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點的漫漫長路。」
「我們這麼做是冒險的,我們深知這點,運氣沒有在我們這邊,這都是天意,我們沒什麼可抱怨,只能努力到最後一刻...如果我們得以倖存,我將向世人講述我的同伴的毅力、進取和勇氣...」
"...We took risks, we knew we took them; things have come out against us, and therefore we have no cause for complaint, but bow to the will of Providence, determined still to do our best to the last [...] Had we lived, I should have had a tale to tell of the hardihood, endurance..."
— 羅伯特·史考特,Scott's Message to the Public, L. Huxley, Vol I pp. 605–07
(文出自探險家暨英國軍官史考特於南極點返程遇難的最後遺言)
上回介紹的《
雪盲:南極競賽
》(Snowblind: Race for the Pole) 還印象深刻,四個國家競速到南極點插旗,是個情境感相當不錯的遊戲。
這回把四個國家限縮到挪威與英國
,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於 1911 年出發到南極插旗的真實故事,就是現在要介紹的《
1911南極競逐
》(1911 Amundsen vs Scott)!
延伸閱讀:
【介紹+開箱+規則】Snowblind: Race for the Pole 雪盲:南極競賽 (KS集資)
這款作品來自之前介紹的《
鼴鼠大兵
》(Topoum) 設計師
Perepau Llistosella
與畫師
Pedro Soto
,我在《
鼴鼠大兵
》那篇時有提到很想為《
1911南極競逐
》好好介紹一番,這回終於有機會!最早在《
1911南極競逐
》
於 2013 發行時,我就很想寫這款遊戲的介紹
,甚至翻了這款遊戲的全彩規則,但是當時英文規則寫的真的很差,翻得相當灰心,加上沒有拿到實體遊戲 (曾想過在西班牙購物網站購買,但都缺貨了),這篇文章一直延宕到不了了之 (當時全彩規則的檔案甚至不小心遺失了!)。後來《
鼴鼠大兵
》於
Verkami
集資,此時
Looping Games
也正式成形,《
1911南極競逐
》有了再版計畫,當時心想應該來贊助一下《
鼴鼠大兵
》順便取得《
1911南極競逐
》,沒想到沒有海外運送的選項......頓時又掉到谷底。
延伸閱讀:
【介紹+開箱+規則】Topoum 鼴鼠大兵
在這個版本中,已經把在
Verkami
集資的獎勵放進去了,
但是形狀已經和當初的不同
,也許也怕當初贊助的玩家生氣。左邊兩個棋子代表遊戲中的阿蒙森與史考特,右邊則是遊戲中使用的食物站擴充,待會可以看開箱圖了解有哪裡不同。
會注意到這款遊戲除了美術我相當喜歡以外,主題也是重點。
加上在還不了解這款遊戲的情況下,覺得兩人的競速遊戲相當合我胃口,所以一直持續的在關注這款遊戲的後續發展,終於在去年一償所願取得它。當然實際跑過後,覺得沒有想像中有趣,
也許那個期待值已經隨時間而提高到遊戲性如果沒有一樣的高度就會有很大的失落感的情況
,但即便如此,遊戲還是有值得關注的地方。
(圖片來源:Wiki)
話題繞回來
阿蒙森
與
史考特
。首先,挪威探險家
阿蒙森
(上圖上排) 原本是要去探索北極點,但因為已經有別的團隊比它還早抵達北極,而將目標轉向南極。與此同時,原本就有計畫要征服南極的英國軍官
史考特
(下排圖左) 收到了
阿蒙森
的通知,於是一場南極點插旗的競賽就此展開。憑著妥善的規劃以及對極地犬、重用極地經驗豐富的人,以及明智的判斷和規劃等,
阿蒙森
於 1911 年 12 月 14 日率先抵達南極點,比
史考特
抵達的
1912 年 1 月 17 日還早了 34 天,雖然兩人都成功插旗,不過回程時,
史考特
這支探險隊,因為暴風雪加上經驗不足,判斷失準,整個探險對遇難,沒有成功回到自己的國家。基本上這兩支探險隊在一開始的準備就決定了命運,比如
阿蒙森
使用了格陵蘭犬,
史考特
則用了不適應極地環境的小馬。
更多有關這兩個探險家的故事,可以點擊名字的連結看更多。
阿蒙森
不僅是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更是第一個穿越西北航道的人
,這在之前的遊戲《
極地探險:西北航道
》(Expedition: Northwest Passage) 中有提到,有興趣也可以看看。為了紀念這兩個人,南極現在有一個
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
,是美國於 1957 年在南極點設立的科學考察站。在《
1911南極競逐
》這款遊戲中,比較可惜的是情境感不足,不過卡片上一些與上述故事的連結還是有的。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
1911南極競逐
》如何呈現這個歷史故事!
