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如果你也看了《新京报》记者卧底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分店”的视频,很可能像我一样留下后遗症——回想起那些画面,就会胃里一酸、喉头一紧。视频中,这家超市的自营肉品销售人员,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隔夜肉。他们把看上去不新鲜但闻起来味儿不算大的肉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卖。有的肉表面产生了酸臭的黏液,被丢在涮拖把用的水池里冲洗表面后再摆上柜台;实在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会被送去铰成肉馅儿或灌成香肠,这些肉馅在做成的那一刻就是馊臭的。相关店员甚至对暗访记者振振有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出处已不可考证,我实在很难理解,究竟是怎样不爱干净、邋遢抑或是懒惰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当代人常将它理解为“适当数量的细菌群落可提升免疫系统的抵抗力”,还美其名曰“老话说得好”。但在新闻里伴随着这句话的,往往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名词,“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

如果一切按良心运转的话,我们到超市买一块肉,回到家里切吧切吧炖了,经济实惠还放心。相信你也不止一次听家中长辈念叨,“少去餐馆,少点外卖,没事自己也做做饭”。这一次,问题出在原料上。洗了再卖的隔夜肉引起人们强烈不适、舆论哗然。事件被报道的当天,涉事超市回应,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市场监管部门也已经进驻门店进行检查和调查。

我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家,排除某些什么节日都吃饺子的地方,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对应的食物。追溯到“礼”日渐完备的周代,饮食内容、使用餐具、座次安排、入席次序、待客礼仪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合礼法,当事人可以拒绝用餐,烹饪用的鼎也一度成为国家最高权威的象征。直到今天,一些地方还流传着请客要几个热菜、几个凉菜的“规矩”。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从出生到成年、从红事到白事,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几乎都会以“吃席”作为见证。

吃也伴着家庭的烟火气。平日里的家常小炒,待客时的满桌硬菜,节庆时的团圆围坐,那是我们记忆里“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厨房”。但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让不少人无暇做饭、“懒得开伙”,厨房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动一次就像是打了一仗。还有一些人厨艺停留在煮泡面层面,电脑收藏夹里是各种美食博主的“硬菜视频”,实际往往是“眼睛会了,手没学会”。

在家点外卖,拿起手机,操作App,等个二三十分钟,就能吃到热乎的美味佳肴。但要小心提防点到“料理包师傅”的出品。冷藏已久的料理包被商家用微波炉等工具进行简单加热,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装进塑料餐盒,搭配热腾腾的米饭,通过外卖小哥送到你手中。但这些料理包的原材料有可能是一年前就做好保存的,成本也就几元钱。

出门吃,早就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很多儿时记忆里的味道已随着岁月远去,一时间甚至不知道去哪家好。你打开社交软件,自媒体精致的探店视频让人目不暇接、口水直流。打开某点评、某书,“必吃”“好评如潮”“强烈推荐”的店铺挤满屏幕。可有时你参考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挑选一家,饭菜一入口就直呼上当。

原来,点评平台的“大V”是可以被“收买”的,好评打卡可能只是他们为了得到返还餐费、领取佣金交的“行活儿”。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相关案例时点评说,网络点评和排名,原本是通过统计与展示互联网用户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形成的大数据,反映商家人气、实力和市场口碑等信息,以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判断和选择。在虚构评价等方式下,“粉丝”可以有,“互动”可以买,“好评度”能够提升,“播放量”可以增长,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好家伙,“吃”也成了流量的生意。

一位拍视频教网友做菜的厨师,影像风格干净利落,没有废话,没有滤镜,因教程“硬核”收获了千万级的粉丝,也开了自己的线下餐饮店。一度有“资本”开高价要帮他“流量变现”,团队也有成员想开放加盟挣快钱,但都被他拒绝了。对他来说,“这个牌子像自己的亲孩子一样,不舍得(砸了)”。确实,如今的餐饮业很容易被插上流量的翅膀。层出不穷的“网红”品牌,往往通过加盟模式,能一夜之间开满全中国,每家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加盟费也能收个盆满钵满。一些明星开了自己的火锅店,宣传得风生水起。但对于品牌方来说,对加盟商的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部分急于回本的加盟商为了降低成本,粗放管理,甚至击穿食品安全的底线。

