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记我的汉语国际推广之路

经过这些年的成长和体悟,我已经越来越享受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乐趣和意义,并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当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份乐趣和意义来自许许多多或甘或苦的经历,只可意会,不易言传。既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生情怀,也有“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美好际遇,透过不同文明视野下的多元思考,更会发自内心地生出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饥渴感,促使我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带着一种使命感不断进步,不至自满、不至懈怠、不至枯燥。

我想,现在正在阅读我这篇文字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一位汉推同行老师,或者是有意愿将来成为一名汉推人的学弟学妹。所以,我索性就以“从零开始走上汉语国际推广之路是怎样一种体验”为题,写下这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和心得,同行老师可以跟我一起共温这份汉推人的情怀,也希望对学弟学妹们能有些许的帮助和启发。

你好,苏州

2010年,金秋,一切从此开始。我从河南来到苏州,攻读人大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美丽的独墅湖畔开启了我的汉语国际推广之路。犹记得开学第一天,在两栋醒目的“人大红”建筑前,我们汉教2班的班主任徐江胜老师指着“开太楼”和“修远楼”问我们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典故。现在想来,这两句引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我那时求学的座右铭。

《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张载《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研的第一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学校给我们排了满满的专业课,还为很多跨专业的同学开设了汉语基础先修课。记得当时教《现代汉语》的是陈满华老师,每次上课还给我们补充很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从赵元任讲到威廉·琼斯,充满了激情。从后来的海外教学实践来看,当时设置的很多课程都对我非常有帮助,比如劲松老师的《汉语语音分析》、徐桂梅老师的《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董正存老师的《外国人汉语偏误分析》等。对于偏理论性的课程,建议学弟学妹们列一个研读书单,多阅读专业著作和文献,这会为今后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教学研究打好基础。

由于我的本科专业是英语,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这一年里,我抱着归零的心态花了很多时间恶补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理论,还紧着生活费在二手书店买了很多中国文化专题类的书籍,用来扩展知识面,这方面的知识和素养需要靠平时慢慢积淀,还要有意识地练习用英语表达这些文化知识,这样在今后的海外教学中,会有效避免回答不上来学生问题的尴尬,也会让你做到更加深入地介绍中国文化。记得当时在我们专业,我的宿舍里书是最多的,很多同学还常来找我借书看。学校经常邀请语言学和汉语教学界很有分量的名家做学术讲座,那时听胡明扬先生、陆俭明先生等前辈的讲座,印象格外深刻。

这一年里,对大部分学弟学妹而言,参加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一直特别感恩人大的孔院平台,为汉教专业的同学提供了非常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对有更长远职业规划的同学,通过一年的志愿者教学和工作锻炼,不仅可以很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更会成为让你一生难忘的美好经历。很多学弟学妹问我选哪个国家做志愿者比较好,其实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问题,就锻炼汉语教学能力和海外工作能力而言,只要你够用心、够勤奋,无论在哪个国家的岗位,都一样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收获独特的成长经历。

国家汉办每年会根据全球孔院的岗位需求分批次选拔志愿者,人大汉教的同学主要分赴人大参与共建的海外孔院。学校孔院办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后,首先会根据岗位要求在校内进行初选,形式上很像汉办选拔的模拟选拔,主要从汉语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能力和中华才艺四个方面考察候选人。所以,有意参加志愿者选拔的同学,从入学伊始就要有意识地锻炼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我曾受邀担任过两次汉办志愿者选拔的考官,从考官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合格的志愿者应是积极和灵活的问题解决者,能在选拔中展现出出色的应变能力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意识,如果某个语法点你不熟悉,没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对怎样教这样一个语法点有清晰的思路。

第一年同学们忙于专业课学习,很少有机会积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经验。其实独墅湖高教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除了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外也有很多外企,如果能利用这一区位优势积累一定的汉语教学经验是很有益的。另外,要善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看汉语教学示范课视频。苏州校区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建议学弟学妹们积极参加。那时我很喜欢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做过新年晚会的主持人,参加过人大首支龙舟队,跟着太极之乡来的师父学拳,还常去苏大蹭白先勇先生的昆曲讲座。这些活动经验,都为我后来在海外策划和组织中国文化活动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孔子学院对多才多艺的志愿者和汉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平台,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六年转眼就过去了,我特别感恩那一年的人大江南时光,感恩千年姑苏城的历史浸润、感恩悉心培养我们的老师们,还有那个特别勤奋的自己。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大的汉教专业也有了更深厚的积累,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珍惜在人大读书的宝贵时间,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Ciao,博洛尼亚

