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建议在阅读本文前,先花10分钟看个片

“要是早来20年,我现在就和诸位老板一样安安静静在台下看演出啦。要是能重来,我要学Joe蔡!”

阿里巴巴20周年晚会上,这部11分半钟的微电影《唐小菊穿越记》,不仅让现场的6万多人看得笑中带泪,还成功出圈,引起网友疯狂转发。看过片子的湖畔大学学员也纷纷表示,片子戳到了创业者的泪点。

于是,我们找到了这部片子的主创人员,和他们聊了聊影片背后的思考和故事。

片中胖子“唐小菊”嘴里的“Joe蔡”,就是阿里巴巴第19号员工蔡崇信了。1999年他放弃投行高管的工作,跑到阿里巴巴领每月500元的薪水。现在你说值不值?

经常有人说,“我要是1999年加入阿里,我就……”

也有人说,“别1999年了,2003年加入淘宝,我也……”

“2014年前进阿里,都财务自由了啊……”

假如能够穿越,你想哪一年进阿里呢?

1999年的湖畔花园,蒋芳面试唐小菊

第一次穿越,唐小菊回到了1999年的湖畔花园。面试他的是被称作“姐姐”的阿里巴巴十八创始人之一蒋芳(由本人出演),小菊如愿成为1999年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以下简称“中供”)的一名销售。

因为在推销“中供”会员时,被狗追,被保安拖走,被人说“什么阿里巴巴,我看你像四十大盗”……小菊感觉很沮丧,于是大喊咒语“芝麻开门”,来到了2003年的淘宝。

当年的淘宝,首页连宝贝都还没有填满,大家正在畅想“10年以后我们的流量一定能上1000万”。小菊带来了各种未来的模式,C2C,B2C,O2O,B2B2C,C2C2B……但是早期说服商家上淘宝的艰难、竞争对手的打压,又让他退缩了。

小菊再次穿越到2004年的支付宝,遇到了现任蚂蚁金服CTO程立(花名“鲁肃”)。

2004年,鲁肃为了核对账目而通宵达旦

鲁肃正在默默对账。要知道,支付宝最初是手工核对账单,鲁肃曾为了核对10块钱而通宵达旦地工作。而唐小菊,因为受不了这份折磨,又打起了“双11”的主意。

200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举办“双11”大促,后来演变成全球性的狂欢节。2009年淘宝网每秒创建400笔订单,2018年天猫“双11”每秒创建49.1万笔订单。

最开始的几年,阿里技术保障部的成员每逢“双11”都得暴走西湖、吃素斋戒、到灵隐寺烧香拜佛祈求服务器稳住,2014年才开始真正稳住阵脚,让全球的消费者购物都“如丝般顺滑”。

首届“双11”,振飞手动为服务器降温

唐小菊穿越到首届“双11”时,阿里技术保障部负责人振飞正在拿蒲扇给服务器降温——这是略微夸张的表现手法,但当时因为交易火爆,服务器无法承受,确实用过很土的办法:在机房用电风扇来吹着大洗衣盆中的冰块,给服务器降温。

阿里云的成功,彻底升级了阿里巴巴的技术体系,也把整个中国带入“云智能”时代。但是2012年马云委任王坚博士担任阿里巴巴CTO时,却遭到了无数阻力。

影片中唐小菊对王坚说:“我相信你!”

但现实中,博士当时面对的却是无数质疑与责难:

“阿里云3年啥都没做出来,博士就是大忽悠!”

“你们系统天天出BUG,谁敢用啊!”

“听说云计算要被砍掉了……”

有一个同事问小菊:“云计算是很好,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在你心里,你真的相信么?”

小菊沉思了半天说:“是啊,我是真的相信。”

但是,当一个项目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作为创业者或创业员工的你,真的相信么?

好了,讲完影片,我们来八一八影片幕后的创作故事。

沈圳是阿里巴巴20周年晚会的总导演,也是阿里组织文化部门视频组的负责人。在筹备这场晚会时,视频组计划拍摄一个以阿里历史为内容的微电影。

他们在公司建了一个100多人的“编剧”群,“如果我早来就好了”这个主题创意,就来自群众的声音。

“很多阿里的新人,很多其他公司的新人,普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我早点来到公司,是不是早就实现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了?”