上个月,连锁快餐品牌华莱士的一家门店被自媒体“内幕纠察局”暗访曝光,后厨工作人员未戴口罩手套制作炸鸡、汉堡,而且鸡块掉在地面仍捡起来加工销售。有不少顾客评价,吃完拉肚子,可称之为“喷射套餐”。杨国福麻辣烫的一家加盟店,同样被拍到蟑螂随处可见,厨房抹布同时洗菜洗鞋,甚至食材被老鼠咬过,店员知情却继续使用。

这个月,则有奶茶连锁品牌“奈雪的茶”被新华社曝光北京多家门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而某影视明星开的火凤祥连锁火锅一家加盟店,被拍到“鹅肠残留排泄物,变质黄喉卖客户,卤肉发酸遮不住,生菜回收再重复”。

当然,事情曝光后,这些品牌均迅速对卫生问题致歉并发布情况说明,涉事的门店也被停业整顿、处罚。这也给经营者敲响了警钟。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一旦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就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刑能达到无期徒刑。

以牙还牙,事实上,执法部门也开始借助“流量”执法,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在日常的执法中把镜头带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餐厅后厨、仓库等。比如,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在社交媒体平台推出了《你点我查》栏目,根据网友们的呼声突击检查辖区内火锅、奶茶、外卖店的证照和卫生状况,甚至盛出食客火锅的汤底现场抽样检测,全程录制视频发布。在执法部门的镜头下,商家往往都会暴露出一连串小毛病,当场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后,还得公布复查时的现场视频。

这种“硬核”探店视频收获的流量不比“软文”大V少,市民在评论区留下想要检查的商家名字,点赞排名靠前的,自然而然成为下次检查的重点。不过,时间长了,商家也蹲在评论区,迎着检查“有备而来”。成都市场监管局也回复:“这样没有突然袭击的效果,但是只要能促进商家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哪怕只有一点进步,就是有意义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用流量对抗流量,用魔法打败魔法”。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8月18日

如果你也看了《新京报》记者卧底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分店”的视频,很可能像我一样留下后遗症——回想起那些画面,就会胃里一酸、喉头一紧。视频中,这家超市的自营肉品销售人员,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隔夜肉。他们把看上去不新鲜但闻起来味儿不算大的肉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卖。有的肉表面产生了酸臭的黏液,被丢在涮拖把用的水池里冲洗表面后再摆上柜台;实在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会被送去铰成肉馅儿或灌成香肠,这些肉馅在做成的那一刻就是馊臭的。相关店员甚至对暗访记者振振有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出处已不可考证,我实在很难理解,究竟是怎样不爱干净、邋遢抑或是懒惰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当代人常将它理解为“适当数量的细菌群落可提升免疫系统的抵抗力”,还美其名曰“老话说得好”。但在新闻里伴随着这句话的,往往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名词,“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

如果一切按良心运转的话,我们到超市买一块肉,回到家里切吧切吧炖了,经济实惠还放心。相信你也不止一次听家中长辈念叨,“少去餐馆,少点外卖,没事自己也做做饭”。这一次,问题出在原料上。洗了再卖的隔夜肉引起人们强烈不适、舆论哗然。事件被报道的当天,涉事超市回应,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市场监管部门也已经进驻门店进行检查和调查。

我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家,排除某些什么节日都吃饺子的地方,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对应的食物。追溯到“礼”日渐完备的周代,饮食内容、使用餐具、座次安排、入席次序、待客礼仪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合礼法,当事人可以拒绝用餐,烹饪用的鼎也一度成为国家最高权威的象征。直到今天,一些地方还流传着请客要几个热菜、几个凉菜的“规矩”。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从出生到成年、从红事到白事,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几乎都会以“吃席”作为见证。

吃也伴着家庭的烟火气。平日里的家常小炒,待客时的满桌硬菜,节庆时的团圆围坐,那是我们记忆里“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厨房”。但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让不少人无暇做饭、“懒得开伙”,厨房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动一次就像是打了一仗。还有一些人厨艺停留在煮泡面层面,电脑收藏夹里是各种美食博主的“硬菜视频”,实际往往是“眼睛会了,手没学会”。

