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
twitter line
研究生: 曾建誌
論文名稱: 《北京法源寺》救國思想對民族教育重建之研究
指導教授: 雷僑雲 雷僑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回流中文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3
中文關鍵詞: 北京法源寺 李敖 戊戌變法 康有為 譚嗣同
相關次數:
  • 被引用 被引用: 1
  • 點閱 點閱:520
  • 評分 評分:
  • 下載 下載:6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 書目收藏:1
《北京法源寺》是台灣作家李敖,於西元2000年所寫的一部長篇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從北京的一座歴史古剎「法源寺」開始描述,先寫寺廟是因為唐太宗紀念遠征高麗陣亡的將士所設立的背景,藉此帶出小說的悲劇色彩;故事的舖陳是以清朝光緒年間的戊戌改革為主軸,這些改革的重要人物如光緒皇帝、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人都是一心想拯救傾頹的大清王朝;他們打破「滿漢」的民族界線,秉持著同為中華民族子孫的責任,義無反顧的推動維新運動,雖然最後因戊戌政變的因素導致維新運動失敗;其後果是光緒帝被軟禁在瀛台,譚嗣同也為此犧牲,康有為及梁啟超則遠避他國。但是維新運動的失敗,帶給人們的是認清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王朝的顢頇及腐化,並加速了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最後終於在西元1911年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的中華民國。

本論文是以《北京法源寺》這本小說為主體,分別以七個章節做探討,其中第一章緒論,就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步驟、範圍及限制作一闡述;第二章探討作者李敖之生平、生命歷程及其著書動機;第三章就法源寺的歷史背景及書中所含攝的意象作研究;第四章以書中的主要人物,分別就其生平、思想、書中的形象呈現其人文精神;第五章以儒家思想呈現「忠君」觀念,再探就儒家「以死報君」的思想,最後再論及佛家入世救國的理念;第六章以以民族教育為宗旨,先探究民主思想對忠君思想的衝擊;再以《北京法源寺》中滿漢民族的融合,對比今日台灣族群衝突,省思民族認同的重要性;最後重建國家民族的新觀念作其闡述;第七章結論,綜合前六章所研究作其結語,並探討此書的文學價值及研究心得。

《北京法源寺》雖是一本歷史小說,但是它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其文學價值自然深獲肯定;而本論文也就其書中有益族群融合之議題,及其所延伸的救國思想作有益於今日台灣人心團結之研究。

