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摘要: 科技专家库是十分重要的科技资源,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动建设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科技专家库,及时补充高层次专家,细化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更好地满足项目评审要求。课题组调研了目前国内先进省市科技专家库建设情况,分析了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现状,指出目前我省专家库建设存在专家库总体队伍规较小、在库专家画像不够准确、学科分类描述与实际需求不够匹配、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完善的专家信用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了持续完善专家管理制度、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权限、持续开展专家资源加工等优化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先进省市科技专家库现状

调研目前国内先进省市科技专家库建设情况发现,科技专家库建设关注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家分类分级管理

除常规的技术、管理、财务外,各省市还结合实际扩充产业、软科学、国际合作、战略咨询等类别;同时,考虑不同单位性质专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特点的入库标准;另外,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进行专家层级管理,按照一定标准对专家进行划分,区分高端专家、普通专家、科技人才等。例如:浙江省科技专家库对专家分类分级管理较为详细,按从事职业性质,将专家库专家划分为技术、管理、经济三种类别;按照专业水平、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因素,将专家库内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分别划分为三个层级。

(二)主动搜寻专家入库

各省市都在转变传统的专家征集思路,由被动征集转为主动搜寻,借助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各类人才计划、第三方数据库寻找符合条件的专家纳入数据,主动邀请高层次人才。例如,广东省积极探索专家更新、管理与使用,通过与兄弟省市交流、自动搜寻并邀请省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和省科学技术奖励第一完成人入库、对接第三方数据库,提高库中专家的质量和数量。

(三)完善专家更新机制

专家信息更新一直是专家库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各省市也都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是 从制度上作出规定,长期未更新的账号予以冻结; 二是 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项目库、成果库、第三方数据库完善更新专家信息,建立专家特色的标识体系。例如,浙江省充分借助 “科技大脑”,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技术开展入库专家个人信息定期更新。

(四)智能化技术应用

各省市纷纷对专家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关联政务服务平台,引入智能化手段,让专家库转变为集智能分析、主动邀请、自动完善、精准匹配等于一体的专家智能应用系统。例如,上海市专家库与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 “爱思唯尔”合作,从300万条外文文献数据中提取十几万名研究者数据,进行清洗重排,完善专家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当前服务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科研产出以及参与的活动和会议记录等,多维度立体化勾画专家特征。

(五)专家信用评价管理

各省市加强专家库诚信管理及诚信应用方面建设。例如,广东省出台《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专家信用评估指标和应用管理,建立专家信用档案,并将其信用情况作为遴选专家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现状

湖北省科技专家库经过多次改版更新升级,通过省内征集和省外交流,基本形成功能较为完善、资源较为丰富的专家管理信息化系统。专家库集聚了省内各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库内专家分布于高校、院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各类创新机构和决策部门;专家入库、推荐、审核、评审、出库实现了全流程网上操作。近些年,更是在专家诚信评价、专家行为分析、专家数据挖掘、专家自动遴选等方面进行建设探索,为湖北省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专家库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2022年,湖北省科技厅出台首个专门的《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从专家入库条件及分类、专家入库、专家出库、专家库的使用、评价及信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对专家库建设管理提出较为详细的要求。与此同时,先后出台了《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管理办法》《湖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监督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对评审专家的遴选条件、管理机制、使用原则、行为规范、诚信管理,以及专家在项目评审、咨询、验收、评估等各项工作中的要求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

(二)专家库数据标准更加规范

以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数据规范为基础,借鉴先进省市专家字段设置经验,结合湖北实际,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专家数据字段标准规范。既有《国家各系列(专业)职称资格分类一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国家、行业标准,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代码》等较为通用的科技项目管理标准,同时,根据湖北项目、产业特点,与业务处室商定设置了与项目较为匹配的评审领域,夯实了与科技部以及其他省市科技部门共建共享专家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建立了可扩充的专家标识体系,目前建有战略专家、高端专家( 3个层级)、外国专家、国际合作专家、科普专家等字段标准,为后续专家画像和精准定位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专家库资源更加丰富

经过多年的建设,截至 2022年5月,专家库注册用户达4万余名,符合《管理办法》入库条件的专家共约3.2万名,其中,省内专家2万余名。按专家第一领域划分,技术专家13000名左右,管理专家600名左右,经济专家500名左右,其他专家7000名左右;按单位性质划分,高校专家1000名左右,科研院所专家2000名左右,医院专家2000名左右,企业专家7000名左右;按专家职称划分,正高级和副高级各10000名左右;满足高端专家条件的3600名左右,其中顶尖高端专家50余名,国家级高端专家1400名左右,省级高端专家2200名左右。

