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有完善的产业链,有领先的核心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在临港新片区,新质生产力代表之一的氢能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已经规模和能级兼具,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之一。

现在,位于临港的“国际氢能谷”已聚集康明斯、陕汽德创、氢晨科技、唐锋能源等30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包括氢能整车、发动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场景应用、基础设施、检测认证为一体的全产业格局。

覆盖制、储、加、用各个环节

“国际氢能谷”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是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并在2022年6月正式入选上海市第三批特色产业园区。在这里,既有研发生产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等氢能产业上游核心部件的企业,也有氢能整车企业,还有众多的氢能应用场景。

氢晨科技即是其中一家代表性企业。作为最早来到临港发展氢能产业的上海交大“五朵金花”之一,2017年12月成立的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氢能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pem电解槽和基础零部件等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成立之初推出80千瓦电堆,一年一个台阶,氢晨科技接连推出100千瓦、120千瓦、150千瓦、230千瓦和最新的300千瓦电堆,并实现批量交付。

同样在2017年成立的唐锋能源,主要生产氢燃料电堆的核心部件之一膜电极。在电堆的成本中,膜电极占比达到60%。在2020年之前,国内电堆企业采购膜电极基本上都要靠进口,唐锋能源实现膜电极批量生产后,填补了这一国内空白。

同样是从上海交大科研项目产业化孵化出的企业,唐锋能源也经历了技术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转化经历。“公司2017年成立,前三年都是一直在做生产工艺的深化研究和设备储备,直到2020年成功实现大批量生产。”上海唐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郦军说,实现批量生产后唐锋的膜电极在市场上的应用量快速上升,2023国内3+2城市示范群的总应用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约30%以上。

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包括氢晨科技、唐锋能源等在内,临港新片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为主导,已集聚了30余家核心企业落地,覆盖制、储、加、用各个环节。

核心技术达到全球领先

“临港氢能产业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龙头企业引领,二是自主创新驱动,三是示范场景助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四级调研员傅张杰说,比如龙头企业引进了美国康明斯氢能总部项目,产品包括发动机系统、pem电解槽等;自主创新方面,国内首台功率达到单堆300千瓦大功率电堆产品的氢晨科技,占据国内90%金属双极板市场的治臻新能源,填补国内空白的膜电极研发生产企业唐锋能源等都是代表;示范场景方面,临港在公交领域氢燃料电池应用项目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3月,共有118辆氢能公交和12辆氢能中运量公交陆续投入运营。

对于推出国内首台功率达到单堆300千瓦大功率电堆产品,氢晨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培云说,大功率电堆不是靠片数堆叠或面积上的延伸,而是技术的全面升级。氢晨科技投入超1亿元研发经费,在h2代电堆技术基础上开发了新一代h3技术,才由此实现300千瓦电堆的批量生产。

“300千瓦是什么概念?就是帮助车辆基本实现了燃料电池全功率驱动。”易培云说,之前电堆功率不够,车辆还要同时再配置一些锂电池,现在基本靠燃料电池就可以了。同时,氢晨科技的最新一代电堆产品功率密度也从3.5千瓦/升提高到6.2千瓦/升,近乎翻倍,这意味着在电堆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发电功率提高了一倍,电堆性能提高了一倍。

“这两个关键指标在国际上也是全面领先的。”易培云说,与此同时,氢晨的电堆成本与2019年时相比下降了85%。“我们致力于到2025年成本实现与换电重卡持平,到2030年我们跟燃油车持平。”

唐锋能源也在不停进行核心技术迭代。“生产膜电极需要三个核心材料:催化剂、碳纸和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是其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原材料。” 郦军说,为了实现对核心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唐锋能源又在近两年之内实现了催化剂的量产,同样完成进口替代,而且直接完成了最新领先水平的第二代铂钴合金催化剂,使贵金属铂用量越来越少,带动氢燃料成本下降,同时又提升了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达到更高性能。

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

随着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良好产业生态,临港众多氢能企业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此前,为了让氢能产业更好发展,“国际氢能谷”合作发起了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并牵头组建了长三角范围内首个氢能领域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积极探索打造国家级氢能检测认证基地、氢交易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刚来时大概只有20多个人,现在员工已有350人,快速发展离不开临港新片区为氢能产业发展营造的良好生态和土壤。”易培云说,现在临港基本上可以说有了国内最全的氢能产业链。

《临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成为国内氢燃料汽车产业研发策源地和高端制造区,产生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解决行业内的“卡脖子”难题,推动氢能车辆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建设。

傅张杰介绍,未来临港将围绕着制氢装备、核心部件、储运环节来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其中,制氢装备重点围绕pem电解水制氢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核心部件将重点发展制氢端的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等细分领域;储运环节重点布局高压储氢瓶、高压储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