在家点外卖,拿起手机,操作App,等个二三十分钟,就能吃到热乎的美味佳肴。但要小心提防点到“料理包师傅”的出品。冷藏已久的料理包被商家用微波炉等工具进行简单加热,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装进塑料餐盒,搭配热腾腾的米饭,通过外卖小哥送到你手中。但这些料理包的原材料有可能是一年前就做好保存的,成本也就几元钱。

出门吃,早就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很多儿时记忆里的味道已随着岁月远去,一时间甚至不知道去哪家好。你打开社交软件,自媒体精致的探店视频让人目不暇接、口水直流。打开某点评、某书,“必吃”“好评如潮”“强烈推荐”的店铺挤满屏幕。可有时你参考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挑选一家,饭菜一入口就直呼上当。

原来,点评平台的“大V”是可以被“收买”的,好评打卡可能只是他们为了得到返还餐费、领取佣金交的“行活儿”。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相关案例时点评说,网络点评和排名,原本是通过统计与展示互联网用户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形成的大数据,反映商家人气、实力和市场口碑等信息,以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判断和选择。在虚构评价等方式下,“粉丝”可以有,“互动”可以买,“好评度”能够提升,“播放量”可以增长,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好家伙,“吃”也成了流量的生意。

一位拍视频教网友做菜的厨师,影像风格干净利落,没有废话,没有滤镜,因教程“硬核”收获了千万级的粉丝,也开了自己的线下餐饮店。一度有“资本”开高价要帮他“流量变现”,团队也有成员想开放加盟挣快钱,但都被他拒绝了。对他来说,“这个牌子像自己的亲孩子一样,不舍得(砸了)”。确实,如今的餐饮业很容易被插上流量的翅膀。层出不穷的“网红”品牌,往往通过加盟模式,能一夜之间开满全中国,每家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加盟费也能收个盆满钵满。一些明星开了自己的火锅店,宣传得风生水起。但对于品牌方来说,对加盟商的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部分急于回本的加盟商为了降低成本,粗放管理,甚至击穿食品安全的底线。

上个月,连锁快餐品牌华莱士的一家门店被自媒体“内幕纠察局”暗访曝光,后厨工作人员未戴口罩手套制作炸鸡、汉堡,而且鸡块掉在地面仍捡起来加工销售。有不少顾客评价,吃完拉肚子,可称之为“喷射套餐”。杨国福麻辣烫的一家加盟店,同样被拍到蟑螂随处可见,厨房抹布同时洗菜洗鞋,甚至食材被老鼠咬过,店员知情却继续使用。

这个月,则有奶茶连锁品牌“奈雪的茶”被新华社曝光北京多家门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而某影视明星开的火凤祥连锁火锅一家加盟店,被拍到“鹅肠残留排泄物,变质黄喉卖客户,卤肉发酸遮不住,生菜回收再重复”。

当然,事情曝光后,这些品牌均迅速对卫生问题致歉并发布情况说明,涉事的门店也被停业整顿、处罚。这也给经营者敲响了警钟。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一旦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就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刑能达到无期徒刑。

以牙还牙,事实上,执法部门也开始借助“流量”执法,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在日常的执法中把镜头带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餐厅后厨、仓库等。比如,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在社交媒体平台推出了《你点我查》栏目,根据网友们的呼声突击检查辖区内火锅、奶茶、外卖店的证照和卫生状况,甚至盛出食客火锅的汤底现场抽样检测,全程录制视频发布。在执法部门的镜头下,商家往往都会暴露出一连串小毛病,当场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成后,还得公布复查时的现场视频。

这种“硬核”探店视频收获的流量不比“软文”大V少,市民在评论区留下想要检查的商家名字,点赞排名靠前的,自然而然成为下次检查的重点。不过,时间长了,商家也蹲在评论区,迎着检查“有备而来”。成都市场监管局也回复:“这样没有突然袭击的效果,但是只要能促进商家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哪怕只有一点进步,就是有意义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用流量对抗流量,用魔法打败魔法”。

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