(四)管理使用更加科学

湖北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作为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撑,为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等提供评审专家支持。随着各业务系统的统一整合,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又先后吸收了湖北省科技人才系统的部分专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评审专家等。目前,湖北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统一为各业务评审、决策咨询等活动提供专家支撑。专家库日常管理采取专家自行申请、推荐单位推荐、省科技厅审核的形式,进行专家入库征集、信息更新、专家出库等动态管理。专家库评审使用按照评审方案要求,由业务处室、纪检组、监督处三方参与,根据项目分组情况,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遴选条件随机抽取专家。

三、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家库总体队伍规模较小

一是有效评审专家数量不足。 由于我省专家库建设前期投入不足,目前专家库共征集到的省内有效评审专家数量不到 8000人,与广东、浙江等省份相比,专家队伍规模明显偏小。 二是人员结构方面不合理。 省内专家 85%以上来自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分布层次上出现工科类集中性倾斜。专家类型主要分为技术、管理、财务、投资金融四类,其中大部分是技术专家,管理、财务、经济金融专家合计占11.3%,难以满足评审遴选的需要。

(二)在库专家画像不够准确

一是专家个人信息不完善。 在科技专家库建设早期,为扩充专家库数量,简化了专家信息的填写内容,导致部分专家的学科领域等信息不完善。 二是专家个人信息更新滞后。 由于专家更换联系方式、职级晋升、单位变动等个人情况变化,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专家库系统中的信息与个人实际情况不符。 三是存在同一专家多套账号的现象。 目前科技专家库入库方式包含征集入库、邀请入库和共建共享入库,不同方式征集入库的专家,由于专家信息无法甄别,导致同一专家在系统中有多个账号,给评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三)学科分类描述与实际需求不够匹配

一是学科领域分类繁复。 目前科技专家库专家领域划分主要依据国家自科基金学科分类、国科分类和湖北省技术领域分类。国科分类共设 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国家自科基金学科分类共设7个一级分类,若干个二级、三级分类,分类繁复,使得信息填报过于繁杂。 二是学科领域没有与各计划申报指南及项目申报书进行匹配。 没有与各业务处室对评审专家的要求(人才、平台、国际合作、国外经历等附加要求)进行对接,导致专家库不能有效满足各计划评审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咨询的科学性。对于新兴产业项目和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现有的分级分类方式也很难遴选到满足评审的专家,造成评审效果不佳。

(四)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一是出入库管理功能不健全 专家超龄、单位变动、存在失信行为等情况未能及时标注,导致遴选出的专家无法继续参评。 二是专家遴选功能不完善 在遴选时筛选条件单一,采用手动方式设置遴选专家领域、学科、行业、单位性质、职称等信息,不能实现多个同类筛选条件叠加。 三是非标准化筛选功能不足 成果转化类专家、创业孵化类专家、有国外工作经验的专家等非标准分类需求,不能通过专家信息直接进行筛选。 四是回避原则单一固化 在现有的回避原则中,回避内容来源与评审组内的项目信息,已经固化成为默认的回避功能,且不能扩展或配置,此设计方式已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五)缺乏科学完善的专家信用评价体系

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对一些信用不良的专家进行备案,形成了一批黑名单,但由于没有完整的评价体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专家信用评价工作难以展开,总体上滞后于先进省市。在评审工作中,部分专家给出的评分和意见与项目实际情况相差较远,误导了科技管理决策,可能出现立项偏差。

四、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建设优化措施

湖北科技专家库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池为目标,加强信息技术利用,持续优化完善人才资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持续完善专家管理制度

1.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联席会议机制 。一是打造新型专家库共同体。 建立由省科技厅牵头,省部级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综合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把专家所在机构、专家库专家、专家库资源有效聚合起来,打造多层次、多类别行业、能聚能分、各尽其责、各展其能的新型专家库共同体。 二是明确联席会议职责。 聚焦我省科技计划管理的现实问题,加强专项课题研究合作,为决策参考提供依据和智力支持。 三是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在省科技厅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有关事项。在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设立秘书处,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

