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有幸参与了
我们学部和伦敦国王学院联合举办的暑期交流项目,十分感谢学部和学校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去海外的高校开拓国际视野,而在这两个周里我也感触良多。
如果问我这段时间里到底是哪天的经历、哪一刻的体验最让我印象深刻,我脑子里第一时间会蹦出很多很多。是第一天到达时和老师们的相遇?是日日学习、探讨心理学的点滴?是在美食软件上因无法忍受英餐的贫瘠而反复搜索中餐?是第一次独自一人探索古老的没有信号的伦敦地铁?是那些沿着泰晤士河畔、绿园小径、牛津街的霓虹漫步的时间?是海德公园草地上酣畅淋漓的午觉?是大英博物馆中国展馆旁边的黯然低首?
是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
是到底没有登上碎片大厦的遗憾?是天上带不走一片的云彩,地上形形色色的外国人面孔,
伦敦桥上人流之中蓦然发觉的身在他乡
?
是晚上十点都没有彻底暗下的天空,八点楼房上倚靠的云霞,六点仍然进行的下午茶?是闲庭信步的
海鸥、
渡鸦、鸽子,警戒注视我们的松鼠,一溜烟钻进灌木的狐狸?是地铁里偶遇的帮我买票的外国阿姨,以及她嘴里亲切的“D
on’t worry. It’s OK. Welcome to London!
”?是临走的时候一群已然熟识了的朋友在宿舍对面的
pub里聊到自己,窗外细细地下着别离的雨?等等等等。
如上,我实在无法确切地说出哪一个时间,哪一个地点,哪一些人,哪一个笑脸,是所谓的最印象深刻,是所谓的最让我喜欢,最让我铭记一辈子。我会说太多了,细细讲来怕是要超过老师能给我提供的版面
。语言终究是有限的,它只能反映出一个人所思所想的一个片面,只能将我我万千思绪凝成几句,然后激起读者片刻的来自自身经历的感受。而思想、记忆,是已然扭曲的现实碎片,却仍不及那时感受的千分之一。在伦敦的时间是一段生活,一段以往二十年生涯中不曾体验到的生活,一段不知道未来还是否有机会能再次体验的生活,一段长达两周、五感浸润在其中的思绪一刻不停的生活。这段生活充满了对未知的谨慎、对困难的硬着头皮上前,充满了对不一样国情、不一样生活方式的那么一个国家的思考,充满了
尝试、努力、害怕、受到激励、重新开始尝试。
我们确实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东西,就比如另一种上课方式。
我想起每天一起下午一起交流各种问题的workshop,想起老师带着我们分析的案例。可能是因为我并没有修习过变态心理学的课程,所以对临床的一些知识和讨论尚有所欠缺,但是这仍然不妨碍我们能够喝老师所提供案例中参与者共情,感受阅读他们的故事,小组一同分析他们的心理障碍的诱因,仍然不妨碍我们能够基本了解清楚每个案例中不同诊疗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的利弊,仍然不妨碍我们操着一口磕磕绊绊
的英文努力阐释小组成员为什么选择这一个选项以及为什么排除其他。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接触到具体的临床知识以及对一个个有名有性有血有肉有喜悦有难过的具体的人,然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认识,并和老师交流。
我确实会喜欢类似的课程,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探讨,几个同学一起解决一个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指导。这确实会让我感觉到高效,感觉到这节课参与感十足,感觉到我深度卷入到这节课之中。而当下午三点课程结束的时候又可以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心态去转转玩玩,在闲暇时间里恢复起心理能量。我会感觉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而这幸福是完全正当的,因为这是用高效的工作换来的。
幸福。我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听一位在剑桥交流的师姐讲到,他们这边都是上午九点钟上班,下午四点就下班,她工作到五点的时候整栋楼就已经没有一个人了。我很难想象。我在国内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就去图书馆、去教室,晚上等到十点多才回宿舍,真的很辛苦
