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石蜜商人修道因缘

从前,有一个叫作私诃叠的小国,此国出产多种珍宝,但唯独缺乏石蜜。当时,有位商人运了五百多车的石蜜,预备到这里来贩售,以获取较高的利润。这一天,他来到王宫附近,等待国王的出现。

摩诃卢应供

优婆夷在家中等了许久,心想:午斋时间已过,寺里的僧众怎么迟迟未到呢?于是她开门一探究竟……此时,远方走来一位年老的僧人,他正安详徐步地朝向优婆夷的家门。

商人与罗刹鬼

只见沙咤卢,用淌着黏液的大口,回答:「你好大胆,竟敢从这里经过。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我的地盘吗?」边说边张开像叉子一样的大手,做出拦截的动作。师子见状,退后一步,连忙举起弓箭,「咻──」的一声,快速猛利的箭,射向沙咤卢。

薄拘罗尊者

薄拘罗尊者,在过去世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灭后,曾清净持守不杀戒,并施药给一头痛病僧,由此因缘,九十一劫生人天中,未曾有病苦。

冤冤相报何时了

阿罗汉圣者看见大太太蓬头垢面、憔悴不堪,并试图用手遮掩,于是问大太太:「为何如此?」大太太告诉圣者:「我前后生了七个女儿,都非常黠慧可爱,却一个个死去。最后这个女儿,在要出嫁时也死了!实在令我愁忧悲恼,痛不欲生。」

优波离尊者

为佛陀剃发的那天,优波离的母亲陪着他一块儿去。佛陀的慈悲让优波离松了一口气,不再感到那么紧张。当优波离小心翼翼地为佛陀剃发的时候,站在身后的母亲便请问佛陀:「优波离的手艺怎么样呢?」

十奢王之子

在过去人寿一万岁的年代中,有一位国王名为十奢,十奢王有四位夫人,各育有一子;长子罗摩,勇敢而神武,并拥有一件无刚不摧的宝贝──扇罗,不论是什么物体,只要是有形状的或是能发出声音的,没有能抵挡其破坏的。

猛火中的清凉

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应该买什么才好?此时,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着一个招牌写着「卖偈语」……

阿保托空钵

佛世时,有一位婆罗门生了个儿子,取名阿保,父母请看相师为阿保看相,结果这孩子其貌不扬,无一相好,注定一生薄福潦倒。父母因此对无福的阿保毫不怜惜疼爱,但仍勉强将阿保抚养长大,到十二岁时,父母认为阿保可以独自谋生,而将阿保逐出家门,可怜无依的阿保有家归不得,流浪街头,靠乞讨为生。

忍辱度无极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一户堆满稻草的人家里,一声响亮的啼声划破这万籁俱寂的长夜。「哇!哇……!」一个新生的男孩降临人世。可惜,这是一个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贫穷人家,新生的男孩未曾添加这个家庭任何喜悦。

难忍能忍的须赖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十分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日日寡欲知足,修持梵行,并且时常到僧团当中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久远以前,有一只与众不同的水牛王,它有着庄重的姿态,禀性仁慈善良,富于同情心,品高德重,因此有很多水牛,都纷纷前来归附。一日,水牛王与它的眷属来到一条河边,在这地方有青翠的草可食用,并且地方宽广,能有足够的空间让它们行走,因此便在此安住下来。

有一位大臣犯了过失,国王因此严厉地对他说:「如果你能牵一只没有脂肪的肥羊来,就不治你的罪,如果办不到,就要定你的罪。」聪明的大臣找了一头大羊,每天喂它吃草和谷物,用心的饲养。同时每天也牵三匹狼来惊吓它,使其惊慌恐怖。

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发心远离尘嚣,来到邻近河边僻静的森林,独自一人于树下静坐,心中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不过这位比丘,身虽处于僻静的林中,过着寂静的生活,外表看似无求,但心中的欲望总是蠢蠢欲动……

贪迷世宝堕牛身

过去,有一对兄弟,家财万贯,可惜父母双亡,兄弟俩无所依仰,相依为命。然而,虽是兄弟,志趣各异。哥哥喜欢修道听法,而弟弟则坚守家业,喜欢经营世间的官爵俸禄。在他们居家附近,有一间鸡鸣精舍,哥哥专爱去精舍学习佛法。弟弟看哥哥不乐衷经商理财,结交权贵,只知去精舍亲近沙门,心中很不高兴。

