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胆小的小蝌蚪  ·  Python 教程 - 从 JSON ...·  5 月前    · 
卖萌的沙发  ·  RJ3150 | RuggedJet ...·  6 月前    · 
豪气的沙滩裤  ·  【 Python 】將 bytes ...·  7 月前    · 
近视的熊猫  ·  Transformer Based ...·  8 月前    · 

2019年3月18日上午,周纯一教授为我校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流芳八义图》的美学专题讲座。《流芳八义图》又名《赵氏孤儿》,这是源自春秋时代,晋灵公之后,被传唱千年的历史故事。周纯一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这个被西方捧为世界悲剧的“中国孤儿”如何在中国默默的从杂剧、传奇、乱弹、昆曲的老话语过度到话剧、舞剧、歌剧、电影的历史过程。

赵氏孤儿故事的轮廓源自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多次被搬上舞台,改编成戏剧、舞蹈乃至电影版本;经由法国传教士马约瑟翻译成法文,因而流传到西方,盛誉历久不衰,法国文豪伏尔泰便曾改编此戏为《中国孤儿》。周纯一教授表示,在异质文化的交融中,必然会产生对原初经典的误解乃至曲解,对那些“有意味的误读”,我们不仅要加以理解,还要以积极心态,吸纳“误读”者的异域性原创,进而丰富强化我们自身的对外话语体系,并加以引导听者进入中国历史剧理论与西方交融的传奇世界。

周教授讲解赵氏孤儿大报仇

在讲座中,周教授围绕《赵氏孤儿》的原型与历史文献、《赵氏孤儿》的改编史、历史剧的理论与应用,以及《赵氏孤儿》对我们的启示等方面与大家展开讨论与详细讲解。周教授提到《赵氏孤儿》是一出惊动世界的中国历史剧,受到各国翻译者、编剧、演员、剧评高度关注,是在国际上很著名的一部元杂剧。

周教授特別指出,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法国传教士普雷马雷(汉名马若瑟)便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1734年,巴黎《水星杂志》通过一篇没有署名的信,首次刊出了用法文翻译的《赵氏孤儿:中国悲剧》。但并非全文刊登,只是几折戏的节选。1735年杜赫德主编的《中国通志》出版,全文刊登了马若瑟翻译的《赵氏孤儿》。

马若瑟译本删去了虽是剧中精华和主体但洋人却看不懂的“唱词”,情节也因删节变得不太连贯,尽管如此,还是激起了当时的欧洲对遥远的神秘东方古国的好奇心。在1741—1759年间,法、英、意相继出现四种改编本,即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威廉•哈切特和亚瑟•谋飞、意大利的梅塔斯塔齐奥的改编本,前三本均名《中国孤儿》,后一本名《中国英雄》。无论是翻译本还是改编本与元杂剧《赵氏孤儿》已迥然有异,而西方学界在译、编、演、评《赵氏孤儿》剧的接受过程中,发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融,也必然会产生种种“有意味的误读”,这种“误读”主要表现为新奇性认同、排异性反应和民族性同化三种态度,也反应出从感性体验上的新奇性认同,到文化心理上的排异性反应。

周教授还提到:《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也是一部十分有代表性、有很大影响力的悲剧,音乐性非常丰富且蕴藏了中国传统调式,全剧总共使用五个宫调,分别为“仙吕宫”、“南吕宫”、“双调”、“中吕宫”、“正宫”,周教授从精彩绝伦的好戏当中,分析音乐曲式在戏剧中的运用,让全校师生大饱耳福。

《流芳八义图》

期间,周纯一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电影版陈凯歌導演《赵氏孤儿》的八大看点:

1.阴谋——一张一弛环环相扣。
2.灭门——春秋史上的血与泪。
3.牺牲——自甘舍命与义无反顾。
4.复仇——发乎自然的父子亲。
5.卧底——亲子之爱和痛苦奉献的自我分裂。
6.爱恨——为善为恶一念间。
7.文化——静下心来踏实思考。
8.传统——挑战“忠义理智信”。

周教授解读了陈凯歌导演的八大观点,与在场师生进行深度探讨与解答,引发大家一起共同思考。讲座最后,周纯一教授抛出问题:中国历史剧如何能变成世界文创?从编剧角度,动人的情节与史实的矛盾如何调解?报仇这一行为是否是人类天性?名传奇《八义记》的“义”是否是核心价值?从观众角度言,戏好看重要还是尊重历史重要?引发大家一起探讨与思考,并加以讲解回答。与在座的听众进行交流互动,现场充满浓郁的文学气氛。

对《中国孤儿》的情节解析

本场讲座周纯一教授用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风趣生动的语言以及开阔的艺术视角,带领师生认识这部伟大的戏剧作品,并且了解如何看戏、如何解读戏剧、分析各国不同编剧对于《赵氏孤儿》的看法与解读,也引发中国文明、文化传播、人文主义道德的颂扬等议题,令在座的师生受益匪浅、学有所获。

文:沈润乔 柯呈霖

图:沈润乔 柯呈霖

编辑:齐唱任

(来源:全人教育办公室)

最后更新: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