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主後一世紀的 帖撒羅尼迦

帖撒羅尼迦 位於今 希臘 東北部, 帖撒羅尼基灣 (Thessaloniki Gulf)以東,山區與海灣之間的狹窄平原(見本頁地圖)。

帖撒羅尼迦 卡參德 (Cassander;主前約350-297年)於主前316/5年所建。 卡參德 原為 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主前356-323年)的部將,其妻子為 亞歷山大大帝 同父異母的姊妹。主前323年 亞歷山大大帝 駕崩後, 卡參德 的父親 安提帕特 (Antipater,主前約397-319年)成為帝國的攝政, 卡參德 受其派遣回 馬其頓 協助統治,他在 馬其頓 的這段期間,在 帖撒利 (Thessaly)建立了 帖撒羅尼迦 ,以他妻子之名「 帖撒羅妮迦 」為該城命名。他妻子之名有特殊的來歷,當他妻子出生時,適逢她的父親 腓力二世 (Philip II,主前382-336年)戰勝 帖撒利 回來,因此將她命名為「 帖撒羅妮迦 」,意為「 帖撒利 的勝利」,故 卡參德 帖撒羅尼迦 命名該城,不僅代表了 馬其頓 統治的延續,也可能期許該城成為 帖撒利 一帶的光榮。該城所在區域,古代有一稱為 特摩 (Therme/Therma)的聚落,因此 帖撒羅尼基灣 ,古稱 特邁可灣 (Thermaic Gulf), 帖撒羅尼迦 有可能包括了該聚落原先所在的位置。

主前168年, 羅馬 馬其頓 納入版圖(對照短文 主後一世紀的 羅馬 之「 羅馬 的擴張」〔614頁〕),將其分為四區,以 帖撒羅尼迦 為第二區的首府。主前146年, 羅馬 設立 馬其頓 省,以 帖撒羅尼迦 為該省的首府,可享商業與民事的特權(包括自治與鑄幣等),該特權曾被 羅馬 收回,但於主後44年又重新恢復。 羅馬 治下的 帖撒羅尼迦 ,位於 羅馬 前往東方的主要幹道 艾格那太 大道(Via Egnatia)沿線,並有主要道路通往北方內陸 多瑙河 流域一帶,佐以其海港的地理位置,使得該城商業興盛,到主後一世紀初期,該城已成為 馬其頓 省境內人口最多的城市,一般估計當時的人口大約在六萬五千人到十萬人之間。

帖撒羅尼迦 羅馬 治下,帶來了當地對 羅馬 的國家崇拜與帝王崇拜。早在主前95年左右,當地便開始尊崇許多對當地有恩的 羅馬 統治貴族,以他們為該城的「 羅馬 施惠者」,主前一世紀結束前,當地便已設立了「 羅馬 羅馬 眾施惠者」的祭司,與「『神明之子』 奧古斯都 皇帝」的祭司與主禮者,以尊崇 羅馬 及其統治者。對 帖撒羅尼迦 城市的守護諸神、皇帝,以及 羅馬 羅馬 眾施惠者這三方面的敬拜,在 羅馬 帝國初期 帖撒羅尼迦 的宗教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主後一世紀,當地盛行的 羅馬 國家崇拜與帝王崇拜,使得 徒17:6-7 「擾亂天下」並且「違背凱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這樣的指控,成為極其嚴重的叛國罪名。而 保羅 帖前5:3 提及「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平安穩妥」或作「和平安全」),也有可能是以當地人所熟知, 羅馬 帝國對「 羅馬 和平」(\it Pax Romana\it*)的政治宣傳為背景。

帖撒羅尼迦 羅馬 的國家崇拜,同時融合了當地神祕宗教 迦庇路 (Cabirus)敬拜的元素。 迦庇路 敬拜在 地中海 東部,有着不同的形式與內容,按 帖撒羅尼迦 一帶的傳統, 迦庇路 原為一青年人,被自己的兩位兄弟謀殺,他的兄弟們為了不讓人知道他不名譽的死亡,將他的頭以紫色的布包裹,以儀式祝聖,葬於 奧林帕斯山 (Mount Olympus),此後, 迦庇路 成了受敬拜的神明,在 愛琴海 東北方的 撒摩特喇 曾有 迦庇路 的神廟。