这部影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沈圳说,“很多人只看到了阿里外表的风光,却不知20年来经历了哪些困难与挫折。今天的阿里是当年这些‘又傻又天真’的同事守着心中梦想坚持下来的。”

“我们在剧中埋了两句台词:‘小菊,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在你心里,你真的相信吗?’‘如果早来10年,我也能成功。’这两句话是我们想让大家思考的问题。 所谓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不是一句鸡汤,是需要现在的阿里人扎扎实实用行动去实现的。”

一个让员工有体感但略显严肃的主题定好了,但主题要怎样阐述才能落到人们心里呢?

沈圳说:“我们希望的是用比较轻巧的形式,讲笑中带泪的故事,留下一些思考。”

他们决定讲一个“唐小菊”穿越到过去的故事。“小菊”是阿里组织文化部门创造出来的一个形象,2014年以来,视频组拍摄了10多部“唐小菊”系列影片,讨论员工关心的话题。

比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讲的是上市前后员工心态的变化;《老白兔》讲的是公司里那些混日子的人;《唐小菊晋升记》里,“小菊”在晋升面试时大声说出心里话:“我们主管来团队半年了,除了周会从来没和我们交流过,团队之间充满了猜忌。作为一个团队的leader,他对此需要负主要责任!”

作为公司的一个小人物代表,“唐小菊”每每在系列原创电影中说出普通员工不敢说的话,或揭发别人不敢揭发的矛盾,拥有超高人气和好人缘。

20周年晚会微电影的两位核心主创人员,就是“小菊”本尊——黄夏宇,以及视频组另一位成员——朱余涛。

两位主创人员

“小菊”是编剧、主演,朱余涛是导演,这是两个小胖子。当然,从创意到剧本,从场景到拍摄,他们都得到了公司许多同事的支持。

主题和形式定好之后,最难的编剧部分就开始了。编剧兼主演黄夏宇说,剧本从今年5月开始启动,一直写到7月才基本定稿,其间八易其稿。

像20周年晚会这样的场合,小到每个子公司的logo怎么排,大到每个事业群的节目怎么放,都需要兼顾平衡。一个时长11分30秒、讲述阿里历史的微电影,如何能放得下阿里发展历程中的那么多关键节点?

几轮筛选后,黄夏宇从几十个故事中选出了5个故事。

“这5个最为大家所熟悉,容易引起共鸣”,他说。删减掉的故事并不是不重要,像2010年支付宝的“骆驼大会”,2013年的“All In 无线”和“5K”项目的成功,还有新领域的拓展——诸如菜鸟、大文娱、新零售……它们都是阿里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时刻。但是,故事注定有取舍。

黄夏宇说,像“5K”项目这样在云计算领域非常大的事件,比较难用影片的形式讲清楚,观众的感知度没有那么高,所以只能删掉。 “文化无法面面俱到。相反,组织文化影片要求聚焦,表达最核心的东西,传达最核心的感觉”。

光选出5个故事还不够,每个故事还得再聚焦。仅“中供”时期,阿里的故事就足够风起云涌,竞争对手无数,故事书都能写好几本,但影片只能通过1分多钟的时间来呈现。

黄夏宇说,“要找到最打动人的细节,还得有一定的喜剧效果。”

每一段故事,他们都采访了大量的核心当事人,再从中提炼内容。

如“中供”那场戏,就通过一组镜头表现了“唐小菊”推销的艰难,其中埋了一个真实的笑点——“被狗追”,然后又讲到出租屋里落魄同事们的相互打气,亮点是方永新给“唐小菊”倒洗脚水交心。据说因为拍摄时NG了太多次,合伙人方永新整整倒了一晚上的洗脚水。

方永新鼓励小菊

真实、真实、真实

阿里20周年晚会总导演沈圳说: “打动人的片子,一定是靠真实和每一个细节。”

《唐小菊穿越记》里的所有故事都取自真实历史,视频组甚至邀请了7位阿里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来扮演他们自己。

如1999年湖畔花园中的创始人蒋芳、经历过“中供”燃情岁月的方永新、给淘宝网起名字的阿珂、为了核对10块钱而通宵达旦的蚂蚁金服CTO程立、饱受争议却坚持缔造了“阿里云”的王坚博士等。

创始人在湖畔花园

看完影片后,阿里B2B的一位员工在内网回帖说:“影片第一部分取景于我们B2B中供铁军,都是实际场景,那时候包都买最黑最硬的,因为狗扑上来的时候可以挡狗,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

阿里巴巴合伙人方永新说,当年销售拜访客户,十户有八户是有狗的,而且还是大型犬,如藏獒什么的,站起来有人这么高。

阿里中国供应商的销售下乡推销

考虑到“唐小菊”的人身安全,他们拍摄时选用了一条小型犬。

拍摄“阿里云”那场戏时,导演朱余涛问王坚:“我们要把你化妆成10年前的样子,那会儿头发应该没有现在这么白吧?”王坚回答:“是的。” “那我们能把你的头发喷成黑色的吗? 朱余涛问。 王坚 说: “可以。

王坚有一句口头禅是“我不知道有没有说清楚”,这句话也被写入了台词。 拍摄时他却因为跟群众演员聊起了天而忘了词儿,直到“唐小菊”冲进会议室大喊“博士,我相信你!”那一刻王坚有点蒙圈,反应了2秒钟后才拍着桌子说:“就这么干了!”