《北京法源寺》救國思想對民族教育重建之研究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5
第貳章 《北京法源寺》的作者李敖
第一節 李敖的生平 ...........................................9
一、李敖年表 ...............................................9
二、家庭背景 ..............................................14
(一)、自身籍貫 ............................................14
(二)、家族成員 ............................................15
第二節 生命的歷程 ..........................................18
一、大陸時期 ..............................................19
(一)、重要紀事年表 .........................................19
(二)、思想上的衝擊 .........................................21
二、台灣時期 ..............................................25
(一)、重要紀事的年表 .......................................26
(二)、以文字批判權威 .......................................31
(三)、情感與婚姻狀況........................................35
第三節 《北京法源寺》創作的動機 ..............................41
一、外在環境 ..............................................42
二、內在情理 ..............................................44
第参章:北京法源寺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法源寺建寺緣由 ......................................48
一、追念陣亡將士 ...........................................49
二、國家軍事策略 ...........................................51
第二節 歷史中的法源寺 ......................................53
一、唐朝時期 ..............................................53
二、遼金時期 ..............................................54
三、宋元時期 ..............................................55
四、明朝時期 ..............................................56
五、清民時期 ..............................................57
第三節 法源寺在《北京法源寺》書中意象.........................60
一、緬懷為國犧牲的精神 .....................................61
二、宣揚忠君思想的教化......................................64
第肆章 《北京法源寺》的主要人物介紹
第一節 救國存亡的俠士英雄....................................67
一、含冤報國的袁崇煥........................................67
(一)、時代的背景 ..........................................67
(二)、內憂與外患 ..........................................70
(三)、亂世的英雄 ..........................................74
二、壯志難酬的譚嗣同........................................81
(一)、生平背景 ............................................82
(二)、仁學思想 ............................................88
(三)、壯志未酬 ............................................94
三、遺之草澤的奇士高僧 ....................................101
(一)、市井英雄王正誼 ......................................101
(二)、出世僧侶佘法師 ......................................106
第二節 任重道遠的文人使命 ..................................109
一、維新運動的康有為 ......................................110
(一)、生平背景 ...........................................111
(二)、維新運動中的地位 ....................................115
二、辦學救國的梁啟超 ......................................119
(一)、生平背景 ...........................................119
(二)、以大儒治大亂的精神 ..................................124
第伍章《北京法源寺》忠君、死君思想
第一節 儒家忠君報國的思想 ..................................130
ㄧ、儒家忠君觀念的形成 ....................................130
二、儒家忠君思想的演變 ....................................134
(一)、仁者愛人 ...........................................135
(二)、為己由人 ...........................................135
第二節 儒家以死報君的思想 ..................................140
ㄧ、國與君的等同關係 ......................................141
二、死節與殉國的迷思 ......................................146
第三節 佛家入世救國的思想 ..................................149
一、佛家的忠孝思想 ........................................151
二、佛家的愛國思想 ........................................157
第四節《北京法源寺》所呈現忠君及死君思想......................161
第陸章 《北京法源寺》對民族教育的啟示
第一節 民本思想對忠君思想的衝擊 .............................192
一、儒家的民主思想 ........................................193
二、民本思想的衝擊 ........................................198
三、以民為貴的教育 ........................................202
第二節 滿漢種族融合與台灣族群分裂的省思......................207
一、《北京法源寺》滿漢兩個族群的融合 ........................209
二、台灣族群之間衝突不能融合的隱憂 ..........................214
三、今日台灣族群彼此之間對立的省思 ......................220
第三節 民族認同對台灣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224
一、台灣民族認同危機 ......................................225
二、民族認同的必要性 ......................................229
三、重建國家民族觀念 ......................................233
第柒章:結語 .............................................238
參引書目.
一、專書類 ...............................................245
二、期刊類 ...............................................249
三、網路資訊類 ...........................................253
附錄
附錄一 李敖被查禁書目一覽表 ................................255
附錄二 李敖生平總表........................................266
附錄三 康有為七次上書一覽表.................................272