伊利沙的奇遇

从前有一个叫做伊利沙的人,拥有万贯家财,富可敌国。但是他的个性却生来悭吝苛刻,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紧紧的守着财富不放。伊利沙的隔壁住了一位老公公,虽然他的家产没有伊利沙那么富有,但是几乎每天都迎宾宴客、大鱼大肉的过日子,总是有往来不断的人潮在他家中出入。

真正的富贵

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修学佛法非常精进,并且还以最好的饮食供养出家众。在他所供养的出家众当中,就有一位已经不受生死轮回、解脱自在、得知宿命的阿罗汉圣者。

阿难与摩登伽女

佛陀的侍者阿难一日持钵行乞,看见一位女子在水边取水,阿难慈悲为了让这位女众有种福田的因缘,因此走上前向其乞水。这位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一见阿难相好庄严,遂生爱慕之心,回家告诉母亲:「刚才在水边,遇见一位名叫阿难的修行人。母亲,我见他长相极为庄严,决定今生非阿难不嫁,您一定要帮我。」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罗阅只国的一富商家,生有二子。弟弟长大后与哥哥共同经营家中事业。哥哥喜欢上一长者家的女儿,但由于她年纪太小,虽然哥哥派人前去提亲,但长者并未答应。哥哥在失望之际,全心全意投入事业,多年远赴他国从商,与故乡没有只字片语的联络。

莲华女悟无常证果

佛陀住世时,有一女子名为莲华,姿色端正,艳若桃李,因此王宫贵族无不趋迎亲近,为之流连倾心。但是莲华宿世善根深厚,对于这种急管繁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日子渐生厌离,因而决定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度众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进,一路上庄严的队伍,吸引了大批群众前往顶礼供养。乞食毕,佛陀与五百比丘僧于摩竭国界边缘的一片树林下歇息用斋。结斋后,佛陀上座为弟子们说明此次至摩竭国的因缘。

阿育王与龙王

从小生长在皇宫的阿育王自出世以来,便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大小事情皆有侍臣奴婢为他用心打点,乃至于成年后登上王位建立孔雀王朝,带领军旅南征北讨,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各地之大小国王亦伏首称臣,方圆二十八万里内尽是阿育王的属地。

婆罗门寻子记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年迈得子。对于这位独生子,婆罗门甚是爱怜,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心希望聪慧的儿子继承家业,光宗耀祖。可惜好景不常,这孩子在七岁时因病骤逝。老婆罗门伤心欲绝,连续数日都伏在孩子的尸身上痛哭……

毘舍离之子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为毘舍离的妇人,不仅智慧出众且具贤德,又十分敬信佛法,常恭请佛陀及其弟子来家中供养。当时的国王──波斯匿王,非常赏识她的贤明与智慧,因此以兄妹之名相称。毘舍离生了三十二个儿子,个个相貌端正庄严、挺拔勇健,超绝群伦,所娶妻子皆是国中豪门贤俊的女儿,全国人因此对他们非常敬畏。

长者夫妇造塔生天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中有一长者,非常恭敬三宝,平日不仅广建塔寺,且常供养三宝。一日,长者突然生病,数日后便安详舍报,往生忉利天享受天福。其妻由于思念长者,每日忧愁苦恼,为排解相思之苦,决定承继长者生前的心愿,继续修建塔寺。

为情堕妇鼻中虫

过去有一位优婆塞,持戒严谨,精进不懈。有一天,这位优婆塞生了重病,群医皆束手无策。眼见优婆塞已命若悬丝,他的妻子非常地悲恸,依依不舍地对优婆塞说:「我们夫妻多年,一向感情和睦,现在你被病苦折磨,命在旦夕,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你受苦,却无法为你分担,减轻痛苦。

日难王弃国学道

过去有一摩天罗国,国王名叫日难,常自思惟︰「这个身体终有一天会毁坏,纵为一国之王,终究难逃无常生死的逼迫,王位又有何值得珍爱?」于是,放弃荣华富贵,独自一人到杳无人烟的山中修行,每天只吃一钵的食物,就这样独自居住在山林约三十年的时间。

