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从马德里登机,穿越大西洋抵秘鲁首都利马,仅飞了12小时。而600多年前西班牙哥伦布的探险队,却航行了数月时光。秘鲁是笔者随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的第二站。
尽管秘鲁只是Peru之音译。但初访之后,却让人留下神秘之鲁的印象。
我国山东简称鲁,鲁字为鱼和日所组成。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鱼产丰饶,又是日出东海之处,故春秋时有鲁国。
秘鲁的鱼和日,也十分特殊与神秘。秘鲁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达2254公里。这里的海域是南极冷流与赤道暖流交汇之处,加上日照充足,极宜海洋浮游生物的繁衍,就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
秘鲁人口2714万,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属于中等国家。但却是世界第二渔业大国。年捕鱼量高达777.45万吨,平均每人每年占有286公斤鱼。这比我国困难时期,人均年占粮量还高。捕捞的鱼除部分供食用外,大多加工成鱼粉和鱼油。我们从利马乘车沿海滨公路南行,见到许多鱼粉加工厂,罐塔林立。秘鲁是世界最大的鱼粉供应商,我国十几亿只笼养鸡的配合饲料中,皆少不了秘鲁鱼粉。
由于海水中鱼类丰富,也招引许多海鸟与海兽,形成复杂的食物链。为此我们专门参观了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这是由3个小岛和6个礁石岛组成的鸟岛,离海岸约11公里。
我们从海滨的度假村出发,乘快艇前往。秘鲁沿海地区,几乎终年不下雨,天天阳光灿烂灼人,紫外线尤强。虽然那天海上有雾,太阳并未露出真容,但我们脸上都留下紫外线灼伤的瘢痕。实地亲领了秘鲁神秘日光的严酷。
快艇贴着海面昂头飞驰,只见一群群鹈鹕,也贴着波浪滑翔,随时张开网状的大咀,捕猎海中的游鱼。当鸟岛隐约可见时,艇边有不少海豚在水面上腾空跳跃,十分逗人。快艇放慢了速度,鸟岛已在眼前。只见成千上万的海鸟包括企鹅等,白的、灰的、黑的,遍布岛上,有的成群飞向大海去觅食,有的又成群返回。天空、陆地、海上,一片鸟的神秘王国。岛边礁石上,还有成群的海狮与海豹,在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它们对于众多游艇上的参观者,似乎置若罔闻。
大家抢着用相机,拍下珍贵的镜头。但转过几个岛后,感到奇异神秘的景色,多得令人目不暇接,简直导致视觉疲劳了。这才发现岛的岸边,还留有许多旧时的木架与滑杆。这是很久前开采鸟粪时留下的遗迹。原来秘鲁不仅盛产鱼类,还向全球输出鸟粪作为磷、钾肥料。在鸦片战争后,我国广东一带曾有十万华工,来秘鲁开采鸟粪,可见规模之宏大。
华工不仅为秘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还因不能返乡而定居下来,大多同当地人通婚。据说如今秘鲁12%的人口,拥有中国血统。这些华裔后代,有些已融入秘鲁主流社会,许多人还在政府中任要职。当下教育部的陈部长,便是其中之一。
秘鲁的国旗,由纵向的红、白、红三道条块组成,中间白色道上有国微。但民间挂的简易国旗就省去国徽。
考察了秘鲁的地形与气候,发现也是十分奇特与神秘。它正如同国旗一样纵分三块。其实整个南美洲的地形与气候,也是西中东三块,西部沿太平洋为沿海沙漠与滩地,中间为长达8900公里的狭长安第斯山脉,东部为无垠的大片冲积平原。
秘鲁北近赤道,南邻南回归线,属于热带。其纬度位置,相当于北半球的泰国,南半球的坦桑尼亚,但气候却迥然不同。秘鲁中部相对于国旗白道部分,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这个狭长山脉从飞机上看,全是一片灰白色的不毛之地,没有一点绿色。由于海拔高达5000多米,还拥有一个冰川。东部大西洋来的水汽,受安第斯山阻拦上升成雨,落在秘鲁东部,年雨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形成了东部的热带雨林,从飞机上看茫茫林海,除许多河流外,全是绿色的雨林,看不到一块土壤。秘鲁东部是亚马逊河的上游水源地,这片相当于国旗右侧红道的热带雨林,共约77万平方公里,占了秘鲁国土的60%,是秘鲁的绿色金库。这片森林连同巴西境内的亚马逊雨林,组成了地球的肺。由于高耸的安第斯山纵贯阻隔,交通不便,而秘鲁绝大数居民皆住在山西侧的太平洋沿岸,这倒使巨大的东部雨林得到保护。