參引書目
一、專書類(以書名筆劃排列)
《二十八個亡國之君》 孟昕伯 劉沙 蒙子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年版
《二程遺書》宋 朱熹編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十個人的北京城》 田茜、張學軍等著 台北高談文化事業公司 2004年版
《中日滄桑錄》 華宇出版社 1980 年版
《中國古代名女人》 莊練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2年版
《中國民族關係史綱要》(上)(下) 翁獨健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著 中國書店 1985年版
《中國哲學史》 先秦卷 歐崇敬着 台北洪葉文化出版 2001年版
《中國傳奇人物100》 黃晨淳編著 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版
《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夏潮基金會 編著 海峽學術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 (上)(下) 余書麟著 台北心理出版社 1994年版
《中國禪宗思想歷程》潘桂明著 北京 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2年版
《中國禪學思想史》 洪修平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4年版
《中華歷史名人‧譚嗣同》 趙慎修著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93年版
《天童正覺禪師語錄》杜寒風著 台北 佛光出版社 1998年版
《太虛集》黃夏年著 北京 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版
《孔、孟、荀的道德思想》 楊承彬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版
《文化頑童˙李敖》 蔡漢勳編著 台北大村文化出版社 1995年版
《北方諸族源流˙華夏戎狄同源--秦始皇是說蒙古話的女真人》朱學淵著
台北歷史智庫出版社 2006年版
《北京法源寺》 李敖著 李敖出版社 2000年版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三輯‧崇禎紀聞錄》 台灣大通書局印行
《台灣政治、種族、地名沿革》張德水著 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3年版
《台灣開發與族群》簡炯仁著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7年版
《台灣—邁向民主的泱泱大國》喜安幸夫著 國家圖書館出版 1999年版
《戊戌奏稿》 康有為著 文海出版社印行 1985年版
《戊戌政變記》 梁啟超著 台灣中華書局印行 1979年版
《戊戌變法史》 湯志鈞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戊戌變法史論叢》 湯志鈞著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6年版
《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林國章著 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004年版
《民族英雄袁崇煥》 李而已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石匱書後集》張岱著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 中華書局發行 1970年版
《光緒朝東華續祿選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 台灣大通書局1987年版
《先秦儒家思想三論》 張德文着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6年版
《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著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版
《在時代分合的路口》陳芳明著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1年版
《死亡與童女之舞》 胡茵夢著 台北圓神文化出版社 1999年版
《百年家族-康有為》 王明德著 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社 2002年版
《百年家族-梁啟超》 李喜所、胡志剛著 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社 1989年版
《百年離亂˙兩岸斷裂歷史中的一些摸索》 鄭鴻生 著 台灣社會出版 2006年版
《佛教史》杜繼文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版
《我們都是外省人-大陸移民渡海來台四百年》蘇嘉宏著 台北東華書局 2008年版
《李敖回憶錄》 李敖著 商業周刊出版社 1997年版
《李敖快意恩仇錄》 李敖著 商業周刊出版社 1998年版
《李敖為誰哭泣》 王尚勤著 台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2005年版
《李敖對話錄》 李敖著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版
《李敖諾貝爾獎提名文選》 李敖著 李敖出版社 2000年版
《李敖檔案》竇應泰編著 蔡翰勳圖片提供 台北博揚文化事業出版社 2005年版
《李登輝的真面目》 李敖著 李敖出版社 2000年版
《周易與儒道墨》 張立文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版
《姓氏˙名字˙稱謂》籍秀琴 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叢書,大象出版社 1997年版
《忠臣孝子的悲劇--明夷待訪錄》 黃金裕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1988年版
《明季北略》 第一冊 計六奇 編輯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 中華書局發行 1969年版
《明夷待訪錄》黃宗羲著 台北金楓出版社 1987年版
《明清史》 陳捷光著 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1990年版
《昏君評傳六˙明》中國歷史人物 台北萬象出版社 1993年版
《法源血源》 釋聖嚴著 東初出版社 1988年版
《知識份子與中國》 徐復觀着 周陽山編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版
《近代中國文化諸問題》馬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近代中國政治文明的構建:戊戌維新時期康有為政治改革思想研究 》 龔郭清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年版
《長袍春秋˙李敖的文字世界》 曾遊娜 吳創著 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2003年版
《南海康(有為)先生傳 文海出版社印行 1987年版
《春秋左傳注》 (上)(下) 楊伯峻編著 高雄復文出版社 1991年版
《春秋繁露》董仲舒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75年
《為歷史留下見證》王仲孚 編 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001年版
《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 張灝著 台北聯經出版1988年版
《追憶康有為》 夏曉虹著 北京中國廣播出版社 1997年
《崇禎實錄》第一冊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 中華書局發行
《崇禎實錄》第二冊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 中華書局發行
《康有為評傳》 沈雲龍著 文海出版社印行 1958年版
《康有為與戊戌變法》 康同家編 文海出版社印行 1985年版
《敗國太后慈禧》 杜英穆著 台北名望出版社 1987年版
《晚唐臨濟宗思想述評》杜寒風著 台北 佛光出版社 1996年版
《梁啟超》 范銘如 主編 廖卓成 編着 台北三民書局 2006年版
《梁啟超》 耿雲志、崔志海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梁啟超詩文選》 方志欽,劉斯奮編注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梁啟超與戊戌政變》 吳八駿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版
《清史研究叢書‧革新派巨人康有為》 林克光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年
《清帝列傳˙光緒帝》 馮元魁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年版
《許姬傳七十年見聞》 許姬傳著 中華書局發行 2007年版
《飲冰室合集》 林志鈞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版
《黃花崗雜誌》 文化歷史季刊 辛灝年主編 黃花崗雜誌社
《傳統如學的現代詮釋》周博裕主編 狄百瑞等箸 文津出版社 1994年版
《新譯韓非子》 (上) (下) 賴炎元 傅武光合著 台灣三民書局出版 2007年版
《蔣介石評傳上冊》 汪榮祖 李敖合著 台北商周文化事業出版 1995年版
《蔣介石評傳下冊》 汪榮祖 李敖合著 台北商周文化事業出版 1995年版
《論台灣—為台灣把脈》陳癸淼 著 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002年版
《儒家、儒教與中國制度資源》 于春松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儒家思想》 (上)(下) 錢地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圖書館
《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蔡仁厚著 鵝湖學術叢刊第三集 文津出版社 1987年版
《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 張德勝着 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版
《儒學方向與人的尊嚴》鄭力為著 鵝湖學術叢刊第四集
《蕉夢亭雜記》 陳夔龍著 中國史學會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禪宗語錄輯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韓非子衡論》 陳拱著 台灣商務出版社 2008年版
《禮記集解》 (上)(下) 孫希旦撰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版
《譚嗣同》 楊一峯著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59年版
《譚嗣同全集》 譚嗣同撰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77年版