太子割肉济亲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罗阇,统领了六十个小国。罗阇王有三位太子,各在国中作小国王。有一大臣名罗侯罗,心生恶念,想杀害罗阇王及二位太子。罗阇王最小的儿子也在边疆作小国王,性情调顺善良,连天神都心存敬畏。

信敬礼佛升天缘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住着一位深信佛法、精进用功的长者,这位长者每天一定到精舍听佛陀开示。长者的妻子看他天天都往外跑,心里面就产生疑惑,到底先生在做什么?为什么每天都出去?一出去总是在外滞留好一阵子才回来,难道是……

蜜蜂王的巧智

过去久远劫前,在一切度王佛弘化的时代,有两位比丘,一位是精进辩比丘,一位是德乐正比丘。那时,一切度王佛正在宣说无上甚深的佛法,法会上聚集的大众,上至诸天天人,下至大地一切众生,都前往聆听法要,会场充满了祥和与光明。

求不死之火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的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

酒瓮中的假相

有一位富家子迎娶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为妻,这位新嫁娘不仅是温柔可人,而且体贴、贤慧,小俩口相敬如宾,过着人人羡慕的日子。一天中午,年轻的富家子坐在餐桌前,望着美丽贤淑的妻子,一时兴起,想与爱妻小酌一番。妻子知道丈夫的心意以后,就亲自到酒窖去取酒。

叔离比丘尼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舍卫国中有一户富豪人家,他们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这位富豪的女儿生得相貌庄严、端丽,最奇特的是,她一出生时身上就裹着一件雪白的柔细软毯,所以双亲特为她取名为「叔离」。

老比丘得四果缘

有一位老比丘,已年老衰弱,神智愚昧、胡涂。他见年轻的比丘们谈论种种佛法,听闻到证得四果罗汉的殊胜,心中生起羡慕与景仰……

除粪人尼提

在佛陀住世的那个时代,舍卫大城中有一位贱民,名叫「尼提」,因为种姓卑贱,只能为人做除粪的工作以养活自己。这一天,佛陀在只洹精舍中,观察到除粪人尼提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带着阿难进城,要来度化尼提。

刘宋文帝元嘉十二年(西元435年),梵僧求那跋陀罗法师经由海路到达广州,曾于制旨寺创建戒坛,并且立碑预言:「以后将有一位肉身菩萨于这个戒坛受具足戒。」到了梁朝天监元年(西元502年),梵僧智药三藏法师从天竺国带来一棵菩提树,栽种于这个戒坛旁边,并且也预言……

玄奘大师幼年时就聪慧好学,而且家学渊源,少年出家后更是勤奋用功,十三岁就能登座于大众前复讲经论。在博览各家宗论典籍时,发现各宗所说,彼此不一,于是与兄长长捷法师参访四方宿德耆腊,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

慈悲化鲸度众生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一位商人,名叫贫窭,他经常在国与国之间做买卖。这一次,贫窭与一群好朋友们又乘船远至他国去做生意。在海上航行的途中,贫窭不时来到甲板,站在这里透气,当贫窭望向海洋时,忽然见到海中的大鱼追食着小鱼群,只见大鱼群快速的张开大嘴不断的吞食着……

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清风微拂的夜晚,一只庄严的六牙白象,出现在迦毗罗卫城摩耶夫人的梦境。白象在祥柔的毫光与天籁乐音中,从兜率天缓缓而降,进入摩耶夫人胎中;吉祥庄严的梦,正预告着三界导师的降临。

只树给孤独园

这林园的地是须达所供养,林树花菓是属于只陀所供养,二人同心设立精舍,应名为太子只树给孤独园……

树神欢喜供佛

悉达多太子经过六年的苦行,渐渐明白苦行并不能令自己解脱。执着身苦,意味着自己还不能忘却身体;以为身苦才是修行,这也是执着与分别;真正的道是应该超越苦乐两边、超越一切的,这念心不能超越一切,又如何解脱?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迦罗越很想能有如文殊菩萨一般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求文殊菩萨现身,为他加持。

一无所有的贫女难陀,生活总是在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中度过,贫乏困顿的命运,使她必须借着乞讨过生活,生命对她而言,只有卑微与贫贱,以及毫无希望的明天。然而,一个因缘改变了她……

佛度毘低罗

护法护教的须达长者,不但布施只树给只园精舍,平日也虔诚供养僧团饮食、医药等一切所需。但是掌管仓库的老奴婢毘低罗,却悭贪不舍,不信佛法,对经常来化缘的病比丘,感到十分厌恶。