延伸閱讀:
【介紹+規則】Expedition: Northwest Passage 極地探險:西北航道
我把卡片按顏色分類,顏色主要用於在圖板上移動。
有些卡片最上面的符號下面一點有一個
箭頭符號
,代表這張卡片用於 1912 返家之路擴充,如果沒有使用這個擴充,遊戲開始前必須先移開。
黃色卡片
分為上排冰隙 (干擾對手)、蒙古馬 (史考特專用)、格陵蘭犬 (阿蒙森專用),以及下排移動、好天氣 (棄掉時發動效果)、暴風雪 (干擾對手)。
快要抵達南極點啦!
想要進入南極點,玩家需要打出四種顏色的卡片各一張。
結果最後由紅色玩家 (阿蒙森) 玩家獲勝,怎麼跟歷史一樣!藍色玩家差一步就可以獲勝。如果覺得這樣太簡單,加入 1912 返家之路擴充的話,這時就會把圖板翻到背面,然後比誰先回到船上,更多擴充細節可以參考文後說明。
玩後簡易心得:
遊戲運氣成分高,但是拿牌時也需要做各種考量,比如是否先拿手對對手有利的卡片,需要一點記憶,比如記之前他是否拿過一張暴風雪 (因為湊到兩張就能打出啟動干擾效果),或者他拿過什麼顏色的卡片而決定是否先拿卡片。喜歡手牌管理與效果組合的玩家應該會想試試看這款遊戲,不過我得說效果的設計與機制本身沒有突出之處,但是以小品競速遊戲來看,還算是個可以隨時輕鬆一玩的遊戲,想要有太深入的策略性可能就沒有更多可以挖掘。遊戲機制與遊戲背景的代入感很低,可以代換成任意一組歷史上競賽的故事,但是卡片上有一些小細節與背景有連結,算是挽救了一點這個部分的表現。遊戲中看似有趣的顏色系統,整個變成只是「湊套換分」(指的是湊到顏色往前移動) 的概念有點可惜,希望有更多調整讓顏色的運用上有更多策略性 (唯一可提的就是我拿走對手所需的顏色,拿來做別的用途,但仍不夠特別也沒有太多樂趣)。整體而言,不需要特定找這款遊戲來玩,因為整個真的蠻平的,玩類似的手牌管理遊戲《
K2
》可能樂趣還多一些!
-----------------------------------------------------------------------------------------------------------
1911 年南半球的夏天,一個先抵達南極點的競賽開始了。這成為了人類最偉大的冒險之一,這個挑戰由挪威的阿蒙森與英國的史考特所展開。
阿蒙森與史考特都前往南極以贏得競賽,但是只能有一個人得到這個榮耀。
55 張基本卡
1 個圖板
1 個紅色棋子 (阿蒙森)
1 個藍色棋子 (史考特)
2 張探險家 / 玩家幫助卡
8 張贊助人擴充卡
4 個食物站白色方塊
5 張惡劣的天氣卡
1 個骰子
10 張 1912 返家之路卡
◎ 把圖板翻到顯示藍色邊框的那一面。
◎ 最近有往南方旅行的玩家,現在挑選一個他在遊戲中想要扮演的探險家 (阿蒙森或史考特)。
◎ 每個玩家拿取他所屬的探險家卡片,並把他的棋子放在圖板上對應的船上。
◎ 把牌庫洗混後放到圖板旁。
◎ 每個玩家從牌庫抽 1 張卡片當作手牌。
◎ 從牌庫抽 3 張卡片並把它們正面朝上成列放置在牌庫旁。
註記:這些卡片都有基本遊戲中使用的相同牌背,但是會用以上這個符號所區別擴充卡:你必須把這些擴充卡從 55 張卡片中分出來,並在進行擴充時使用它們。
玩家扮演阿蒙森與史考特,為的是爭取第一個到南極的榮耀。先抵達南極的玩家獲勝!遊戲由扮演阿蒙森的玩家先開始遊戲,接著玩家輪流進行回合。每個玩家輪到回合時,必須執行以下兩個主要行動的其中一個:
拿取卡片或打出卡片
A 拿取卡片
玩家從展示列拿取卡片並放入手中,總共有 3 種選項:
當牌庫耗進時,把棄牌堆卡片洗混並組成新牌庫。當第二次牌庫耗盡時,如果有玩家選擇執行「拿取卡片」的行動但是卡片不夠拿取,此時遊戲結束,遊戲沒有贏家。兩個探險家都凍死在南極了!
