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明教授团队在外科学领域权威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在线发表了题为“肝动脉灌注化疗对比索拉非尼治疗高肿瘤负荷和/或大血管癌栓肝癌的成本效果和预后模型:FOHAIC-1研究的事后分析”的研究结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该研究填补了我国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在卫生经济学和预后评分系统领域的空白,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独立完成,赵明教授为通讯作者,陈奇峰医师和吕宁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

论文封面图

该研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实基于介入技术的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HAIC-FO)较索拉非尼治疗晚期高危肝癌具有成本效用,适合在我国推广,更好地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证据。众所周知,基于IMbrave150研究的结果: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的联合治疗方法比索拉非尼更能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T+A为多个指南一线优先推荐。但是T+A在目前的价格下卫生经济学优势不明显,也尚无其他具有成本效果的一线免疫疗法。同时,T+A在肝内肿瘤负荷严重和/或伴随大血管癌栓侵犯为主的晚期肝癌亚组人群治疗的后续分析显示生存期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治疗手段,如肝动脉灌注。
在发现肝动脉灌注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后,本研究同时率先开发了一种临床放射学预后评分系统(HAIC-Manual),该系统纳入了肝外转移(M, metastasis)、动脉期强化程度(a, arterial enhancement)、肿瘤数目(nu, number)、肝功能(a, ALBI)和受累肝叶(l, Lobe)共5个临床放射学特征,并根据特征数≤2,3-4和5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三个风险等级,其中高风险患者的生存约为5个月、中风险提高至10个月左右、低风险可达20个月左右。因此,在治疗开始前,可根据该评分系统确定最有可能从这种方案中获益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所选用的特征均可以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获得,如常规的影像检查结果,患者也不需要增加检查和产生额外花销。

赵明教授率先开展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研究

立足我国国情,赵明教授团队基于Each研究中的Folfox4方案,率先探索其通过肝动脉灌注治疗(HAIC-FO)应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一系列研究。
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肿瘤的介入微创、肝癌的系统治疗,于2014年探索了HAIC-FO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2015年5月,研究团队注册开展首个临床II期研究——FOXAI研究,初步证实得出该方案具有安全性好、治疗痛苦小且疗效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017年6月,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 (Gut) 在线发表了FOXAI研究;2018年,研究团队将HAIC-FO与彼时一线治疗方案索拉非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表于欧洲肝病学会官方杂志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7年5月,研究团队注册开展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FOHAIC-1研究;2021年6月,赵明教授团队于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口头汇报了FOHAIC-1研究的主要结果;2021年底,全球癌症治疗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FOHAIC-1成果。
作为FOHAIC-1成果的延续,此项研究(HAIC-Manual)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我国晚期肝癌人群——肝内肿瘤负荷严重和/或伴随大血管癌栓侵犯。研究更加贴近我国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我国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诊疗水平。
基于以上及国内的相关研究,研究团队牵头并制定肝癌肝动灌注(HAIC)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已被Hepatolgoy International接受并发表,在国际同行中发出我国专家的声音。目前,在有条件的医院,初诊晚期肝癌临床实践中一线逐步广泛开展HAIC-FO及以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并已经取得明显的社会和卫生经济效益。

临床及研究团队合影


研究者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治疗科党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成果包括探索并率先运用肝动脉灌注化疗(FOLFOX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肝细胞癌领域,并写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规诊疗指南》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诊疗指南》,被韩国KLCA及日本JIS指南引用。执笔参与多项指南的制定,包括:2019、2021和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18、2020、2022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诊疗指南》,《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2023年版)》,《TACE临床实践共识-ISMIO国际HCC专家协作组(2021)》等,以及肝癌MDT、转化、免疫领域等多项指南、共识的制定。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际多中心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多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治疗科医师,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肝癌微创介入及系统治疗的临床和基础工作。近五年来作为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同行评议论文10余篇,担任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微创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治疗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CCI 2022“中国介入新锐”获得者。主持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实际第一)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期刊《J Clin Oncol》,欧洲肝病学会(EASL))期刊《J Hepatol》,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期刊《Gut》,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病协会(EORTC)期刊《Euro J Cancer》,欧洲放射学会期刊《Euro Radiol》,以及美国放射学会期刊《J Am Coll Radiol》等。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lww.com/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gery/abstract/9900/cost_effectiveness_and_prognostic_model_of_hepatic.586.aspx

文:赵明、吕宁、陈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