相当于国旗左侧红道的,是西部沿太平洋的海边狭长地带与滩涂。这里拥有绝大多数的居民。地形与气候同东部截然相反,大多属热带沙漠与草原,有些河谷地带才有农田。东部年降雨2000毫米,西部则终年无雨,也不刮风。拥有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利马城,就为全球著名的“无雨城”。当地人都不知风雨雷鸣为何物,什么叫雨伞、雨鞋,几无这些概念。
秘鲁虽人均GDP达2482美元,但贫富差距甚大。利马的富人区,设施同发达国家相仿,但位于崖边的穷人区,房子简直如同纸糊的一样,简陋得无法遮挡风雨。之所以能生存,也依仗于这种气候。因这里房子既无需保温,又无需避风雨,只要能遮阳光就行了。
有次,我们在海边一个绿洲景点用餐。一侧是高高的沙丘,骄阳下的轮廓线那样清晰;一侧是一弯清沏的湖水,如同敦煌的月牙泉,沙与水和平相处。由于没有风,也不会出现沙尘,利马的空气还十分清新、湿润。
一般沙漠年蒸发量达上千毫米,空气极为干燥。这里虽然终年无雨,但面临太平洋,每天有大股水汽飘来,空气湿度极大。有钱人家里,还要装上去湿机。
由于空气湿度趋于饱和,蒸发量很小,使许多植物如仙人掌,不浇水也能生长,因此,每天饮食中都少不了仙人掌果,清甜爽口。在河谷地带,稍加灌溉,农作物与水果就能生长。加上阳光充足,秘鲁的种植业也拥有280万公顷的耕地,农产品尚能自给有余。
秘鲁这种奇特的地形,极端相反的气候,也给人留下神秘莫测的印象。
秘鲁原为印地安人在南美洲的栖息地,拥有著名的古印加文明。
如今古印地安人留下最神秘的遗迹,便是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纳斯卡地画。纳斯卡位于首都利马以南300公里处。这是一块类似戈壁滩的干燥沙地,面积比北京丰台区略小,250平方公里,寸草不生。但上面布有许多长几百米到几千米的巨长线条。这些线条宽、深各约几十厘米,有些笔直,有些构成几何图形,更有些组成如蜂鸟、卷尾猴等动物图案。由于画面巨大,在地面上无法辨认,游客必须乘小型飞机鸟瞰。
我们坐了4个小时汽车,来到专用机场。小飞机飞了半小时,来到地画上空。为了让两边舷窗下的游人,都能看清,飞机忽而向右倾斜,忽而向左倾斜。各种线条、图案看得十分清晰,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古代印地安人既无飞机,又无测量仪器,他们如何在巨大地面上作出如此比例协调、布局均衡、构图完整的“一笔画”?这些地画的制作目的又是什么?甚至有人猜测,是外星人飞船着陆的标志。这就更增加了神秘色彩。其实从出土的公元前3世纪到5世纪的纳斯卡陶器上,就可看到类似的图案,可见这些地画正是出于古印地安人之手。
为了研究神秘地画,德国女考古学家莉切,于1946年就定居纳斯卡地区,对这些奇特线条进行研究,并出版了一本专著。她坚持每天去清扫线条上的沙石,常年不辍,五十多载,直到1998年去世。她这种献身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精神,感动了秘鲁全国,政府特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位于秘鲁的庞大印加帝国,始于11世纪,直到16世纪中叶才被西班牙人消灭。西班牙在利马设总督府,作为西班牙南美殖民地的统治中心。19世纪初圣马丁等发动独立战争,终于1821年获得独立,成立秘鲁共和国。在利马城中,到处栖有许多类似我国鹧鸪的野鸽子。其悲凉叫声,昼夜不绝于耳,仿佛在泣诉印加文明的沧桑。
秘鲁于1971年同我国建交,在南美洲也是较早的国家了。如今我国是秘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出口市场,每年对华出口额达22.76亿美元,主要是矿产品和鱼粉等。
当我们取道纽约返回北京时,除了额头留下紫外线的灼伤,耳边仍有野鸽子的哀鸣回响外,心头却充满着神秘之鲁的难忘印象。
2006年11月6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