,但是似乎总是感觉并没有那么强的收获感。我并没有抽出很多时间去操场的草地上走走、躺躺,也没有好好阅读、好好从事爱好。我的时间总是被各种没有多少有点不自量力的计划、日程填满,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工作,做点什么,做点什么就比闲着要好。相反,我
并没有时间休息,我的休息时间都是从漫长的工作时间里面偷来的:摸鱼看手机、一遍又一
遍打开朋友圈等等,我在我计划的工作时间中无法控制地进行这样的偷偷的娱乐,我的娱乐没有属于娱乐的独占时间,我的娱乐是偷偷的娱乐,是抢占工作的娱乐,是因此被污名化为
”
摆烂
”
的娱乐。这样的娱乐没有恢复我空空如也的心理能量,这样的娱乐没有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这样的生活让我疲惫不堪而效率低下。事实上我所了解到的,身边很多人和我分享着同样的问题,大家都在为这样的困境而感到难过。诚然,国外的这样生活存在于很多很多底层人民夜以继日的工作之中,存在于殖民体系的遗产,存在于在此基础之上整体社会相较东亚社会的低竞争性,但是这样的生活,剑桥、UCL、KCL的学生和老师仍可以以这样的
生活方式和节奏
达到一个
相对较高学术水平,这其中必然存在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交流两周的第一个周末,我和一位在英国上学的博士师姐一起玩了一天,体验了一把英国博士生一天的生活。
且不说他们确实有很大的地方,很漂亮的小河、小桥,很漂亮的校舍,很宜人的气候,这些当然不具备可比性,我们好的地方他们也没有(如美食);但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保持高效,在休息的时候彻头彻尾的放松。她工作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套简单的游玩设备,事实上就是一些健身器材,我们也都有,每当她和自己同学结束工作的时候都会到那里像一群小朋友一样玩闹、傻笑。她们有自己的那个时间,那个没有工作负担,或
者说今日份工作负担被消灭的时间,用于感受宁静,用于体会身边的一草一木,用于以中等程度唤醒的状态来生活、体会、体验的时间。师姐说
她在这里感觉很不错,我甚至会感觉她穿衣风格都没有在以前那么紧绷绷。我以前会感觉,当我由内而外地处于一种幸福、自然的状态,我的学习、工作乃至我的生活都能做的很好。我的生活能不能接近那边的感觉一点呢?我能否以一个相对高效的生活节奏,得到一个能够让我充分感受到快乐时间,得到一个快乐并且不辍工作的生活呢?如果说我心中自然存在追求卓越的渴望,那么我能不能调节到我在追求的同时仍然保持从容幸福呢?这次交流后我会有一个答案:可以,或许我可以做到。
这实际上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拿着护照走出中国海关
,
坐着西向的飞机,追上那落下的太阳,第一次在大西洋终年不息的西风中踏上一片异国的土地。而其实第一次出国去到英国伦敦这件事并没有
引起我激烈的反应,飞机起飞的时候我也并没有强烈意识到这班9个小时的航班会带我去到一个不一样的国度
。抵达伦敦的那天,
白昼有2
6
个小时;回国的航班上,飞机两个小时就穿过黑夜,看到地平线上的曙光。我无法忘记告别师姐的那天,我抬头看到天上懒惰的一团一团的云朵被霞光染成金色,然后粉红色
,然后紫色,然后如沉入海底的深蓝。我想起徐志摩带不走一片的云彩,我也带不走,她们和大西洋终年不绝的西风一起缓缓移动,静静地停留在这里,停留在伦敦桥无数形色匆匆不曾抬头的
路人头上,停留在海鸥、渡鸦、鸽子翅膀拍动的风里,停留在borough地铁站的铁锈味和穿过隧道的卖唱声音里
,
停留在一个暗红色和深蓝色交织的七月下半。河畔的金柳,过了一百年还是婀娜多姿,我曾坐在其下和师姐畅谈,仿佛我就是这个学校的学子
,眼前是划船的游客们
。我在火车进站的瞬间意识到我可能这辈子永远没有可能再次回到这里,回到这个小镇,这个城市,这个我懵懂时就听闻的名字——剑桥。
我带不走任何东西,也留不下任何,连我的泪水都被慢悠悠地火车一并送还给伦敦,被拭泪的衣袖一并送还给了我,送还给八月下旬一个深夜中一个年轻人的回忆里。我想我这辈子一定还会再来一次,无论以什么身份。当然,我自然更想以学子的身份。
以所述所有,感谢学部、学校,感谢伦敦国王学院,感谢带队的老师和一路随行的同学。我激动的心难以言表,唯有用简单的文字和一生的铭记来作小记
。祝学校和海外高校的交流越办越好,祝一路随行的朋友都未来光明,祝我,能够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