二、期刊類 (以發表年份排列)
《中國近代的維新運動-變法與立憲》 台北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1年
《我國古代忠君思想的形成》 李福泉撰 湖南師範學院學報 1982年第5期
《朱子理學與佛學》熊琬著 華岡佛學學報第七期 1984年1月
《儒理與禪法的合流-以大慧宗杲思想為中心的考察》 林義正著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1990年7月第4期
《先秦儒法思想中君主角色之研究》趙廣洙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年
《中國歷史上的皇權和忠君思想》 寧可 蔣福應 中國歷史研究學刊 1994年第2期
《忠義之道與傳統文化》 陳仲康 零陵師專學報 1994年第3期
《光緒帝決心變法原因探析》 羅大正著 齊魯月刊 1995年第4期
《康有為譚嗣同的新仁學》 馬洪林 何金彝 著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1995年第1期
《中國古代的愛國與忠君》 項曉靜 安康師範學報 1996年
《中國佛教倫理思想論綱》方立天 中國社會科學學報 1996年第2期
《愛國與忠君》 楊鵬程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第5期
《戊戌維新散論》 康咏秋著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1997年第4期
《佛教忠孝觀的儒家化演變》 耿敬 東方論壇 1997年第3期
《佛教教義的倫理化與世俗化》黨明德著 濟南大學學報 1997年 第 7卷第 4期
《譚嗣同殉難的文化心態解析》 張成洁著 貴州文史叢刊 1997年4月
《百日維新中的譚嗣同》 許玲玉 周俊國 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第一期 1998年3月
《修正主義的儒者-康有為》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 楊洪波 保定學院 馬列部 申海濤 合撰
1998年
《從「孟子」談孟子的君職論》 李偉兵著 廣西師範大學凱里學院學報 1998年
第26卷4期
《理想與現實之間:以明代大儒黃宗羲之民主思想為例》華梵大學許國宏教授 文稿 1998年
《論佛教倫理的中國化》龔愛林 著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1998年第2期
《譚嗣同南京著仁學》 歷陽村人文 南京史志 1998年第3期
《一個皇帝和一個知識份子的對話》 張建偉撰 領導文萃 1999年1月
《佛學思想之于維新志士:以康、梁、譚為例》 李雙璧 著 貴州社會科學學報 1999年
《康有為忠君思想探析》 陳可畏 中國社會科學輯刊 1999年第4期
《康有為忠君思想探索》 陳可畏 社會科學輯刊 1999年第4期
《北京法源寺的文本意義》 陳才生著 河南省安陽師範學院 2000年10月
《北京法源寺的紕漏》 王為政著 文學自由談 2000年第5期
《戊戌政變之真相》 房德阾著 備史研究 2000年第2期
《從忠君到天下為公_儒家君臣關系論的演變》 王國良 南京大學歷史系期刊 2000年
《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 許小青 撰 湖北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2000年3月
《黃花崗雜誌》 文化歷史季刊 辛灝年主編 2000年
《談北京法源寺的意像敘事》 陳才生著 河南省安陽師範學院 2000年11月
《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忠君思想的表現》王文玲 山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12月
《難忘我是大陸人˙荐李敖北京法源寺》 周大柱著 台聲雜誌 2000年11月
《也論中國古代忠君觀念的產生》 陳筱芳 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2001年6月
《君臣五位-中國古代禪宗政治倫理學說的文化透視》劉松來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2001年4月
《談北京法源寺的悲劇色彩》 邢進敏著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001年9月
《論北京法源寺的結構藝術》 陳才生著 台港文學之窗 2001年5月
《經世傳統的新契機•康有為早期思想研究》 李三寶着 近世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 2002年
《元明之際士人的多元政治抉擇—以各族進士為中心》 蕭啟慶 台大歷史學報23期
2003年12月
《民族英雄袁崇煥》 何國華 呂器著 嶺南文選 2003年第2期
