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和卫青比,谁更厉害?

关注者
858
被浏览
1,663,388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霍去病是一把刀子,卫青是一把锤子。

刀子捅人狠,杀伤力大,往往一刀毙命,锐不可当,锋芒毕露。

锤子不仅可以轮人,还可以敲打别的东西,用处太多,大气稳重。你甚至还可以用来砸核桃。。。

论各领两军作战,恐怕霍去病胜率更大。

但若论统帅三军,当个最高军事总指挥,卫青又优于霍去病。

若是各领几十万大军,进行超大规模超大地域的战争,霍去病基本玩不过卫青。

并不是霍去病差卫青太多,而是卫青实在是。。很克制霍去病。

霍去病的所有战法卫青都懂,虽然不一定有霍去病用的好。

小霍不管突袭也好,阵推也好,神鬼莫测也好,呼风唤雨也好,他卫青都会,都懂,都能预防,能挡得住。这就很尴尬了。

因为小霍最喜欢的就是出其不意的闪电战了,一战即退,退而后隐,接着再来个突袭,来去如风,完全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想什么时候打怎么打他说了算。

那卫青一看,得,那咱们一起放风筝啊,一起奔放起来啊,反正你有定位系统,卫青也有,你开gps,卫青也开,你玩骑兵闪电战,他卫青也跑起来,这。。

要是军队少,万把人,那霍去病能玩出花来,卫青就玩不了那么漂亮了,他性格稳重,只有在确保不会败的情况下才会放飞自我。所以这时候霍去病嗨起来了,卫青就没啥办法,哪怕互相飙起车来,恐怕主动权还是偏向霍去病,卫青就落后一个车位咬着,霍去病也甩不掉屁股后面的卫青。。

你看霍去病当年,带着八百多个人,就敢冲进匈奴控制区,到处突突人,就知道霍去病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和能力了。

真不知道当时那八百人被霍去病拉进匈奴家里去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要知道李广的一万人,公孙那啥的一万人(忘了是公孙贺还是公孙敖),和匈奴打都是全军覆没了的,李广还被活捉了。。这八百人真的是。。。

卫青这个统帅,总会让我联想到韩信的那句话,多多益善。

你给卫青多少兵卫青都能带,越多越强。小霍暂时没这能力,他毕竟年轻,潜力都还没用光。

其实他俩很像。卫青的骑兵闪电战非常厉害,他是骑兵闪电战的奠基者,也是汉代反攻匈奴的第一人。但霍去病却青出于蓝胜于蓝,霍去病的骑兵千里奔袭太恐怖,已经是集大成者了。

他们俩都开了gps外挂,带着人马飞奔着就能抓到匈奴的部队,来一个千里奔袭。(匈奴:卧槽,到底谁才是游牧民族?谁才是匈奴?)这就是身为绝世武将的天赋,当然,也离不开他俩喜欢带上匈奴奴隶来带路,匈奴带路很可怕的。。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霍去病更是会带上大量匈奴人参战。所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霍去病手下还有匈奴大将呢。。。

张骞出西域也是靠着一个匈奴仆从的帮助,叫做烫衣服,啊不,叫堂邑父。这匈奴仆从真的是不离不弃,和张骞出生入死。。。

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卫青对霍去病的影响巨大。而霍去病却把这些东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真真是青出于蓝。卫青很多自己的独家本领玩的竟然没有霍去病6,就很神奇了。

卫青虽然为人踏实,但本身对于当时的时代而言也是个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很有自己想法,想当多变不拘一格。相比李广等守成将领完全不一样。而霍去病更是天马行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经常说兵法是死的,打仗是活的,要随机应变,所以霍去病打仗是敌不动我动,敌若动我乱动的那种。

所以尽管霍去病受卫青影响大,但霍去病可不是卫青教出来的,谁能教出霍去病这样的人出来啊?卫青他开车再风骚也还是在地上开的,他霍去病开车就直接往天上开,往海里开。

他俩是百分百的鹰派将领,从骨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出兵灭匈奴。别看卫青看上去老实巴交,可放羊的时候就是个鹰派了。不然能和武帝勾搭上?

