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品種來源】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茵核。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成馬尾松等樹根上。野生或栽培,主產於雲南、湖北、四川等地,雲南產的茯苓因為有名的道地藥材,又名雲苓。7~9月來挖,堆置「發汗」後攤開曬乾,再行「發汗」、晾乾,如此反覆3~4次,最後晾至全乾。生用。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主治】

  1. 用於各種水腫。本品甘補淡滲,性平作用和緩,無寒熱之偏,故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若表邪不解,隨經入腑之膀胱蓄水證,或水腫、小便不利,多與 豬苓 白朮 澤瀉 等同用,如 五苓散 。若水熱互結,陰虛小便不利水腫,可與 滑石 阿膠 澤瀉 同用,如 豬苓湯 。若脾腎陽虛水腫,可與 附子 生薑 同用,如 真武湯
  2. 用於脾虛諸證。本品能健脾補中,若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常與 人參 白朮 甘草 同用,如 四君子湯 。若脾虛停飲,常與 桂枝 白朮 同用,如 苓桂朮甘湯 。若脾虛濕瀉,可與 山藥 白朮 薏苡仁 同用,如 參苓白朮散
  3. 用於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神不寧,多與 黃耆 當歸 遠志 同用,如 歸脾湯 。若水氣凌心之心悸,與 桂枝 白朮 生薑 同用,如 茯苓甘草湯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脾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2. 《本草衍義》:「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3. 《本草綱目》:「後人治心悸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于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論心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