範例:牌庫第二次耗盡,展示區只剩兩張卡片。阿蒙森離南極點只剩 1 步,他手上有六張卡片。史考特手上有四張卡片,他離南極點有兩步遠,他發現他不可能贏得遊戲,於是他宣告拿取三張卡片,此時他因為無法拿取三張,所以遊戲結束,兩個玩家都沒有贏得遊戲。
B 打出卡片
選擇這個行動的玩家可以執行以下這些動作的其中一個:
01 前進
根據前往南極的顏色,玩家可以打出一張或多張卡片來往前移動。根據打出的卡片與顏色,探險家可以在路徑上往前移動一步以上:
◎ 往前移動 1 步:打出 1 張下一步出現的顏色的卡片。
◎ 往前移動 2 步:打出 3 張卡片 (1 張下一步出現的顏色 + 2 張第二步出現的顏色)
◎ 往前移動 3 步:打出 5 張卡片 (1 張下一步出現的顏色 + 2 張第二步出現的顏色 + 2 張第三步出現的顏色)。
◎ 往前移動 4 步:打出 5 張卡片 (1 張下一步出現的顏色 + 2 張第二步出現的顏色 + 2 張第三步出現的顏色 + 2 張第四步出現的顏色)。
◎ 打出「羅盤」卡 (見「特殊卡」章節的說明)。
◎ 打出「裝備遺失」卡 (見「特殊卡」章節的說明)。
◎ 打出 2 張「暴風雪」卡 (阿蒙森) 或 2 張「冰隙」卡 (史考特),所以對手會迷路 (見「迷路」的章節說明)。
◎ 直接打出 1 張「暴風雪」卡或「冰隙」卡,已經迷路的玩家會受到懲罰 (見「迷路」的章節說明)。
兩個探險家其中一個不同的策略之處在於,阿蒙森是由格陵蘭雪橇犬所帶領,而史考特則是蒙古馬。阿蒙森在抵達南極點前犧牲了許多格陵蘭犬,並儲存了回程的食物,這個策略讓他減少狗糧的重量,並確保活下來的狗兒在回程時有東西吃。
範例:史考特迷路了。他可以打出一張黃色、藍色,或綠色卡,把他的棋子退到第 1 個、第 2 個,或第 3 個區域。
迷路的玩家必須「拿取卡片」或者決定等待稍後回到路徑上。但是注意!因為迷路的玩家相當脆弱,所以可能被對手攻擊並退回到「?」格 (見「懲罰」的說明)。
註記:如果有玩家迷路時其位置很接近他的船,他可以打出一張他所在位置到船之間的區域所沒有顯示的顏色的卡片以回到船上。
注意:如果牌庫第二次耗盡,當玩家輪到回合想要執行「拿取卡片」卻沒有卡片可以拿時,遊戲結束,兩個玩家都凍死在南極!