2.持续完善专家库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评审专家遴选制度。 完善省科技专家库专家遴选规范,优化专家轮换、随机抽取、回避、公示等相关制度。 二是完善评审专家参评信息保密管理。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加强对评审专家名单抽取和保密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专家抽取和使用岗位分离。 三是明确推荐单位责任。 推荐单位对专家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审核把关,定期组织专家登录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个人信息,及时报告学术失范、违法违纪等重大事项。 四是注重专家库安全管理。 强化人才安全意识, 注重专家信息保密,加强专家人才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研究,确保专家信息保密工作的制度化 规范化、程序化。

3.建立以科研信用为基础的评审专家选取监督机制 。一是优化科技监督评估工作机制。 将科研信用嵌入科技计划实施全过程,完善评审专家选取监督机制,监督检查专家在项目评审、咨询、验收、评估等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流程中,构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事前专家信用承诺、事中专家随机遴选及公示、事后专家信用记录与评价等覆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全过程监督机制。 二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支撑专家库数据统计分析、智能遴选匹配、自动语音通知、科研诚信管理等功能,建立专家特长领域、研究方向等精确描述的特色标识体系。 三是完善专家信用评价制度。 实行评审专家动态管理,做到专家行为有标准、管理有尺度,建立专家个人信用档案及专家信誉评价机制,对专家业务水平、评审质量、公信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评审专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从专家活跃度、项目参评率、结果偏差度、评审行为等方面进行积分,正向加分、负向减分对专家实施积分管理和星级评价。

(二)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权限

1. 分级分类完善专家信息。一是进一步细化扩展专家库信息结构。 整理添加学科专业、评审领域、国家基金委学科、行业分类等多项指标,完善个人简述、获奖情况等个人描述。 二是添加专家证书功能。 分为普通专家、高端专家两个级别,显示对专家能力的认可,调动专家入库积极性。 三是开通意见反馈功能。 专家可以在线提交专家库的优化建议,反馈专家库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设置,为持续推进专家库建设提供参考。

2.完善出入库管理机制。一是加强信息完整性审核。 对专家注册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可通过系统短信通知专家。 二是加强入库审核。 专家信息审核通过后,确定审核专家是否具有进入评审专家库资格,对不满足资格、存在异议的专家进行出库操作。 三是开设退库申请功能。 专家可以填写退出专家库的原因,为专家出库提供依据。

3.增加标记和统计分析功能。一是特殊专家标记。 依据专家信息(个人简述、获奖情况、技术职称等),结合专家管理办法,为专家添加高端专家、外国专家、国际合作专家、战略专家等标记。 二是 扩展标记 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对专家进行自定义扩展标记,对专家进行扩展分类。 三是加强专家统计。 以统计形式反映专家库全貌,让各级用户更直观地掌握专家情况,反映专家库在人员构成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以促进专家库进行一步完善。

(三)持续开展专家资源加工

1.成立专家资源加工工作专班。一是开展常态化专家资源加工。 在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处设立专家资源加工工作专班,与省内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家库工作群,定期审核、加工专家信息,专家信息提交后,由专家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单位初审合格,推荐到专家资源加工专班进行审核。 二是定期更新完善核实专家个人信息。 每年对通过审核的专家进行一次个人信息更新,更新内容根据当年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要求,预先设计所需专家的信息关键字段,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所属地区、职称等。 三是加强专家日常管理和动态更新。 建立专家信息日常管理机制,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定期更新、梳理、增补、审核专家信息。

2.创新专家信息维 护方式。一是强化系统对接。 加强与项目申报系统、成果奖励系统、人才评价系统等其它 系统的联动和共享,关联专家科研活动信息。 二是运维方式创新。 开发专业专家库综合管理系统、 APP 及微信公众号,通过活跃度排名、积分排名等方式,充分激励专家自主更新信息。 是技术创新。 利用 统计建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获取专家研究领域信息、进行专家画像,引入科学知识图谱等科 计量方法,加强信息数据的分析和二次利用,进而产生专家标签

3.扩大专家库规模。一是丰富专家征集手段。 既要延续网上征集、 单位推荐、同行推荐等传统征集入库方式,又要通过手机 APP 及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方式吸引专家入库 与此同时,主动与省内 “大院大所”“大专家”对接,提高专家库的专家层次。此外,通过与科技部和其他省市资源共享、与科技管理系统对接的方式,聚合专家数据,提高外省专家比例 二是 丰富专家结构 除技术专家 ,还要充实科技管理专家、产业管理专家、企业家、投资家、绩效专家、财务和政策专家

注:本报告为 2022年度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科技计划管理专家库建设》(项目编号 2022EDA036 )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夏野 湖北省科技信息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