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暴力》一场恶臭犯罪的粉饰美化
观影后,特意去了解下真实案件的来龙去脉,第一感受是,明明是一场有预谋、天理不容的犯罪事件,竟然可以包装成母女情深。影片匆匆结尾,仅留下一句话概括: 本故事由真实案件改编,最终母女二人自首。
徒留我内心愕然:这就结束了?所以,这部影片到底想表达什么?
由于槽点和疑问太多,简单说几个。
渣妈秒变“傻白甜”
原案件中,母亲私下经常主动找女儿,女孩因打小缺少家庭关怀,性格叛逆,竟意外和这个母亲投脾气,之后因母亲欠下高利贷,和女儿谋划了这场“假绑架”事件,最终因误杀被判决。
影片中则把这个贪慕虚荣,依附男人讨生活的母亲刻画成了被害人。 主动找母亲的是女儿,提议绑架的是女儿,给同学下药的也是女儿,最后在母亲(万茜饰演)心里打退堂鼓,逼迫她继续的,还是女儿。
这样的设定,结合匆匆结束的收尾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是想歌颂女儿为母亲的牺牲,还是想说母爱的伟大,我认为都不是。
这样玩梗,真的很恶臭
印象颇深的是母女二人和水青两个闺蜜一同乘车在路上兜风,她们在一个深邃的隧道口停下,每个人都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当水青和母亲互相袒露情感时,水青好友开始起哄大笑,直指母女俩在互相表白。
明明是母女间的真情流露,为什么在暗暗玩伦理梗?
说过度解读的可以再看下片段,水青好友一脸油腻的笑容,放肆的言语,和班级里起哄男女同学在一起的吃瓜群众没什么区别。
老马暴力性格下的变态
《兔子暴力》里,还有个人物不得不提——痛失女儿的老马。片中老马无财无能,却又怂又刚,女儿行为稍微脱离掌控,老马可以气到剁鱼泄愤,甚至扇自己耳光去惩罚对方。
现实中的受害者,在影片中变成一个亲情包装下的扭曲人物 ,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明明在现实中痛失女儿,为什么还要在影片中再一次遭受打击和抹黑?
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消费了人家的痛苦,还来愚弄大众,真的,制作方欠受害者一个道歉。
整部影片评分低也不足为奇,内容只有骨,没有肉,就连故事本身都是别人的,最后一句真实案件改编草草了事,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