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2 4日, 由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暨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 、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 承办的2022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 外国语言文学 学科 专场 成功 举办,活动关注度超过 7 300 人次,上海市多所高校的外语院系组织收看, 北京、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 的多家高校也专门设置会场组织收看,总关注度估计超过 8 000 人次。
本次工作坊分为 开场 致辞、主旨报告、经验分享和微论坛四个部分,由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 主持 。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束金龙处长致辞
活动开始,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教授为工作坊致辞。他介绍说,上海高校 “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是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进一步贯彻全国和上海市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而举办。导师工作坊是一个开放式空间,面向在岗导师,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研修讨论,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实现导师传承和创新研究的场所。同时,建设跨校跨学科导师协同团队,由排头兵高校牵头组织本市其他高校导师开展培训,以工作坊形式打造同行专家交流的高端平台,实现“大手牵小手”的合作共赢目标。
王欣教授主持工作坊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蓉晖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的制度瓶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她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涵、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制度瓶颈、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点等三个方面展开叙述,说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涵,外语学科需要在此背景下做好定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赵老师指出,学科分类制度的传统对当前以高质量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的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外语界同行们形成共识,探索一种具备高生态活性的、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她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例,展示了 “集成治理模式”在培养平台建设和具体指导中的作用和效益。在总结部分,赵老师特别提到,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灵活组织与稳定结构、新兴领域与传统学科、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三组矛盾关系中寻求平衡点,呼吁关注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
赵蓉晖教授做主旨报告
在分享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维屏教授首先做题为《关于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体会》的专题报告。李老师作为《文汇报》曾经报道过的 “上外金牌博导”,在硕、博士生培养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在谈到研究生学位论文意义的时候,李老师指出,研究生学位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反映一所高校大学精神、办学质量和学科地位的学术成果。学位论文的形成不仅是一个长期、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能为研究生未来的学术成长和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撰写学位论文不应留给研究生一个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而应成为其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和发现自我的学术旅程。李老师认为,培育优秀学位论文四个因素必不可少,即专业基础、学术精神、创新能力和研究方法。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须做到,入门问学须博览群书,确立选题须周密思考,指导论文须全程关注,收到初稿须及时修改。评价学位论文的标准,应有选题新颖,立论可靠;学理清晰,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流畅,表述精当;引文恰当,体例规范。
李维屏教授做经验分享
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作了题为《爱字当头,学术至上 --如何做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 》的经验分享。胡老师认为,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取决于五方面的要素:是否热爱教学、是否关爱学生、是否以学术为乐、是否具有家国情怀、是否具有前沿意识。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应热爱教育,以教学为乐;热爱学生,以学生为傲;热爱学术,以学术为生。在谈到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时,胡老师认为,首先,导师应努力取得较好的科研成绩,导师以学术为乐,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术研究的快乐,从而激起学生对学术探索的兴趣,从而踏上学术研究之路。导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选题,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研究课题要将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与 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 国家发展战略 相结合。导师应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导师应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育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指导研究生的创新方向、发掘研究生的创新潜力、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指导学生的成果发表。最后,组建科研团队,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
胡开宝教授做经验分享
在以 “提升导师能力、落实卓越育人”主题微论坛上,四位专家围绕“如何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作用”“如何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高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需要怎样的机制保障”等主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并回答了听众们提出的问题。
四位专家在 “微论坛”上进行讨论交流
本次活动作为上海市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外专家对学科发展形势的深度思考、对导师使命和角色的认知、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上外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的创新尝试,都给全国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附:直播回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