小故事:阿蒙森在 1911 年 12 月 14 日抵達南極點,而史考特於 1912 年 1 月 17 日抵達南極點,卻在回程時遇難。他留下了字條:「...如果我們得以倖存,我將向世人講述我的同伴的毅力、進取和勇氣,並將以此激勵每一個英國人。我們的遺骸和這些潦草的便條也將一定會講述我們的故事...」。
變體 1:極限對決
這個變體只改變基本遊戲的一個規則:如果史考特迷路,他的對手只要打出一張「冰隙」或一張「暴風雪」,則史考特會直接輸掉遊戲。這個變體也適用於阿蒙森,只要玩家在遊戲前達到共識即可。(初版變體,再版已被刪掉)
變體 2:擴充
擴充 1:食物站
每個玩家獲得 2 個食物站,兩人各自擲骰並把其中一個食物站放在對應的區域 (例如丟到 1 則把食物站放在第 1 個區域),接著把另一個食物站放在剛放的食物站前或後兩個區域遠的區域。
範例:如果第一個食物站在第 5 個區域,則第二個食物站可以放在第 7 個或第 3 個區域。
遊戲開始時,每個玩家獲得 3 張卡片而不是 1 張卡片,從 3 張卡片中挑選其中 2 張,正面朝下在每個食物站旁各放一張。當有玩家的回合結束時位於一個食物站旁,他拿取對應的卡片。如果新拿取的這張卡片導致玩家超過手牌上限,他可以從手上選一張卡片與食物站旁的這張卡片做交換。如果你和「擴充 2:贊助人」一起進行這個遊戲,食物站總是先執行。
擴充 2:贊助人
贊助人為遊戲一開始增加一點變化。遊戲設置時挑選角色後,根據國籍,8 個贊助人會分成兩組 (挪威或英國)。接著,兩組卡片各自洗混,並隨機發給每個玩家 1 張對應其角色國籍的贊助人。每個玩家把他的贊助人放到面前,而且可以使用這個贊助人的特殊能力:
挪威贊助人說明
Ferry Llistënberg:玩家遊戲一開始手牌會有 3 張 (而不是 1 張)。
Öte Petersson:卡片展示區第一張出現的馬會移除。接著翻開新卡片填補空位。
Mikael Björnetson:遊戲一開始,玩家直接前進 1 步 (而不是從船上出發)。
Anna Karbünsen:玩家可以把這個贊助人當作一張百搭顏色的卡片使用 (只能使用一次)。
英國贊助人說明
George Al Caldwell:玩家遊戲一開始手牌會有 4 張 (而不是 1 張)。
Marvin MacRayne:卡片展示區出現的首兩張狗會移除。接著翻開新卡片填補空位。
Adolph Anybarrow VII:遊戲一開始,玩家直接前進 1 步 (而不是從船上出發)。
Joseph Galloway:玩家可以把這個贊助人當作一張百搭顏色的卡片使用 (只能使用一次)。
擴充 3:1912 返家之路
這個擴充由 10 張卡片組成,每張卡片上有一個特殊符號。這些卡片的背面與基本遊戲的卡片一樣,遊戲開始前必須先把這些卡片挑出來。圖板的另一面有不同的設計,這代表阿蒙森與史考特從南極點回到船上的路徑。
重要:雖然兩個玩家同意進行這個變體遊戲,但如果其中一個玩家在對手跨越南緯 85o 前抵達南極點,遊戲會立刻以基本遊戲中介紹的勝利方式結束。
此外,你們必須遵守以下規則:
◎ 當有玩家抵達南極點,遊戲圖板翻面進行返家之路。
◎ 根據玩家在前往南極點的位置,把棋子放到對應的區域 (其中一個從南極點出發,另一個玩家根據他最後所站立的區域的顏色,從對應顏色的區域出發)。還沒有抵達南極點的玩家,遵守前往南極點的規則,直到他抵達南極點。此時他不會使對手迷路。
◎ 當第一條路徑結束後,這個擴充的 10 張卡片會加入牌庫中。這個新的牌庫必須含有至少 25 張卡片,從棄牌堆隨機抽取卡片加入牌庫,直到牌庫至少有 25 張卡片。接著把這個擴充的 10 張卡片與牌庫裏的 25 張卡片洗混。這 35 張卡片就是返家之路會使用的牌庫。
◎ 展示區的卡片不變。
每個進行 1912 返家之路的玩家,在輪到他的回合時,必須從以下兩個主要行動中選擇一個執行:
A 拿取卡片
返家之路的圖板上的一個區域顯示兩個需求:顏色或符號。玩家每回合只能前進一步:棄掉 2 張需求的卡片組合,或者 1 張本身就有這兩種組合需求的卡片。
最後一個區域與每個玩家的船對應。為了抵達船並贏得遊戲,根據他的探險家角色,玩家必須打出所需的船。
