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题记,文为“癸丑四月辛丑,约苏州吴郁生、广州李家驹游崂山,同游者贺县于式枚、合肥李经迈、张士珩,宿于华严庵,明日至太清宫,负峡函海,松石奇古,极雄深幽,靓之致念憨山争席事,俯仰兴叹。返华严庵,仍遵来路历土堑岭、循九水而归。张君独留,次晨之八水河观瀑,蹑梯子石,越烟云涧,别觅归路,往返约三日。道士韩太初善琴,马贤静善谈元,皆此游可纪者。天津徐世昌。”该题记刻石在太清宫盘石路下端之北侧,字径半尺,刻工亦佳,为徐世昌之真迹。
徐世昌(1855年10月23日-1939年6月6日),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曹营街寓所(今河南省卫辉市),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1918年徐世昌获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支持,选举为第二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被称为“文治
总 统”。1939年6月6日,徐世昌病逝于天津,享寿85岁。
徐世昌六岁开始学画,善画山水、松竹,尤其喜欢绘制扇面,造诣甚高。他还擅长书法,少年即以书法闻名,曾习柳体,后宗苏轼,略变其体。“布局严谨,上下顾盼,左右相映,气血相连,墨蕴饱满,活灵活现。挥洒自如,清灵飘逸之境界。颇具俊秀之气。”天津的老字号正兴德茶庄、成兴茶庄、直隶书局等匾额,均出自其手。
题刻“涵海
養
云”。在徐世昌题记之右上,横排草书,字径60厘米,书者不详
。
有种说法,
“涵海
養
云”不是简单地形容“太清湾”的海涛云雾,而是暗指当时辛亥
革命爆发、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时局变化。
涵海
養
云,在徐世昌题记之右上,横排草书,字径60厘米,书者不详,云字之左,原有题记一篇,已毁。
题刻“山高水长”。在徐世昌题记之左前,楷书横排,字径50厘米,清末即墨知县、定陶县人曹蕴键题。
题刻“东海雄风”。位于太清宫东山路中,与“波海参天”同石,字面南,隶书,字径80厘米,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书写,1982年上石。
据传摩崖刻石“波海参天”、“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在此石的下面。1985年下暴雨的时候,刻石被冲翻,原在面西立面的刻字也改变了方向。原石刻楷书,上行“波海参天”字径约1米,下行“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字略小。清末民初,太清宫道人为追记秦始皇曾游过崂山,请北京大学教师书写并聘青请山村石工镌刻,据20年代书刊介绍,原辞为“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书”,后人为避秦代刻石之嫌,将“书”字凿平。旁有游记一篇,已漫漶不清,文
革中被毁,1979年修复。
可惜刻石至今尚不能扶正,刻字不能展现,也不知哪位前辈存有旧照片,能让我们看上一眼,呵呵...
题刻“观海”。在“东海雄风”刻石之北,字径1米,楷书横排,书者毛振五,时间不详。(史志尽言书者不详)
“观海”的书者名字和题跋在就在旁边。
李崇恴作题跋。题跋中有多个生僻字。如“恴”,古同“德”。
题刻“宇宙奇观”。在“劳劳何为”刻石之北,1935年8月近代著名篆刻家江苏扬州人吴南愚篆书,横排,字径30余厘米,书镌均佳,颇引人注目。
题刻“劳劳何为”。在“观海”之北,字面朝天高于视线,游山者难以发现,字径10余厘米,海城陈亚兴书。
陈兴亚,辽宁海城人。据说又名:陈亚卿,字:介卿,又叫:梦歙山民
于1933年游崂,著有《齐鲁游记》。其在游览崂山巨峰时曾题有“惟此独尊”、“原泉”两款石刻。
据有关资料记载,陈兴亚,1882年生于辽宁海城县腾鳌堡永安村,1905年考入日本振武学校陆军宪兵练习所士官班,1907年毕业回国,1917年任京师宪兵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陈兴亚因为是东北人,投靠了张作霖,出任国务院咨议兼京师宪兵司令。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败回关外,陈兴亚随之回到东北,出任东北宪兵司令。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入关,陈兴亚调任京师警察总监。
1927年4月6日,陈兴亚亲自指挥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致其被害。陈兴亚则因此升为陆军中将。“九·一八”事变后,陈兴亚辞去宪兵司令职务,任北平绥靖公署参事,不久即在北京闲居。北平解放前夕,他见大势已去,悄悄逃亡到上海,隐姓埋名。
1950年1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匪、特务、反动会道头子和反动党团分子,并鼓励群众揭发检举。当时北京市公安局正在积极追查杀害李大钊的凶手,不久,陈兴亚就在上海被群众揭发举报。当地公安局立即实行了抓捕,陈兴亚是李大钊一案中第一个伏法的罪犯,经过两地公安局的交涉,他被押往北京市。1959年死于北京。终年77岁。
题刻“山海凌云”。北上近青山口,在山路之西,宣统二年(1910年)曾任四川、云贵、两广总督岑春煊书。
岑春煊丢官后,来到崂山在太清宫住下。与道士韩太初会面时,两人交谈甚欢。于是岑春煊作词,韩太初谱曲合创了《山海凌云》古琴曲,又即兴挥毫书“山海凌云”镌刻于石,立在太清宫至垭口的山径旁。
诗刻“钓鱼台一字歌”。文为“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末署“大谷子,宋绩臣”。诗刻于太清宫东南至八仙墩之途中,海中有礁石如台,于平整处镌之,字面朝天,须俯视,镌刻年代及书者不详。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