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有别名近30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天中节、地腊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龙舟节
龙舟竞渡最早是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古代的百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江河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使用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竞渡。故端午节又称龙舟节。
女儿节
这一别称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传。明代北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日,家家打扮小闺女,给她们戴上石榴花。出嫁女也各自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女儿节”,还表现在姻亲交往中。在姻亲关系中,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岳丈家中送节礼。如果双方准备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送正式的大礼,北方部分地区现在还流传此习俗,称为“追节”。
端阳节
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端午时节,苍龙七宿处在正南中天,位置最“正”、最“中”。另外,因端午节对于在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一年里最当中。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以兰草汤沐浴去污的习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菖蒲节
古人认为菖蒲有驱邪避毒的作用。“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躲午节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中原地区称“五月”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解粽节
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五黄节
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因端午这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食五黄能够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