在這個變體中,特殊卡無論棄掉或打出都不會有效果,除了以下沒有顏色的卡片以外:「裝備遺失」、「羅盤」以及新的船卡「Fram」和「Terranova」。
◎ 大太陽:
兩個玩家從牌庫頂抽一張卡片。如果這會導致玩家超過手牌上限,則玩家不能執行這個動作。
◎ 天氣穩定:
已經跨越該緯度的玩家從展示列拿取任一張卡片,對手則拿取剩餘的兩張卡片 (如果有加入「進階遊戲」的規則,則玩家從最右邊 3 張卡片中挑選 2 張)。接著如基本規則,從牌庫補充展示區的空位。如果這會導致玩家超過手牌上限,則玩家必須棄掉拿取的卡片。如果這個擴充與「進階遊戲變體」一起進行,則玩家從最右邊的 3 張卡片做挑選。
◎ 起風:
玩家交換手上 1 張卡片。如果其中一個玩家手上沒有卡片,則該玩家反而會獲得對手的 1 張卡片。
◎ 風暴:
展示區的 3 張卡片全都棄掉 (如果有加入「進階遊戲變體」的規則,則 6 張卡片都棄掉)。接著如基本規則,從牌庫補充展示區的空位。
◎ 冰寒刺骨:
兩個玩家從手中棄掉一張卡片 (不能棄掉沒有顏色的卡片)。請記住玩家不能棄掉有顏色的卡片。
當有玩家跨越另一個還沒有被任何玩家跨越的緯度,抽一張新卡片並擲骰。如果玩家在一次前進的行動中跨越兩個緯度,則抽兩張卡片並結算這兩張卡片。
重要:如果加入「1912 返家之路」擴充,「惡劣的天氣!」只適用於第一趟前往南極點的路徑。
變體 3:進階遊戲
進階遊戲時,卡片展示區會翻開 6 張卡片,而不是基本遊戲的 3 張。其餘的規則不變。當有玩家拿卡片時,必須從最右邊的卡片拿起。
-----------------------------------------------------------------------------------------------------------
遊戲名稱:1911 Amundsen vs Scott
遊戲設計:Simon McGregor
美術設計:Pedro Soto
BGG頁面:
https://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4847/1911-amundsen-vs-scott
遊戲人數:2
遊戲時間:20分鐘
出版公司:Looping Games
適用卡套:6*9.2一包
遊戲配件:
2 本規則書 (英 / 西)
55 張基本卡
1 個圖板
1 個紅色棋子 (阿蒙森)
1 個藍色棋子 (史考特)
2 張探險家 / 玩家幫助卡
8 張贊助人擴充卡
4 個食物站白色方塊
5 張惡劣的天氣卡
1 個骰子
10 張 1912 返家之路卡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48228/splendor ) 介紹一款新的寶石 湊套換分 的遊戲「 璀璨寶石 」(Splendor)!一直覺得有 寶石主題 的遊戲總是會讓人在提到時,不管是什麼樣的遊戲類型,都會想要嘗試一下,也許就來自於 「寶石」 本身很吸引人的原因吧。 不論你是喜歡 Uwe Rosenberg 的「 寶石商人 」(Klunker) 還是經典的「 寶石商人 」(Edel, Stein & Reich) ,現在你有了新選擇,「 璀璨寶石 」規則簡單適合新手,老手也能當墊檔遊戲。 開發「 璀璨寶石 」的設計公司 Space Cowboys 是由知名桌遊大廠 Asmodee 的核心創辦人所創立的,「 璀璨寶石 」是第一款推出的作品,照這遊戲類型來說,應該也是主打家庭遊戲、輕策略的遊戲路線,讓人非常期待後續設計的作品。 官網 => http://www.spacecowboys.fr/ 可以說,這是一款有著 「大」 美術的 「小」 遊戲。美術相當華麗精緻,不過遊戲玩法相當簡單。 遊戲背景設定在 文藝復興時期 ,玩家扮演文藝復興時期的富商,準備透過製作完成的珠寶,吸引 貴族 上門拜訪! 文藝復興時期的 珠寶 相當興盛,原因在於與印度的航路開啟以及殖民活動後,大量的珠寶湧入。然而佩戴珠寶首飾也是 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相當受到貴族的歡迎。 這也連結到文藝復興時期金匠與雕塑的技術純熟,能夠製作出精緻的珠寶。 