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 振动频率 振动源 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The doppler effect is the change in frequency or wavelength of a wave in relation to observer who is moving relative to the wave source” 信号源靠近观察者,连续波之间的到达时间降低,频率增加;信号源远离观察者,连续波之间的到达时间增加,频率降低)

多普勒效应 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 多普勒频移 ,它与 相对速度 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正比。

_{fd } 为多普勒频移, \Theta 为移动台方向与入射波方向的夹角; \upsilon 是移动台的速度;c是电磁波传播速度c=3x10Km/s;f为载波频率。

可以得出,用户移动方向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相同时,多普勒频移为正,反之;完全垂直时,没有多普勒频移;

如果频偏是正数,说明实际频偏高于预期频率,如果频率是负数说明实际频率低于预期频率。频偏的单位为ppm(parts per million,千万分之一)频偏(HZ)=(测量频率 - 预期频率)/预期频率x10^6。测量频率是实际测量得到的频率。预期频率是理论上得到的频率。 假如我们有一个晶振,它的频率标值是12MHZ,但是我们测试到的是11.99998MHZ。那么Foffset=12-11.99998=0.00002MHZ。 ppm=(0.00002/12)*10^6=1.67。 3.一般在选中晶振的时候选中精度相对好点的。类似STM32这样的芯片其实ppm<30的时候基本可以接受。 原文链接:https://blog.c... (1/f),在第二个三角形位置又会发射一个声波,波的位置位于②号位置,那么经过一个周期T,①号声波移动到②号位置前面(因为波的速度远远大于声源的速度),①号声波经过一个周期时间T移动的距离为V*(1/f),那么移动后的①号声波与②号声波之间的距离L为(V-V源)*(1/f)。假设有一个人以V人速度向右运动,右面有一个声源以V源速度向左移动,声源所发射的波的频率为f,波的速度为V,那么波的周期为频率的倒数T=1/f,每经过T=1/f时间发出一个声波。(1/f)带入,(V人+V)*f/(V-V源)。 多普勒 频率: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的差值,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接收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的频率。 上面是原理:已知 多普勒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接受者接收的到完全波的个数,应先计算相位差,相位差是位移差/波长*2pi,而 多普勒 频率又等于相位差/(2pi 时间) ,总的来说就是径向速度/波长 对于雷达来说,也是径向速度/波长,但是要扩大2倍,因为时间是从波发出开始计算的。 假如我们有一个晶振,它的频率标值是10MHZ,但是我们测试到的是10.0001MHZ。那么Foffset=10.0001-10=0.0001MHZ。 ppm=(0.0001/10)*10^6=10ppm。 注意:可以通过AWG与示波器直连,模拟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