《從忠孝之辯看儒家思想對佛教忠孝觀的影響》 謝惠媛 廣州中山大學 船山學刊
2003年第3期
《董仲舒政治哲學與宇宙論進路的儒學建構》 華梵大學哲學系 杜保瑞撰 2004年7月
《試析戊戌政變後康有為康有為思想停滯倒退的原因》 丁虎著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
2004年第1期
《關於梁啟超的定位》 董方奎 湖北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2004年第9期
《大陸近百年梁啟超研究綜述》 侯杰 李釗 漢學研究通訊第24期 2005年8月
《北京法源寺得失談》 李斌著 常州工學院學報 2005年12月
《台灣的族群與政策》施正鋒 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我國族群政策與法制之設計
學術研討會」演說稿 2005年
《戊戌變法期間的保舉》 茅海健著 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
《李敖的玩偶之家˙關於北京法源寺男權精神分析》 吳翔著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05年第1期
《康有為1888年上書的文化淵源》 賈曉慧 著 武漢大學學報 2005 年1月
《梁啟超道德主義思想研究》 梁台根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年1月
《試論儒家民本思想的實質》彭富明 著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5年6月
《先秦儒法忠論研究》 莊坤成著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2006年
《朱一新與康有為—以經學為相關問題為討論中心》 曹秀美著 中國文哲研究期刊
2006年3月第28期
《忠的歷史文化內涵及現代詮釋》 李鳳祥着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 2006年2月
《康有為教育思想研究> 余政道著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2006年
《儒家民本思想與民主化進程》欒葉麗 宋嚴 著 遼東學院學報 2006年第1期
《台灣族群問題與評估》林濁水著 台灣智庫研究 2007年3月
《戊戌政變後的社會輿論》 吳敏超著 史學月刊 2007年第6期
《戊戌維新運動中新政治勢力的積聚與形成》 彭平一 郭新耀 著 南通大學學報 2007年
《康有為大同思想與富國策》 日 濱田直也著 朱莉麗 楊蕾 譯 青島學院學報 2007年
《康有為中體西用思想初探》 范敏娟撰 安徽師範大學 黑龍江史志 2007年
《康有為的大同思想》 林郁郁撰 江蘇東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7年
《從「三教同源」看梁武帝之政治理念》李曉虹著 普門學報 第42期 2007年11月
《梁啟超中國魂簡論》 伍春明 撰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7年2月第1期
《梁啟超民族史觀論略》 左泉 撰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2007年第4期
《梁啟超的中國民族精神論》 鄭師渠 撰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2007年第1期
《略論袁崇煥冤案》 關黑拽著 吉林省 吉林大學 法制與社會 2007年5月
《董仲舒的儒家帝王術》 蔡錦昌 第六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
政治大學中文系 2007年
《董仲舒政治哲學與宇宙論進路的儒學建構》杜保瑞 華梵大學哲學系 2007年6月
《試論1895~1898年康有為改良理論的失誤》 石浩著 湖南湘潭大學學報 2007年8月
《簡析戊戌變法的實際影響》 程桂平著 考試週刊 2007年第50期
《大一統觀念的起源形成及流變》李曉宇 著 四川大學學報 2008年6月
《甲午戰爭後康有為變法條陳述考》 孔祥吉撰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年
《康有為百年回顧與展望》 馬洪林撰 中國東方論壇 2008年第5期
《康有為的保皇情結及倫理維度》 柴文華撰 中國哲學史 2008年第4期
《維新變法運動中康有為的角色判定》 孫向中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8年1月
《禪僧大慧宗杲的「菩提心即忠義心」思想》杜寒風著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8年3月
《王船山夷夏觀辯正—以禮分殊辯別人與禽夷夏為視角》陳力祥著 湖南長沙懷化學院
學報 2009年1月
《當代台灣民族淺析》沈惠平著 貴州民族研究 2009年第5 期