迦庇路 的信眾相信, 迦庇路 會不時復生顯現,他復生的力量,可以保佑信眾行船安全,免於危難,帶來正義, 迦庇路 特別庇護製造鐵器、或須用到斧子與鎚子的行業,因此特別受到奴隸、工匠、勞力工作者的敬拜, 迦庇路 的敬拜,男女均可參與,是個崇尚平等的宗教。 迦庇路 的信眾經常盼望 迦庇路 的再次復生顯現,來解救他們生活中所面對的艱難。

迦庇路 崇拜與 保羅 所傳的基督信仰有不少類似之處: 迦庇路 所敬拜的對象是一位被人殺害的神明,要成為 迦庇路 的信徒,其儀式包含穿特定的外袍、認罪、接受潔淨的洗禮與象徵性地浸入血中等,而 迦庇路 的信眾相信, 迦庇路 會不時復生顯現。這些類似的元素,讓一些學者相信,早期 帖撒羅尼迦 的信徒可能有融合或混淆 迦庇路 崇拜與基督信仰的問題。

從出土的錢幣可知, 迦庇路 崇拜在主後一世紀的 帖撒羅尼迦 極為盛行,而 迦庇路 帖撒羅尼迦 宗教生活的重要,使得 羅馬 在凱撒 奧古斯都 (主前約63年-主後14年)統治期間,將 迦庇路 納入當地 羅馬 國家崇拜之中,以其為 帖撒羅尼迦 守護諸神的一員,但此後敬拜 迦庇路 的意義,僅限於為 帖撒羅尼迦 公眾福祉祈福,不再強調 迦庇路 復生顯現,將信眾從個人艱難中解救出來這個面向。

主後一世紀的 帖撒羅尼迦 ,除了上述的國家宗教外,亦充斥了來自各地的宗教。從考古資料可知,這些宗教不僅在當地興盛,也影響到在其周圍 馬其頓 亞該亞 的其它城市。

早在 卡參德 建立 帖撒羅尼迦 之前,酒神 戴安尼索 (Dionysos/Dionysus,見390頁左圖)的崇拜在 馬其頓 一帶便已非常盛行, 特摩 這地名(見以上「 帖撒羅尼迦 的興起」,該名稱與「熱」有關),雖然有可能源自「溫泉」,但更很可能與當地酒神崇拜的「狂熱」有關。酒神崇拜中經常出現狂歡醉酒、放蕩亂性的行為,並以酒後的狂喜恍神,視為酒神的附身「顯現」, 帖前4:3-8 有可能是針對這類現象的教導。對酒神的信眾而言,酒神崇拜中的狂喜經驗,也預示了信眾死後生命的悅樂,因此參與酒神的敬拜,同時有預嚐死後美好生命的意義。酒神 戴安尼索 廟會的醉酒狂歡,經常帶來社會的混亂,導致 羅馬 政府將其視為非法的宗教,但即便受到禁止,酒神崇拜所帶來暫時的狂喜,與酩酊之中對未來的盼望,令其在主後一世紀的 羅馬 帝國境內,仍然十分盛行。

在當時的 帖撒羅尼迦 ,對 色拉庇斯 (Serapis/Sarapis)的崇拜亦極為盛行。 色拉庇斯 崇拜發源於主前三世紀 埃及 多利買 王國(見短文 主後一世紀的 亞歷山大 〔494頁〕)的首都 亞歷山大 多利買 王國將 埃及 同時為農業之神與冥王的 奥西里斯 (Osiris),並神明的化身 阿庇斯 (Apis)聖牛,兩者融合,創造出具有人形的崇拜對象 色拉庇斯 。在 帖撒羅尼迦 色拉庇斯 崇拜,也進一步吸收了前述酒神 戴安尼索 崇拜的元素。

此外,當地尚有對所謂「眾至高神明」的崇拜、對 宙斯 與復仇女神 尼米西絲 (Nemesis)的崇拜,以及對太陽神 阿波羅 與愛神 阿芙蘿黛 (Aphrodite)等傳統 希臘 神明的崇拜。當 保羅 帖前1:9 提到,當地的信徒「離棄偶像,歸向上帝」,應根據上述的背景來理解。

徒17:1 可知,主後一世紀的 帖撒羅尼迦 已有不少 猶太 人在此定居,因此有固定的 猶太 會堂聚會。而從 徒17:4 可知,當地的 猶太 教已經吸引了外邦人(「虔敬的 希臘 人」)並社會的上層人士(「尊貴的婦女」)參與其中。從 徒17:5-6,13 ; 帖前2:14-16 亦可知,當時 猶太 人在當地與周邊的城市,已具有某個程度的社會影響力。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