2011年春天,我参加了两次志愿者选拔,两次都是以校内选拔第一名的成绩推荐给汉办的。第一次是汉办的小语种师资项目,最后由于项目取消而未能如愿;第二次报名参加爱尔兰孔院志愿者选拔,但当时又因生病影响了选拔。错过了两次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机会,这让我一度觉得有些沮丧,我很感激当时鼓励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说:“银辉,你是为对外汉语而生的,我们都看好你,一定还有机会,加油”。

暑假实习期间,我的导师徐桂梅老师连续几天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有一个志愿者岗位需求,鼓励我参加汉办的选拔和培训。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机会,之前的两次选拔经历让我意识到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内心真正期盼走的路,而在意大利度过的这一年时光,则让我真正坚定了走上汉推事业之路的决心。

2011年10月,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了赴欧洲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一系列的强化课程和教学实训让我做足了赴任准备,我们这一批志愿者就像一把豆子,被洒在了欧罗巴的大地上,等待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1月3日入夜,北京秋寒渐浓,我一个人背起行囊,在首都国际机场坐上了飞往另一个陌生国度的航班。我安静地望着机窗外的北京城,凝重大气、华灯闪烁,这是我的第一次出国经历,随着飞行高度的不断拉升,我带着满心期许和一丝兴奋,望着北京城的轮廓渐渐化作一片星斑消失在夜幕里。

在这十五个小时的旅程里,我仿佛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古往今来的历史碎片混杂着我的人生经历从脑海中不断闪过。我仿佛看见了马可·波罗的驼队,穿越大漠,风似绸绢;仿佛看见了儒服长须的利玛窦,西学东来,传道坤舆;仿佛看见了“西罗马、东洛阳”双城交辉,那是人类东西文明两极同存发展的古典时代;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我身穿AC米兰的球服,奔跑在操场上;仿佛看见了那一年在独墅湖畔沉潜研学,与学界前辈们面对面交流的时光;仿佛看见了父亲对我说“好男儿要志在四方”时,坚毅中无法隐去的一丝丝颤音;仿佛看见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罗马斗兽场披上“中国红”,共谱中意友谊新篇章……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肩负着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使命,在一个对我而言完全陌生的国度和城市,传播汉语言和中国文化,与孔子学院的中外方老师和志愿者们一起,为中意友谊之桥添砖加瓦。如果说生命是一段旅程的话,我想,这一段旅程不仅是我期待已久的旅程,而且一定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旅程。

当我走出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古列尔莫·马可尼命名的博洛尼亚机场,第一眼望见的便是远处山丘上的圣路加的圣母朝圣地,薄雾袅袅,山木葱葱,与山丘下红色的博洛尼亚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高兴的是,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孟函学姐和赵蓉蓉学姐已经在机场出口等待我了,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是来接替孟函学姐的,我之后到现在,博洛尼亚孔院的志愿者应该已经换了五批了。一番寒暄后,我得知在我来博洛尼亚前的一星期,中方院长徐玉敏老师就已经让两位志愿者同事帮我找好了住处,还通过博洛尼亚大学中国学联的同学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很快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欧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中世纪时,博洛尼亚大学作为欧洲的学术中心,吸引了大批的学者,但丁、彼德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就坐落于赞博尼大街25号,在一座中世纪砖木建筑的三层。孔院办公室隔壁是专门负责管理中国留学生的中国学院,平日里与我们有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办公室的窗外,是以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家威尔第命名的广场,正对面伫立着著名的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这里是博洛尼亚大学最热闹的地方,每当天气晴朗的日子,广场上便坐满了三五成群的学生,他们有的围在一起弹奏乐器,有的安静地看一本小书,有的把一个滔滔不绝的发言者围在中间探讨时政话题,有的则坐在广场变的露天咖啡馆享受温暖的阳光。孔子学院有一间专门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容纳30名学生同时上课,宽敞明亮的南窗还可以看见博洛尼亚的地标“双塔”,这里便是我这一年里进行汉语教学的“阵地”。

