差点让楚庄王遭遇不测;执政第三年,楚国又突发大面积饥荒,庸国(今湖北竹山县西南)趁机率百濮、群蛮造反,严重威胁到楚国西南边境的安全。

内忧外患之际,年轻的楚庄王当机立断,作出了三项决策:其一,关闭申县(今河南南阳)、息县(今河南息县西南)的北门,暂停北出中原争霸;其二,集中全国兵力讨伐带头闹事的庸国,以彻底平息叛乱;其三,向盟友秦国求援,以增强己方实力。在楚庄王有力领导之下,楚国成功地消灭了庸国、彻底平定了这次叛乱。因为庸国在“二王并立”期间灭了褒国,楚庄王灭庸,也就意味着楚国领土向西扩张到今陕西省汉中一带。这对于以后楚国向巴、蜀进军,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次扩张。

平定庸国之乱后,楚庄王又休整了数年,开始向中原进军。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庄王攻破郑国,迫使郑人投降;同年,楚庄王又率楚军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中打败晋军,成功称霸东周;同年冬,又灭了萧国(今安徽萧县);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庄王率军伐宋,与宋国订盟。至此,楚庄王一生的征战生涯才宣告结束。

楚庄王不但战功赫赫,还留下了“止戈为武”、“问鼎中原”、“蹊田夺牛”等等文化典故,后人为此对他倍加推崇,将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比于楚庄王的文治武功,楚威王似乎显得逊色不少。他之所以出彩,完全是因为孟尝君之父田婴的一场阴谋。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越王无彊率兵北上,前往攻打齐国。此时,齐国之相正是田婴。面对强大的越军,田婴派出说客,劝说无彊伐楚:“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转攻楚也。”

越王无彊被这番话打动,立刻掉头南下,转攻楚国。结果,楚威王举兵大势入侵越国,击败了越军,杀死了无彊。从此,越国分崩离析,原来所占吴国土地,全部归入楚国门下。

在击败越王无彊之后,楚威王得知越国攻楚是田婴指使,又大举伐齐,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败齐军,趁机要挟齐国驱逐田婴。齐国大臣张丑出使,为田婴说话:“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矣。”被张丑这么一说,齐威王才没有再强求齐国驱逐田婴。

在破越败齐之后,楚国国势大盛。在楚威王晚年,转而向西扩张,“南有巴渝(今重庆市渝中区一带),过江南有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部一带)、巫郡(今四川巫山县)。”

楚威王执政之时,是整个东周楚国国力的鼎盛时代。遗憾的是,楚威王执政时期实在太短,仅仅十一年就不幸去世了。

楚庄王执政于危难之时,能战胜晋国一举夺得天下霸主之位;楚威王执政时,强秦崛起,楚国始终未能压过秦国而成为霸主。看起来,似乎楚威王不如楚庄王。但在楚威王时期,楚国国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四水,可以说是远超楚庄王时期。这么看来,能说楚威王不如楚庄王吗?

况且,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短板:不称职的接班人。

楚庄王之后,其子楚共王继位。楚共王执政期间,重用令尹子重、司马子反,导致楚国政局走向了昏乱:子重、子反二人不但内斗频频,还将申公巫臣逼成了楚国最为致命的敌人。为报灭族之仇,申公巫臣扶持吴国与楚国对抗,让楚国在楚共王时期就失去了霸业。此后,北有晋国、东有吴国轮番伐楚,再加上楚国公室腐化堕落,让楚国走向了中衰。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楚国国势跌入谷底,差点被吴王阖闾灭国!

楚威王之后,其子楚怀王继位。楚怀王执政后,凭借父亲余威,一度当上了诸侯纵长,与强秦长期抗衡。但楚怀王为人贪婪而昏庸,身边也多谗臣。在张仪“商於之地六百里”的大馅饼引诱下,楚怀王主动断绝了与齐国的盟友关系,让楚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后,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不甘心上当,主动与秦国开战,却在丹水之阳(在汉中)大败,从此失去了汉中之地。为此,愤怒之极的楚怀王再度引兵伐秦,结果在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再逢大败。蓝田之战证明,秦人已突破武关,正式杀入了南阳盆地!晚年时,在秦国步步紧逼之下,楚怀王被迫前往秦国议和,却不想被秦人扣押、致死都没能再回到楚国。这以后,楚国国势大衰,再也无法逞强。

因此,虽然楚庄王和楚威王执政时都将楚国带到了鼎盛,却在儿子执政时同样让楚国走向了衰落。这样看来,谁比谁更强?

为什么在楚庄王和楚威王之后,楚国都走向了衰落?

有人把卓越的领导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报时者”,另一类是“造钟者”。

某些领导者拥有伟大构想,能高瞻远瞩地把握组织前进的方向,率领组织走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这样的领导,就好像随时能准确说出时间的“报时者”。

另一类领导则成功地建立起某个组织,这个组织在领袖离开之后,依然能够取得成功,持续多年向前发展——

这样的领导,就好像制造出了一个能长期准确报时的钟表,被称为“造钟者”。

楚庄王和楚威王二人,无疑是属于“报时者”:他们都在自己执政时期将楚国带上了巅峰。但他们都缺乏了相应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得他们成功的因素无法保留下来,因而他们走后成功也就无法再复制,楚国从此逐步走向了衰落。

事实上,两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根源还是在于前人的改革。自楚武王创立县制后,楚人就持续不断地灭国为县,并在楚庄王手中达到了顶峰,成功称霸东周。楚悼王重用吴起改革,破除宗法制弊端,一度让楚国兴盛。虽然在楚悼王与吴起死后,改革没能持续下去,但这次改革毕竟沉重打击了楚国的公族势力,减轻了楚国前进的负担。

因此,真正说起来,楚武王与楚悼王才是楚国的“造钟者”,楚庄王与楚威王二人不过是享受前人改革红利的最大收益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楚庄王与楚威王其实不分上下。真正比他们厉害的人,应该发起改革的楚武王和楚悼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