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中新财经:当前就业形势严峻,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要实现失业率尽快下降,关键在哪里?

金李: 降低失业率,一要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企业尤其是民企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力。虽然短期纾困可以靠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但是长期看新增就业基本靠民营企业。目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无力提供新就业机会。过去大学生就业招聘的几个“发动机”,包括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房地产相关行业以及部分金融行业遇到巨大压力,而经济下行叠加人力资本不断上涨,加上疫情冲击供应链和部分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都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老板不愿招人。 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困难提出有针对性对策为企业纾困,要提振民企信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

二要系统解决好就业市场中的断点堵点。大学生求职受到疫情限制,很多企业没法进校园和学生见面,要让企业尽快有序入校招生。除了各种招聘网站,各地人社局或者行业协会可以组织更多专门的招聘会、双选会,做好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就业的桥梁。根据疫情情况,可适当延长今年校招时间。

社区抗疫需求短期可提供很多工作机会

中新财经: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青年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青年就业如何稳住?

金李: 要系统地研判新增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地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条件,要深入研究哪些行业还有提供更多毕业生就业的可能。虽然经济总体下行,但有些行业受到冲击较小,部分行业还在逆势上涨。目前,民企有几个吸纳就业较好的行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 基层的社区抗疫需求短期可以提供给毕业生很多的工作机会,这些机会有利于新毕业的大学生接触基层。

同时,要鼓励发展部分不那么高端,但是能吸收较多就业的产业。比如当前幼儿园、小学的生均教师比低,应补足。城乡医院护士总量不够,不能再靠农民工型护工,可以培训部分普通本科毕业生来替代。经过本次疫情,城乡村社干部素质和数量都显不足,应补充力量。还可以政府给予一定时限的基薪补助形式,鼓励制造业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

鼓励大学毕业生“上天入地”

中新财经:您建议积极推出大学毕业生“上天入地”计划,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建议。

金李: “上天”是进入云端,“入地”是下到基层。

通过集中或定向的人工智能、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培训,帮助新毕业的大学生掌握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鼓励他们掀起学习和证书考试热潮。为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学习培训,可以规定只要参加培训学习并且通过相关资格考试,达到一定条件的,即可认定这一年仍然为在校学习时间,明年仍可保留应届毕业生的资格参加校招。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也可以给那些有志向、有能力参加学习,但是家境较为贫困的学生提供部分培训奖助学金。

针对我国已进入疫情和金融等社会风险高发期,可考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吸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取代志愿者作为检测和流调的常态化配置,时间约定为二年左右。应届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素质,如果利用他们开展全民普惠的疫情和金融等社会风险的防控,可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升全民的风险防控意识,把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由社会综合治理部门牵头,教育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系统培训应届毕业生,提升其对于疫情和金融风险防控等的基本知识,再把他们网格化部署在各地,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

应届毕业生也由此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并且广泛接触基层,增加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利用具备条件的高校试点开展短期速成的专项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的,由相关部门统筹选派到基层进行社会风险宣讲工作。其工作绩效考评作为未来甄选公务员和再次招聘时的重要参考。初步测算,一个合格的应届毕业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三个月左右可以上岗。如果接下来九个月在岗,就可以把其就业时间推迟一年。如果按照平均每万名居民配置一名风险宣讲和处置人员,全国14亿人口可以配置14万名左右,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1%。

求职的学生。(资料图) 刘占昆 摄

允许更多学生延期毕业并保留应届生身份

中新财经:为了帮助高校毕业就业,国家提出实施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等特殊举措,还明确让平台经济带动更多就业,您认为还有哪些新措施来扩宽就业空间?

金李: 一是建议紧急动员有条件的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尽可能多的扩招名额吸收新毕业生,国家给予一定财政补助。

二是建议由国家协调,在现有征兵计划内优先安排大学毕业生参军,一方面提升部队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野蛮”大学生的体魄,强化其精神,增强其日后竞争力。

三是建议针对今年的特殊困难,教育部紧急特批招生名额,动员有条件的高校进行研究生和双学位的特别扩招, 并允许有条件的高校采取更加灵活的学制,允许更多学生延期毕业并保留应届生身份,让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多待上一两年,并且继续提升人力资本。

四是我国大量的产业需要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关数字化人才,建议抓住机遇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数字化升级培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应届毕业生送到有条件的高校的数据管理、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五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可以组织部分大学毕业生把在学校学习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由国家提供一定的费用补助,在不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目前,很多企业反映,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不够实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降低企业招收毕业生后再培训的成本,提升企业用工意愿。

扶持一些创新性的招聘模式

中新财经:现在就业市场还存在结构性问题,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怎么解决这一错配问题?

金李: 要解决好结构性的问题,还需要结构性的手段。对于就业环节中形成的一些痛点堵点,还需要加大调节和政府支持的力度。比如,支持和规范中介服务,推动用数字化的方式提升招聘的效率和就业宣传的覆盖范围。

出台政策扶持一些创新性的招聘模式,比如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带岗”的尝试,效果挺好,尤其是对于制造业的蓝领工作。另外就是系统性的解决目前人才培养机制和用人需求之间的脱节。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需要提前介入企业的需求,把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辅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针对企业需求,提前开展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实训,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围绕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

鼓励年轻人到国家更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

中新财经:今年就业国企热、考公潮继续升温,求稳心态加剧,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口越来越多,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对于大学生个人有何建议?

金李: 现在很多年轻人过于依赖父母,这种巨婴心态来自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中的缺失。他们是在经济繁荣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不管城市农村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娇生惯养,吃不得苦,造成农民工不缺工作,大学生反而缺工作。

在调研中发现,特护收入很高,但是非常辛苦,很多大学生是不屑的。二三线城市存在大量的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工作。但是很多大学生扎堆聚集在一线城市,不愿意去。我们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到国家更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

经济较好的时候,巨婴的问题被掩盖在躺平和佛系等人生选择之下,很多家庭自己把孩子的不求上进问题吸收掉了。形势出现变化后, 很多年轻人迫于经济压力,可能要被迫放下体面去从事平时看不上的工作。也许反而是经过这样一种艰难生活的洗礼,他们可以被淬炼成为更加坚韧不拔的人,成为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完)

【编辑:于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 [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 京ICP备05004340号-1 ] 总机:86-10-87826688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