遊戲的配件主要可以分為 三個等級的牌庫 、 五種寶石 、 黃金 、 貴族板塊 。設置的方式如上圖,三個等級的發展卡各翻出四張,寶石依人數放置不同數量 (請查閱說明書)。然後貴族板塊放在最上方。 三個等級的卡片差別在於, 越高等級分數給得越多,但需要的寶石也越多 。 設置過程非常的快, Space Cowboys 還特地放上動畫來提醒玩家設置只有 30 秒 ,很快就能來一場! 遊戲的主要概念在於,玩家要 收集寶石,然後用對應的寶石換取發展卡,再用發展卡上的獎勵換取貴族的板塊 ,在這轉換之中獲取分數。 遊戲進行若干回合,...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http://bodogegiga.jugem.jp/?page=0&cid=6 、 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58991/ )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 犯人在跳舞 」(Criminal Dance) 真的是一款相當有趣的微桌遊,去年 鍋野企劃 推出亮相以來已經累積不少人氣。 日本桌遊圈持續都有一種很特別的 獨立製作氛圍 ,之前我在介紹 Game Market 相關文章的就有提到過類似的感想,展中可以看到他們許多有別於桌遊大廠的作品,題材天馬行動、美術濃濃手工感,但是很多都很有創意,甚至讓你莞爾一笑。不僅是桌遊,他們的獨立電影、藝術,甚至平常播放的電視節目都可以窺見日本人的瘋狂。 此外,也許是平日生活煩悶和工作壓抑,這種 份量小但是趣味十足 的微桌遊在當地感覺相當盛行,不管是「 情書 」(Love Letter)、「 一夜狼人 」(One Night Werewolf),以及更多更多還沒有浮出檯面的微桌遊,都讓人感受到這股微桌遊的創作爆發力。「 犯人在跳舞 」算是繼續接力的傑出作品,有機會一定要嘗試! 延伸閱讀: 【情報】Game Market 2014 Spring & made in Japan 番外篇,日本製造! 【情報】Game Market 2014 Spring & Taiwan Boardgame Design 這一次,台灣製造!part2 【規則】ワンナイト人狼 One Night Werewolf 一夜狼人 「 犯人在跳舞 」是個節奏快速的手牌管理遊戲,以遊戲的規模和類型來說,不得不拿「 情書 」來比較,「 犯人在跳舞 」不管是遊戲的變化性和起始的隨機性輸入,確實比「 情書 」更多更豐富。其中一個原因在於「 犯人在跳舞 」可以 支援 8 人遊戲 ,這時 32 張卡片全部都會用到,但是人數少的戲局中就會用到比較少的牌,可以提供更多隨機性帶來的遊戲樂趣。 上圖可以看到是第一版的封面,目前「 犯人在跳舞 」已經推出第二版,除了封面有些微不同,更增加了 共犯 新角色,讓遊戲變化性更多更好玩。
(封面很像聯誼遊戲......實際上不是喔。圖片來源: BGG ) 「由字衍義,由義選字,解碼機密代號找出特務!」 設計有《 銀河卡車 》(Galaxy Trucker)、《 地城領主 》(Dungeon Lords)、《 魔法騎士 》(Mage Knight Board Game)、《 妙筆神猜 》(Pictomania) 等膾炙人口作品的捷克設計師 Vlaada Chvátil ,今年最新的作品居然要來挑戰「 拼字遊戲 」(Word Game),讓許多吃慣他作品重口味的忠實粉絲都感到驚喜。 近幾年來有相當多優秀的「 拼字遊戲 」,像是《 金牌小說家 》(Paperback)、《 字母大亨 》(Letter Tycoon) 等,結合其它遊戲中常見的機制,每款都是非常有創意的遊戲新變種。然而 Vlaada Chvátil 設計的《 機密代號 》(Codenames) 則 讓「 拼字遊戲 」以兩方陣營對抗的模式來為各種單字代號進行「解碼」 ,看看場上自己隊伍的特務究竟隱藏在哪個單字背後,讓這款「 拼字遊戲 」不只有教育的實質回饋,有趣的玩法更能提高學習的動機! 延伸閱讀: 【介紹+規則】Paperback 金牌小說家 【介紹+規則】Letter Tycoon 字母大亨