我看到不少人在黑卫青,或者黑霍去病。喜欢卫青的就贬低霍去病,喜欢霍去病的又贬低卫青。

而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很好。

霍去病等于没有父亲,卫青可是看着他长大的,李广儿子为了给老子出气怼了卫青,霍去病记恨在心,在武帝的眼皮底下,围猎的时候把他杀了。

霍去病十几岁第一次领兵,是在卫青的统领下。卫青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要啥给啥,甚至我怀疑卫青严重开后门,给了霍去病一支部队,他才十几岁啊,第一次出征参加大战就能领兵,你说没人给他开后门我是不信,作为统帅的卫青没有点头允许,霍去病一个小兵都拉不出去。然后人家小霍甚至独领一军。。。这后门开的。呵呵。

而霍去病争气,一战成名。奈何小霍牛逼呢?

他俩关系好得很,现在的人们却在互黑他俩。

帝国双璧,哪一个都不能黑。

其实卫青和霍去病也有不像的地方。

那就是卫青稳,他进可攻退可受,遇乱不慌,真乃军中大秤砣。又和的一手好稀泥,人人都爱戴他,脾气又好,李敢就差拿刀捅他了,还放过人家不计较。司马迁想黑卫青,黑了半天没办法,就黑卫青喜欢觍着脸去舔汉武帝,你说这算什么事。

人品道德方面没得黑。

霍去病就是爆炸式输出。自损八百,伤敌一万的那种。

卫青就不一样,卫青更善于越打越强。他打仗经常是打来一大堆物资,俘虏一大堆牛羊马匹和奴隶。

此消彼长,匈奴自然越打越弱,卫青越打越肥。

所以早期汉朝就是这么一点点翻盘的。

而到了汉代鼎盛的时候,自然就是霍去病发挥的时候了,前面说了,霍去病自损八百伤敌一万,就是拿着资源打输出的王牌adc,卫青就是那个前期当牛做马养肥霍去病的那个人,而霍去病起来后,真的,卫青在一旁喊666就够了。

然而对面发现,这个喊666的卫青爸爸,打起人来竟然和霍去病一样凶。。

有次大战,霍去病的部队强于卫青的部队,霍去病的部队才是主力。卫青给霍去病辅助了都,虽然名头上卫青自然是全军统帅。本来是要霍去病摧毁匈奴主力的,但霍去病领兵深入后没有撞见匈奴主力。就一路杀了进去。反正漏了有亲爱的舅舅在后面堵着。

嘿,卫青的部队就撞见了匈奴主力部队了。打了一场恶仗,还让卫青打赢了。

匈奴主力:???

我滴妈这还能玩,放跑了一个霍阎王在家里,怼出来想搞点事,结果撞到卫青,还打不过。

不输才怪。


而霍去病本就领着主力军团,又没遇见匈奴主力,结果就是毫不费力的打穿了匈奴,直捣黄龙。名垂千史了。

卫青这亲舅舅,给霍去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真的,亲舅舅啊这是。

要知道当时一头撞上匈奴主力的时候,卫青也慌啊,我这兵少人家兵多,还是刻意堵我。然后埋头一顿打,卫青没捞到什么,霍去病一路虐菜虐过去了,这样好的亲舅舅哪里找?

李广啊,其实也挺委屈,他本身就是那种落后时代的武将思想。人家卫青霍去病等于是闹革命了,李广却还是妥妥的封建思想。

你让李广守城倒还好,挺强的。非要他进攻,这他真不是强项,因为那么多年来都是汉代负责挨打,李广的本事都在挨打上。

还有张骞,因为战败丢了爵位和官职。也是委屈,人家张骞好好的一个外交人才,硬是上了战场,领军作战,不该。

说到底,其实李广和张骞都是没用在对的地方上。

而卫青和霍去病则是因为太优秀,怎么用怎么行,没办法。

最后,如果非得强行分个高下,卫青霍去病到底谁很强,这是不合理的。

强?这个词不好说,什么是强。

光论军事能力,霍去病强。

但统帅不仅仅要会打仗,还要会统领,懂政治,会和稀泥。

所以,我是武帝,我会让卫青当全军最高统帅,掌控全局。当个擦屁股的。

霍去病就让他放飞自我。想带多少兵带多少,只管让他去打仗,不管别的烂事。

而霍去病非常骄傲,别的人压他头上当领导他肯定不服,但卫青他服。

不仅仅卫青本事他服,更因为卫青恐怕在霍去病心里,多少有些替代父亲的地位。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喜欢霍去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武帝看着霍去病长大,当半个儿子的可能性很大。

