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謝孟潔「《迷幻・巴黎》藝術歌曲之夜」演出簡介

創立於1821年的Salle Le Peletier歌劇院是法國大歌劇的搖籃,也因此巴黎的音樂文化地位漸漸爬升,19世紀時成為人文薈萃的藝文中心,各界精英無不趨之若鶩,期許自己能夠在此嶄露頭角。《迷幻・巴黎》音樂會集結了四位法國藝術歌曲名家:李斯特、德布西、杜帕克與浦朗克的作品。每位作曲家也都曾在巴黎留下了深刻的足跡,讓我們循著他們的樂音,漫步在迷幻的巴黎。

李斯特於1842-1844年間採用雨果的詩詞創作了共七首法文藝術歌曲,《孩子,我若為王》、《當我入睡時》、《若有一塊迷人的草地》、《“怎麼辦?”他們問道》為其歷經十餘年後重新修訂的版本,在當中可以聽出李斯特經過歲月的洗禮後所呈現更成熟的風情。

《被遺忘的短歌》為德布西1888年從羅馬回到巴黎時創作,詩詞選自法國詩人魏爾蘭的詩作,也是其最廣為人知的套曲之一。樂曲中可聽出德布西跳脫傳統古典創作的拘束,嘗試不同的創新和聲與旋律手法,全曲充滿慵懶與活潑的對比極獨特的氣息。

杜帕克一生雖然只做十七首聲樂作品,但各個雋永且經典,本次音樂會選取《邀旅》、《前世》、《悲歌》三首著名作品呈現杜帕克極富優美旋律與戲劇張力的寫作風格。

浦朗克的組曲《嘻笑姻緣》以法國女性詩人薇慕韓的同名作品入樂,跳脫以往女性在法文歌曲中被歌詠的刻板印象,帶領大家尋訪女人眼中的情與愛。另一部組曲《平庸》則將音樂與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奈爾的詩作相結合;在這五首曲子中,浦朗克貼切地展現出阿波利奈爾詩作中,那無邊無際的天馬行空,充分體現出超現實主義的音樂風格。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