三、網路資訊類
大慧禪師語錄 卷24
http://tw.myblog.yahoo.com/jw!HuWFxRqLFRKePrbki81IEIkxHIM-/article?mid=2550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hinese.dsturgeon.net/text.pl?node=21513&if=gb
中國評論學術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index.jsp

中華文史網 http://www.historychina.net/tws/DZQK/WSWZK/index.html

中華博物網 http://www.gg-art.com

文化族群與認同 https://www.sinica.edu.tw/ioe/chinese/seminar/030930/paper/07.pdf

北京城內歷史最悠久的古剎˙法源寺 曉沙著 http://www.cnki.net
北京宣南名剎法源寺 勞允興著 http://www.cnki.net
台灣民間信仰 http://info.nmns.edu.tw/folk/site5/2L.asp
戊戌變法始末 http://hk.geocities.com/cky_chis/cechis/5-8.htm
扣開法源寺歷史之門 孟慶著 中國宗教 勝蹟巡禮 http://www.cnki.net

行政院資訊網 (歷任行政院長簡介)
http://www.ey.gov.tw/lp.asp?ctNode=988&CtUnit=77&BaseDSD=14&mp=1
低沉的獅吼—評北京法源寺 歐陽濤著 http://www.cnki.net
李敖北京法源寺:http://www.bwsk.net/gt/l/liao/bjfys/index.html

李敖年表:http://www.millionbook.net/gt/l/liao/age.htm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www.ifeng.com/phoenixtv/74596512784449536/index.shtml
辛棄疾詞中「戀君」與「怨君」情結---辛棄疾對儒家「忠君」思想的矛盾判斷
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1/Class4/200408/1036.html
宗教的類別與台灣民間信仰 http://www.tces.chc.edu.tw/center1/taiwan/s/s3/s32.html
近代珠江文化文聖—梁啟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2500&secid=2527
春秋繁露 董仲舒著
http://miko.org/~uraki/kuon/furu/explain/meisi/onmyouji/onmyoudou/five/fanlu/chunqiufanlu.htm
袁崇煥的悲劇 朱偉著 http://www.cnki.net

移民與遺民---也談台灣的族群問題
http://blog.chinatimes.com/noa/archive/2007/03/20/154337.html
慈禧、康有爲的兩面性及其啓示 秦偉時著 大紀元評論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7/n81583.htm
慈禧太后與伊藤博文 戊戌政變真相之揭發 /高陽文
http://tw.myblog.yahoo.com/jw!SCyCpYWdEwPpWbn17FAELAAC2T3IXg--/article?mid=156
龍騰世紀書庫康有為作品集 http://www.millionbook.net/xd/k/kangyouwei/

龍騰世紀梁啟超作品集 http://www.millionbook.net/mj/l/liangqichao/index.html

韓非子 http://www.chinapage.com/big5/classic/hfz.htm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http://www.bshlmc.edu.hk/~ch/alexam/bud_ngai.htm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