同理,卫青是完完全全把霍去病当自家后辈,当成未来的希望。看到霍去病成长,就像看到自家后辈成长一样。

霍去病死的时候,可想而知卫青和汉武帝多难受。

当然,别看汉武帝这会难受。如果霍去病没死活到汉武帝后期,恐怕汉武帝忍不下霍去病。

最后,有人说霍去病是将才,卫青是帅才。

对,也不对。

霍去病才多大?24岁,还是虚岁。

他只是不具备资历而已。这就是年纪太轻,阅历太少,没有沉淀。

所以他锋芒毕露,骄傲无双。

如果霍去病能活到30,肯定就是个帅才,这个毋庸置疑。

但他性格这样,这么样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动。所以霍去病不死,就会变成岳飞。

头铁,骄傲得像只大公鸡,死都不会低头的那种。

结果呢?晚年的汉武帝是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他不可能容得下一只这样的大公鸡,还手握兵权。

帝王无情,当和平后,不再需要这样强力的武将后,霍去病多半没有好下场。

汉武帝动不动就换丞相,都换了十几个。原因还不就是自己太强势,容不得别人触碰权力。

卫青活那么久,不就是和稀泥厉害么,整个一贾诩。我怀疑贾诩肯定是研究过卫青的,自保杠杠的。

而霍去病,岳飞这样的人,根本不会屈服。

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

对于24岁的霍去病来说,他是个将才。

如果有34岁的霍去病,他是个帅才。

如果有44岁的霍去病,他会冤死。

大司马大将军威武。

大司马骠骑将军威武。

——————

我不是谁的粉,我是帝国双璧粉,在我眼里我喜欢的是他们两个人。单独哪个我都不太关心,我就喜欢他们俩都在的时候。。。

卫青粉还好,哪怕黑霍去病也没怎么过分。

霍去病有些粉真的是一言难尽,把卫青整个黑成了李广,而且极具攻击性,开口就是别人一派胡言,语气嚣张。

可能和霍去病年少轻狂有关吧,年轻人更喜欢霍去病吧。

但是霍去病一万骑兵把卫青十万大军耍的团团转这种事。。。真的。。。有点。。。哈哈哈哈。

那带着一万骑兵的霍去病怕是要打二三十万的匈奴哦。太可怕了。

最后添加:介于有些人非要争论霍去病和卫青孰优孰劣,我来说说非常主观的个人看法

霍去病天赋更高,如果活到三十多,战场上的能力恐怕会超过卫青,理由很简单,霍去病是个超级无敌天才,而卫青只是个超级天才。但23岁的霍去病,整体比卫青还是稍微不如。

但霍去病就23岁了,没办法,这就盖棺定论了。

然后,卫青一直是最高军事统帅。

大将军职位一直有,然后渐渐的成了最高军事职位,汉武帝时大将军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意思。

武帝呢,强行弄个大司马,把卫青和霍去病两人都弄上,成了两个大司马。

霍去病呢,是骠骑将军,武帝强行把骠骑将军拉高到大将军的地位,反正就是什么待遇啊地位啊等同大将军。

通常来说,骠骑将军略低于大将军。霍去病的骠骑将军有霍去病加成,所以等同大将军,有时称为骠骑大将军。

所以大将军怎么看都比骠骑将军稳妥。好比现在高考,两个人同分,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我宣布,其中一个为状元另一个为榜眼,但是把榜眼的地位拉高,等同状元。

但肯定还是状元稳妥啊,因为人家本来就是第一。人们观念里,榜眼都是第二的。

卫青直到死都是大司马大将军,封无可封。

有人回复说霍去病是全军统帅什么的,三军统帅什么的,就过分了。你说霍去病军事比卫青厉害,这个就好说了,因为很可能真的比卫青厉害,两个人其实差不多的。但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职位,卫青活着一天,就永远是卫青的啊。