(本文由胖胖熊贊助開箱) (圖片來源: BGG ) 「失真,才好笑!你也可以是素人插畫家。」 可以多人參與的畫畫版「超級比一比」終於有了中文版! 《 傳情畫意 》(Telestration) 真的是一個「很好笑」的派對遊戲,如果大家畫的都很有梗,那場遊戲會讓人印象深刻。有了《 傳情畫意 》,就可以一起來檢查遊戲過程到底是從哪裡開始 「歪樓」 。 畫畫類型的派對遊戲你可能還會想到《 妙筆神猜 》(Pictomania)、《 隆重登場 》(Tadaaam!) 這兩款, 這幾款遊戲有一個特色,那就是 「傳遞失真」 ,真相 (題目) 在繪畫的過程中失真,使最後的答案無法與真相完全契合, 失真的可能性來自每個人對繪畫的掌握度以及想像力 ,遊戲有趣的地方也來自 「失真」 ,如果大家都畫的很好,毫無失誤的完成每個題目與過程,反而就失去了遊戲的核心精神。
(本文由 Jolly Thinkers 贊助開箱) (圖片來源: BGG ) 「每場遊戲都是羅生門...」 最近帶新手朋友玩遊戲,陣營類型我的新寵就是《 機密代號 》 (Codenames) 和《 犯罪現場 》(CS-Files a.k.a. Deception: Murder in Hong Kong),實在是受不了 萬年 《 阿瓦隆 》(Avalon) 了!當初在發表《 豪宅詭祕 》(Mysterium) 的時候,有玩家向我反映《 犯罪現場 》這款也有蠻類似的玩法,所以稍微去找了資料,不過實際上真的很不一樣,而且一個是陣營遊戲、一個是合作遊戲。 遊戲過程中,每個人各說各話,就像是一場羅生門,但是只有兩個人知道真相,一個是鑑證專家,一個就是兇手自己......。兇手要引導其他玩家互猜並製造誤會,喜歡《 竹林中 》這種主題的話,可以試試更多變化的《 犯罪現場 》! 延伸閱讀: 【開箱】藪の中 (竹林中、羅生門) 【介紹+規則】Codenames 機密代號 【介紹+開箱+規則+幫助卡】Mysterium 豪宅詭祕
我是小柴,玩桌遊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最喜歡 Stefan Feld 的作品。喜歡有著手繪風格、設計感強烈的桌遊,希望可以在這個部落格多介紹一些平常不受注目的特別遊戲。如果說到為什麼會持續寫桌遊文章到現在,也許就是開箱時把指示物按照特定順序排列整齊就會感到安心的關係 (?)。平時會製作一些中文化,不過最希望接觸的還是桌遊美術這一塊,有任何合作企劃相當歡迎大家來信。
----------------------------------------------------------------------------------------------------
► "Hi, i'm Citie, a board game reviewer and board game magazine's chief editor, based in Taiwan. i published my review on my blog "Boardgame Record", Facebook fans page and board game magazine. i wrote reviews in Chinese. my readers came from Taiwan, China, Hong Kong and the player who can read Chinese.
also, if you aim to increase your game's popularity in Chinese regions, i'm sincerely looking forward to writing an unboxing review for your game. If you would like to send me the review copy, please contact me at my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