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大普通民众与富裕者因为参与红利分配的机会与能力的必然差异,导致了中国社会成员在财富拥有数量上的差距无论是相对值还是绝对值都在迅速扩大,群体性的焦虑弥漫于社会之中,仇富情绪飘洒于城乡之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同一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处于快速分化之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世纪80年代初,体现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3左右,2003年为0.479,2008年则为0.491,2019年则达到了0.465。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2014年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其报告中从财产角度调查分析了中国家庭财产差距情况,认为
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
,财产不平等程度持续升高,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随着近年房价的迅猛上涨,使拥有较多房产者与未能购买房产者的财产差距愈演愈烈。
基尼系数是测量一个社会财富分布差距的指标,当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论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所谓的不均就是指贫富差距问题,所谓的不安就是指社会公平问题。其言意为民众贫富分化后会导致社会动乱不安。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诗“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杜甫则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描述财富差距极其悬殊的现象。可以这么讲,正是社会贫富剧烈分化导致了唐朝李氏王朝的覆亡。在中国过去的两千多年历史中,也多是在贫富剧烈分化中上演了朝代更替的惨重大戏。
显然,贫富分化后不仅会反过来严重阻碍财富的创造及社会经济的顺畅发展;更会引发社会危机乃至暴乱灾难。
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不过四十年,贫富分化就已经如此明显;仇富与焦虑的社会情绪自然在所难免。故贫富分化始终是悬在国家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需要在理论系统认知的基础上,寻找到科学合适的方法,加以缓解或根治。
-本文节选自我的新书《通证经济引领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