然后。。。

霍去病官职是大司马骠骑将军,这个完全是武帝给他专门设立的。大司马也好,骠骑将军也好,都是武帝弄的。

卫青的大司马大将军只有一半是武帝设立的。大将军以前就有,武帝给卫青加个大司马,就成了大司马大将军。

两人有太尉之权,位在三公之上,可以说非常嚣张了。

所以武帝,更喜欢霍去病多一些。

不过有意思的是,骠骑将军也没活多久。好像唐代给取消了。

大将军则活到了明代,地位大不如前,甚至有时候成了中等官阶的军职。

徐达就当过大将军。

到了清代后大将军就差不多也没了。变成像钦差一样的临时工了,皇帝有事,招呼一个猛男,临时封一个xx大将军就完事了。事后还得撤销。

——————

补充,漠北之战,霍大少的封神之战。

有消息称,匈奴单于出现在东线战场

于是霍去病领着精锐军团往东线逮匈奴单于一只猹去了,准备进行决战。

卫青呢,领着次级军团往西去了准备捅左贤王屁股。

结果情报错误,匈奴单于一只猹在西边。

可能一只猹惧怕霍去病,不敢打霍去病主力军团,怂了,所以准备阴一把卫青。

所以就有同学问了,那左贤王呢?他被霍去病捅了屁股,捂着腚一路飞奔,跑了。

卫青领着兵在西边走着,忽然抓住了俘虏得知,匈奴单于一只猹在西边不在东边。

卫青下令,怼上去。

一只猹知道卫青来了,也知道卫青的军队数量,为什么呢?因为一只猹摆阵等着卫青呢,以逸待劳,说明他打算吃了卫青。他觉得自己这波稳了,打不过霍去病的主力军团,阴你卫青次级军团如何?美滋滋的搓着手。

匈奴单于一只猹的部队,谁要是说不是匈奴主力,那你赢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卫青把一只猹一顿揍。

具体情况很凶险,卫青是结了阵的,并不敢突突一只猹,摆出来汉军的阵推打法加骑兵战的混合战术。

大概是五万骑兵,外加三四万的步兵后勤,全上了,殊死一搏。

匈奴差不多是同样兵力。

东边的霍大少怎么样了?他为了抓一只猹,带着五万骑兵狂奔而去,步兵军团八成被甩的看不见了。一路打穿了匈奴都没看到一只猹的踪影,左右两只贤王倒是被撵的鸡飞狗跳。

回到西边现场,卫青赢了,匈奴单于一只猹带着几千骑兵玩命逃,卫青追,追不着了。卫青可以说是惨胜,自身损失挺大,没办法,毕竟是被单于一只猹阴了。

话说,如果李广顺利围了上来,匈奴单于一只猹恐怕就在这里交代了,那就刺激了,可以李广迷路了,你想想,如果李广来了,一只猹逃命的时候李广神兵天降围了上来,这功劳得多大?还怕不能封侯?这人呐,就是命啊。

漠北之战,卫青这个舅舅对霍去病的贡献还不大吗???

有一说一,霍去病的运气啊,比李广好几万个档次,本来决战匈奴单于这是差事是霍去病的。卫青不败由天幸?霍去病一万个不服,我才是天之骄子,哪怕是舅舅你也得往后稍稍(骄傲脸)

漠北之战,霍去病才是真正的主力,但匈奴主力是被卫青消灭的。

不过由此可见,霍去病的能力多强,武帝选择让霍去病去决战就是最好的证明,霍大少已经是和卫青平起平坐了,可卫青比霍去病大一整圈啊,如果霍去病有卫青的年龄,啧啧。。

卫青:说真的,我就想划水一次,哪怕一次都好,哭瞎。

ps,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战死了贼多的战马,八成是霍去病那边死的。

什么你问为什么霍去病死了那么多战马?

别问,问就是霍大少一骑绝尘,跑死的!

霍去病军团的一众步兵加后勤:霍少呢?霍大爷呢?怎么跑的没影了?快追啊!

什么?霍大少嫌我们跑的慢不要我们了,要我们在后面喊666就行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不给他霍骠骑粮草了!看他怎么打!

什么?他不要粮草???

什么?他打穿了匈奴?

什么?他又打穿回来了?

什么?他班师了?

哦,那没事了。好的好的,我们收拾收拾,这就滚。

霍去病:哼。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