王坚博士说:“就这么干了!”

这也是10年前,在众人不相信阿里巴巴可以自己研发云计算时,王坚的反应。

为了真实还原每一个历史场景,导演朱余涛找到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并尽量启用原址拍摄(幸好绝大多数地方还在)。

他们重新印刷了1999年登载 阿里招聘广告 “此时此刻,非我莫属”的那份《钱江晚报》,几乎一比一还原了淘宝网当年的办公室、当时“倒立”的场景、2003年“非典”时期阿里同事把电脑搬进电梯准备运回家里办公的场景。

2003年淘宝倒立看世界

小到2009年的工牌,2004年鲁肃办公桌上的雪碧、香烟、红牛,都被一一搬入了画面中。

对2004年鲁肃的办公桌的还原

淘宝网最早诞生在湖畔花园,所以拍“唐小菊”打电话的那场戏就在原址、原房间,房间的桌椅也都是根据2003年的老照片重新定做的。

淘宝网办公室

在阿里巴巴创业早期,员工们经常叫“红草莓”的盒饭吃,为了还原这一细节,黄夏宇一帧一帧地对比老视频,发现原始影像里还真拍到了当年的“红草莓”盒饭。于是他们找到了当年的饭店,求他们找出本世纪初的盒饭样式。

《唐小菊穿越记》这则11分27秒的微电影,从创意到成片花了3个多月,拍摄一共用了6天,其中NG最多的镜头被反复拍了37次。

文化的力量

9月10日《唐小菊穿越记》播出后,引得11万阿里人笑完又泪目,他们真实感受到了那份“又傻又天真”的坚持。因为触碰到创业艰难、员工心态等大部分公司共同的问题,片子播出后也引起了疯狂转发。

唐小菊给蚂蚁金服CTO鲁肃讲戏

创作影片的视频团队在公司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4年那个刷遍网络、讲述阿里从创业到IPO的故事——《Dream Maker》,就是由他们拍摄的。

视频团队10余位成员,隶属于阿里巴巴组织文化部门,他们除了记录公司重要会议、为公司年会和员工大会拍摄视频节目之外,还拍摄纪录片,自主创作了“唐小菊”、“芝麻酱”等系列喜剧电影。

因为“唐小菊”形象深入人心,公司几乎没有人记得“唐睢”这个花名,更别说“黄夏宇”这个真名。

让黄夏宇庆幸的是,自己是公司组织文化部门的成员,负责对内宣传,但同事们并没有把他看成“组织代言人”,“可能是因为我们跟同事站在一起,反映他们的呼声,用喜剧的形式比容易被接受吧”,他说。

阿里组织文化的负责人梁音在湖畔大学的一次讲课中说,近3年来,视频团队拍了近300 条视频,在公司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梁音说,组织文化部门存在的意义是“借文化的力量让更多人同行”,既要代表组织传递组织的想法,又要代表员工做员工声音的表达。所以才称为“OC(OrganizationCulture,组织文化)”。

他们先是做了大量工作来收集声音、多方对焦、准确判断问题本质,然后才是用某种形式的文化产品来提供对话机制或解决方案。文化产品的专业和味道同样重要,只有调子准确、制作精 良、注重细节的《唐小菊穿越记》,才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直达人心。

梁音对OC这些“文艺工作者”的考核方式很特别,精准定调、精彩表达是核心要求,比如 对视频组的考核方式是“拍出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片子,要既对又好”,“充满创意的、有影响力的片子不是被考核出来的”。

视频组负责人沈圳对团队的定位是: 我们不是独立的艺术创作者,每一个片子都有组织文化的应用场景,不是个体情愫的表达。 “但文化不是贴海报、讲金句、做几个公仔……我们得像‘唐小菊’一样接地气,否则容易成为口号和运动。”

编辑 | 钟慧丽 | 校对 | 刘昊 | 值班主编 | 徐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