肩负着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使命,最重要的一步是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自己的角色,始终将志愿者的激情、热情、豪情和高度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命感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维护好“民间大使”的良好形象。初来典型的小语种国家意大利,面对的从未接触过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需要通过积极学习意大利语和与学生、当地居民接触、交流来逐渐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建立跨越国界和肤色的友谊。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开设的汉语课程主要面向当地社区,课程基本上都被安排在下午和晚上,考虑到女志愿者的安全问题,我们孔院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所有的夜间课程都交给男志愿者负责。于是,我便顺理成章地承担了孔子学院整个学年全部的夜间汉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孔院本年度只有中外方院长各一名和包括我在内的两名志愿者一起负责所有的工作,所以除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教学任务以外,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我们都会在办公室里坐班,处理诸如学生咨询、教材开发、文案写作、活动策划、网站管理、品牌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算上教学课时,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12个小时以上。也正是这种同事之间的互相扶持,让我们孔院所有的工作人员像一家人一样和睦友爱,在一起的一年里不仅看到了孔院的发展一天天更加美好,也同样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我们志愿者都给中方院长徐玉敏老师喊“徐妈”,“徐妈”每两个月还会亲自给我剪一次头发,一边剪一边说:“就像给自己的孩子剪头发一样,漂漂亮亮”。

还记得刚到孔院工作的第一个月,时差一直没有调整好,尚处在新环境适应期的我,几乎每天下班时都累得不想说话、不想吃饭,掉下了九斤肉。院长和同事蓉姐也经常带着关心的语气开我的玩笑:“小包这么苗条下去可不行,一定要好好吃饭,早点睡觉。”有几次太累了,竟然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睡着了,在终点站被司机大叔喊醒,下了车后站在望着天空闪烁的繁星无奈地笑着摇摇头。在跟其他国家赴任的志愿者朋友交流时,有的朋友说我太拼,我想,勤奋大概就是因为热爱。

我所负责的是孔子学院初级和中级汉语班的课程,每晚两个小时,学生们有的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有的是博洛尼亚及周边城镇学校的老师,还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退休后为自己找一份乐趣的老人。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习背景、不同的学习目的,一开始就让我感到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平衡好教学的难度和进度,避免程度高的学生“炒冷饭”、程度低的学生“吃得太饱”,这成为我一年中最大的挑战。中方院长徐玉敏老师常常在我困惑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除了具体到一个个知识点的教学经验分享外,她更让我渐渐对国际汉语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她告诉我“聪明的人有聪明的办法,但这世上最聪明的办法其实就是勤奋二字,无论你聪明还是愚笨,勤奋都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成为了我一年志愿者工作中的一份信念,让我顺利克服了这一年里遇到了种种困难,也是我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后对待工作的基本准则。

在我的一年任期中,一共完成了11个班级、175人次的汉语教学任务,在2011年赴意大利各孔院的13名志愿者中所承担课时量最多,教授学生人次最多。我所教授班级的学生在博洛尼亚孔院考点2012年6月的HSK考试中过级率达到了100%,通过级别涵盖一到四级。在海外教汉语,常会为学生的一些表达而感动,有一次我让学生用“很近”造句,学生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国离意大利很近”这句话。我说,地图上中国离意大利很远,为什么要这么写?学生回答说,因为心很近。每每遇到这样的表达,作为老师,心里就充满了暖意。很多志愿者回国后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写毕业论文,而大部分志愿者的毕业论文,主题都与自己所在国的汉语教学或文化推广相关,如果有这方面的打算,我建议在任的志愿者一定要在工作中多反思、多观察、多动笔。

