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影評
›
《哈洛根先生的電話》影評:你覺得似曾相識,是因為史蒂芬金以前就講過類似故事
《哈洛根先生的電話》影評:你覺得似曾相識,是因為史蒂芬金以前就講過類似故事
《
攻其不備
》的導演
約翰李漢考克
身兼編導二職,並由
唐納蘇德蘭
及傑登馬泰爾主演,改編自
史蒂芬金
收錄於《
如果它流血
》裡同名中篇小說的 Netflix 獨家電影《哈洛根先生的電話》,是一部可能會讓你感到有些莫名熟悉的作品。
如果你是史蒂芬金的書迷應該就知道,他並非那種執著於求新求變的作家。比起題材而言,他更重視角色個性及人物關係,因此就算是基本情節類似的作品,也會由於這些部分的安排,進而使故事氛圍及發展各自不同。
這也正是你或許會覺得《哈洛根先生的電話》有些似曾相識的原因。
事實上,《哈洛根先生的電話》並非他首度以少年及老人之間的友誼,作為故事主軸之一的作品。如果光就改編自他作品的電影來看,像是 1998 年由
布萊恩辛格
執導,布萊德藍佛與
伊恩麥克連
主演的《誰在跟我玩遊戲》,便有頗為類似的架構,只是由於兩名主角具有驚人的陰暗面,因此也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複雜,進而推展出一則黑暗不已的驚悚故事。
《誰在跟我玩遊戲》。
相較之下,由
史考特希克斯
執導,
安東尼霍普金斯
與
安東葉爾欽
主演的《勿忘我》,在角色關係上與《哈洛根先生的電話》則更如出一轍,故事同樣是視力不佳的老人雇用男孩為他朗讀書報,使兩人因此建立起跨越年齡的友誼。就連男孩的家庭狀態也均為單親,使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多了一分依賴與逃離傷痛的調性。
《勿忘我》。
至於《勿忘我》與《哈洛根先生的電話》的主要歧異,可說大多奠基於故事的所在年代。
《勿忘我》的劇情主要發生於 1960 年,藉由美國才剛脫離紅色恐慌時期仍未太久的時間點,展現出由於麥卡錫主義所引發的那種人人自危,社會上缺乏足夠互信的緊張氛圍,也讓單親母親對於孩子的過度操心,以及疑似政府秘密機構的神祕人士成為推動故事的關鍵因素,就此以男孩與老人之間的動人友情,作為一道孩子告別童年,從此邁向成人世界的分水嶺。
《勿忘我》。
而《哈洛根先生的電話》的時間點則近得多,帶領觀眾回到的是智慧型手機才剛上市的時刻。片中哈洛根對網路媒體與智慧型手機的相關評價,雖然全都算是史蒂芬金的後見之明,但其內容卻也還是足以令現在的觀眾看得興致高昂。尤其裡頭與資訊戰有關的意見,更是金多年來始終密切關注,並勇於發聲的一大議題。
《哈洛根先生的電話》。
至於角色情感部分,則是《哈洛根先生的電話》稍嫌弱了一點的地方。
由於本片的故事時間點距離現在並未太久,再加上片中那種回憶往事的旁白語調,也不像原著小說那麼強烈,因此使故事後段,劇情的主要衝突大多來自主角的內心矛盾時,也讓這部電影無法完整呈現出小說裡具有的情緒渲染力,最後則使《哈洛根先生的電話》像是缺乏了足夠強烈的高潮戲碼,就這麼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受。
《哈洛根先生的電話》。
但平心而論,《哈洛根先生的電話》並未太差,至少在主角去上大學以前,劇情都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其中唐納蘇德蘭的演出,更是足以緊緊抓住觀眾目光,使得哈洛根的戲份雖然不多,但也確實給人一種他無所不在,幾乎主導了整個故事的感覺。
《哈洛根先生的電話》。
而在主題方面,《哈洛根先生的電話》雖然與《勿忘我》一樣,都可以算是相當典型的成長電影,但與《勿忘我》描繪出的天真幻滅相比,《哈洛根先生的電話》則像是在討論關於「放下」這回事,並透過與超自然元素有關的死亡事件,一路衍伸到罪惡感與仇恨等心理狀態。
《哈洛根先生的電話》。
有趣的是,關於哈洛根先生的那支手機等描述,除了是超自然元素的主要來源,甚至也與前面提到的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等現代生活型態有所連結,使其幾乎變成一種諷刺性的黑色寓言,描述人的靈魂可以如何被一支小小的手機所禁錮,因此就連這樣的依賴心態,也成為劇情告訴我們理應放自己一馬的事物之一。
說真的,《哈洛根先生的電話》絕對稱不上是相當成功的史蒂芬金電影,像《魔女嘉莉》、《
站在我這邊
》與《
刺激 1995
》這些經典自然不用多提,就連與同樣出自 Netflix,表現相當不錯的《
傑羅德遊戲
》相比,也有明顯的一段差距。
但縱使如此,這部片也還是有著中等左右的成績,至少能在電影前半段營造出足夠的角色情感,並吸引你的注意力,帶來一些值得思考的部份,讓你得以在週末這樣的時刻,渡過輕鬆愉快的兩個小時,因此對於一部串流電影來說,這樣其實也就算是功德圓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