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挑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造成严重的教派流血冲突,最终导致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期间,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流血冲突,50多万人惨遭杀戮,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主张教派团结和“非暴力”原则的圣雄甘地也被狂热的印度教教派分子杀害。
印度的宪法规定印度是一个世俗主义国家。尼赫鲁政府提倡世俗主义,承认各个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各宗教一律平等,和睦相处。然而,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教派主义的幽灵一直在印度古老的土地上徘徊,教派冲突持续不断。印度教徒不仅与穆斯林不和,与锡克教徒和基督教徒也势不两立。1984年10月13日,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被其锡克卫兵刺杀,引发全印大规模的印度教徒袭击锡克教徒的骚乱。近年来教派冲突规模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细究起来,主要有几个原因:
1.宗教信仰的不同引发冲突
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次大陆的古老宗教,伊斯兰教则随着穆斯林的入侵而传入印度。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在信仰、法律、道德标准、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同,甚至截然对立之处。如印度教崇拜以三大神为主的众神,伊斯兰教崇拜安拉。印度教徒宣扬轮回转世和解脱,伊斯兰教宣扬“末日审判”。这种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是教派冲突的重要原因。
2.国际形势的变化刺激了教派主义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蔓延,使印度教徒有一种危机感,刺激了印度教教派情绪的增长。冷战结束后,两大营垒的对抗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淡化,民族和宗教争端成为日益突出的热点问题,这种国际大背景的变化为印度教教派主义情绪的蔓延提供了温床。
3.教派主义组织有意识地煽动人们的教派情绪
印度教教派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世界印度教大会”,为了扩大影响,利用罗摩庙-巴卑尔清真寺大做文章,推波助澜,煽动印度教教徒的教派情绪,鼓吹建立“印度教国家”,恢复“罗摩盛世”,导致教派冲突愈演愈烈。
4.教派主义政党有意识地利用宗教矛盾捞取政治好处
具有浓厚教派色彩的印度人民党就是靠打教派主义牌起家的。1982年该党在印度人民院选举中只有两个席位,由于利用罗摩庙址和清真寺之争大做文章,异军突起,获得印度教选民的支持,首先在北方邦执掌权柄,接着又在全国组成联合政府。近年来,以瓦杰帕伊为首的温和派为了照顾其他政党的利益,教派色彩有所淡化,但初衷未改,去年,瓦杰帕依称修建罗摩庙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任务”,引发一片批评之声。
5.政治和经济利益之争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就业、教育、升迁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也是引发双方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派冲突威胁印度的统一和稳定
可悲的是,教派冲突是打着捍卫宗教信仰的名义进行的,当印度教徒袭击穆斯林或者穆斯林攻击印度教徒时,他们认为是为了维护本宗教的利益,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印度近代伟大的哲学家辨喜早就指出:“当原则完全消失、感情泛滥时,宗教就会蜕变为狂热盲从和教派主义。”
教派主义是印度统一和发展的大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是侵害印度社会肌体的痼疾。圣雄甘地和尼赫鲁总理早就认识到教派主义的严重危害,多次谴责教派主义,认为教派主义是“威胁印度生存的最大危险之一”,提倡世俗主义以化解教派冲突。然而,教派冲突的毒汁已经渗透到印度社会的血液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积怨太深,一点火星即可引发熊熊大火。独立以来,教派冲突导致无数无辜平民丧生,造成社会动乱,威胁着印度的统一和国家安定,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印度与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损害印度的国际形象。在今后的岁月中,教派冲突仍会如影随形,拖住印度现代化的后腿。
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阿约提亚是印度教的圣城。数百年来,该城中的罗摩庙址-巴卑尔清真寺之争一直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吵和冲突的焦点。
1528年,莫卧儿皇帝巴卑尔下令在阿约提亚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即巴卑尔清真寺。印度教徒称,这座清真寺建在罗摩庙的位置上,这个地点是大神罗摩的出生地,曾建有罗摩庙。巴卑尔大帝的军队入侵时拆毁了罗摩庙,改建为清真寺。穆斯林认为,罗摩庙址是无稽之谈,罗摩只是印度教神话传说的人物,罗摩的出生地无从查考。早在1855年,印度教徒就与穆斯林在阿约提亚发生冲突,导致75人丧生。这次冲突的结果是在清真寺周围垒起围墙,达成两派教徒可以在不同时间在此地朝拜的协议。
1949年12月22日,几名印度教徒夜晚潜入巴卑尔清真寺,立了一尊罗摩神像。此后,清真寺关闭多年。1986年,巴卑尔清真寺重新开放,这一举动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从开放之日至今,仅在北方邦就发生了50多起骚乱。1990年6月,“世界印度教大会”决定于1990年10月30日拆掉巴卑尔清真寺,重建罗摩庙。为造声势,印度人民党领袖阿德瓦尼开始了行程数万里的“战车游行”,被政府逮捕。印度人民党宣布撤消对维・普・辛格政府的支持,导致辛格政府跨台。
1992年12月6日,十多万狂热的印度教徒手持钢钎、铁镐等,冲破警方设置的警戒线,进入巴卑尔清真寺,将这座著名的清真寺化为废墟。
毁寺事件在全印引起巨大反响,也使世界震惊。为防止事态扩大,当时的拉奥政府采取紧急措施,解散了由人民党执政的北方邦政府,全国戒严,调动军队维持秩序。然而,教派冲突像野火一样在印度各地蔓延,造成3000多人死亡。1994年,印度高等法院裁决阿约提亚的清真寺遗址及周围土地归政府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