在我赴任的这一年里,整个欧洲正共同面对着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的考验,意大利的罢工潮也自我赴任那天起,一直延续到了我回国之前。由于租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每次遇到罢工日,便无公共交通可坐,步行一个半小时到办公室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2012年初春,博洛尼亚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雪灾害,路面积雪达半米厚,城郊公共交通全部中断。但是为了保证准时到教室上课,雪灾期间我每天都要提前三个小时出门,放学回到家鞋子和裤子都湿透了,裤脚还挂着冰渣子。冰雪严寒中,更值得记忆的便是温情,难忘我过生日的那一天,从冰雪泥泞的大街走进孔院教室的一瞬间,学生们一起托起为我烤制的生日蛋糕,带着点洋腔洋调为我唱生日快乐歌时的感动时刻。这段日子,离家已三个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渐浓,正是一种温暖和责任感在支撑着我,学生们也特别感动,对我来说,这段经历算是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2012年5月20日,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发生6.0级地震,把我宿舍的墙也震出了一道裂缝。 5月29日,该地区又一次发生5.9级地震。两次地震,造成至少25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400人,之后的800多次余震也一直持续到了6月底。地震期间,远离震区的威尼斯、米兰等地的孔子学院因种种原因暂时停课,博洛尼亚周边的华人社区还掀起了一股回国避震潮。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在做好了相应的防震保护措施和防震预案后,依然坚持正常的汉语教学进度,我们勇敢且镇静的表现得到了汉办领导,中国人民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两校领导以及学生们的一致肯定和称赞。通过与意大利驻华使领馆的紧急联络,我们也得到了很好的安全保障。

我所负责的班级里有好几名学生的家都在这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因此他们的课程也在这段时间耽误了不少,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在地震期间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并把每节课的课件和相关资料都通过邮件发送给学生。有一名腿部受伤的学生不能来上课,于是六月的每一个周末,我都专门坐火车到他的家里为她补习汉语,这让她十分感动,而我唯一要求的回报就是她必须顺利考过当年的HSK三级考试,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HSK3级证书,那一刻,我和学生都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在异国他乡经历了这些灾难之后,我最大的成长就是对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险阻,都不再畏惧,不再轻易屈服。灾难让人成长,灾难让人无所畏惧,灾难让人懂得爱与生命的价值,灾难让人与人更加团结一心。地震后的那个暑假,我和其他志愿者朋友们一起开始了欧洲的穷游之旅,从罗马到威尼斯,从巴塞罗那到巴黎,从慕尼黑到萨尔兹堡,从阿姆斯特丹到布鲁塞尔,我们走过那些曾出现在电影里和书册里的名胜,在“行万里路”中开拓了视野,于是你不再觉得人生只是一种可能、只有一种色彩,你会在你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畅想什么才是你最喜欢的生活,什么才是你最想走下去的路……

语言是文化的一大载体,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要对这门语言的文化土壤有所了解。从教授汉语的角度讲,也是这个道理。在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任志愿者的一年里,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除常规汉语教学之外,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就成了我的另一大任务。这一年里,我与孔院全体同事一起,成功举办了十余场引起当地轰动的中国文化展演与交流活动,如牡丹亭戏曲演出、中华传统国粹艺术展演、“武林汉韵”少林武术与中国民乐巡演、普罗迪与大使对话中意高端论坛、中国杭州爱乐乐团演出、中国留学生文化艺术节、费穆电影回顾展等等,对促进意大利人民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国情的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些精彩的片段和让人激动的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在这里,我建议所有的志愿者朋友一定要拥有两个法宝,一个法宝是写作的能力,一个法宝是拍摄的能力。汉语国际推广既是一种传播,也是一种记录,最有意义的莫过于若干年后当你查阅这些记录,你会觉得自己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自己就是连起两个国家友谊的那根丝带,这份价值传递给了世界,也留在了你的心中。

一年的志愿者生活转瞬即逝,对工作的勤奋和热爱也带来了收获:我们博洛尼亚孔院的两位志愿同时被评为2012年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我的摄影作品在2012年汉语教师志愿者摄影大赛中喜获全球最佳人气奖,意大利教育部表彰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为意大利典范孔子学院,国家汉办表彰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为2012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今天细细想来,种种滋味,甘苦自知,但对我来说都是人生里最珍贵的一份财富,在这个过程里,我学会了什么是使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志愿者精神、什么是人生的成长,于是,在汉推之路上继续走下去,就成为了我坚定不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