一日,只洹精舍的比丘们,如同往常要到城里托钵,由于未到中午时分,进城尚早,于是借坐外道的讲堂稍作休息。此时讲堂中的外道们正不停的互相争辩着,「我讲的才对,你哪懂得什么是法?」「你这么空洞无知!哪听得懂我这深奥的道理!」彼此舌枪唇战,互不相让,被中伤了,便回以更毒的狠话。

佛陀时代有一位普达王,每逢六斋日便奉持八关斋戒,并至高台遥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顶礼。但他的臣子们从未听过八关斋戒,更不知有圣者佛陀的存在,对于国王这样的举动,感到非常怪异,私底下议论纷纷。

如是因如是果

在佛陀时代,某日,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听见自己的左右两位侍卫官正在争论著,其中一位说:「我是依靠国王才得以活着」;另一位则说:「我没有依靠什么,完全是随着自己业力所牵引而活着」,国王听了这番对话后便沾沾自喜,骄傲地以为是自己的威德服人,准备赏赐那位依靠国王而活着的人。

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心地仁慈,爱护百姓,同时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不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广修布施供养,还经常亲近佛陀,听经闻法,是当时佛教的大护法。波斯匿王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善光不仅长得十分庄严,身上自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明,且聪明柔顺、智慧过人,因此皇宫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妇更是对善光疼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久远劫前一位善根深厚的太子,名叫昙摩钳,他好乐善法,派人四处寻觅懂得佛法的善知识,却苦无所获。天帝释知道他的愿心,想试验他的发心是否坚固,于是化作凡人优塞来到王宫,表示能解佛法。太子得知立刻出迎,顶礼接足奉为上座。

在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对佛法不但具有相当的信心,而且发心非常广大。所以在一天当中,建造了八万座佛塔。国王不仅仅是建塔,每天还虔诚供养许多位法师,并恭请法师开示说法,如此日复一日,从未停止过。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居办道,有一天佛陀举止安祥的走向法座,此时弟子们无不以恭敬期盼的心,准备聆听佛陀的慈悲教诲。佛陀低垂着慈眼,对弟子们说:「我今天将要到忉利天,利用结夏安居的因缘,为往生忉利天的母亲开示佛法,大众亦可跟随至忉利天闻法。」

从前有二位菩萨行者,非常仰慕诸佛难行能行的行谊。他们经常一起修行,或是诵经、反省检讨、观行及禅定。只要听说有不知道佛、法、僧三宝的国家,就发心去开导,并教化他们行六波罗蜜。

久远劫以前,有一位婆罗门,住在深山峻岭中用功,精进修道,不犯诸恶,心中慈仁护念一切。有一天,婆罗门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一只刚刚生产完的老虎,瘦骨如柴,既没有力气去觅食;也没有办法产生乳汁来喂育幼虎,只好吃它刚生下的一只幼虎充饥,才能哺育其他幼虎。

鱼腹子重姓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里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太太终于怀孕,十月足胎,生了一个健康、庄严的男婴。

悉达多太子独自来到距离尼连禅河约十里远的一棵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头上,敷放吉祥草、设菩萨座。太子在菩萨座上,与古佛相仿,面向东方跏趺而坐,并发誓言:「如果不成佛道,终不起于此座。」

慈悲的鹿王

很久以前,如来曾为鹿王,身毛五色,体型俊雅,统领着上千只鹿群。一次,一位国王出门狩猎,鹿群受到围捕四处奔逃,死伤惨重。鹿王看见这种情形,心中非常悲痛,于是……

老妪的清净供养

佛陀带领阿难及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时,一日,朝着一座城市前进。而那城主早已耳闻佛的事迹,并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那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想到这里,城主心理不免担忧,于是……

一碗油的启示

佛灭度一百年以后,有一位南瞻部洲的大导师,名叫优波鞠多。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世尊。优波鞠多尊者想要知道佛的容貌以及威仪,就想到了这位比丘尼可以帮助他解答疑惑。

从前有一位在深山苦行的行者,每天靠着野果泉水来充饥裹腹。由于不断地精进用功,所以身心清净,烦恼消除,一切诸天鬼神都对他非常赞叹和恭敬,连带着整个国家,也都因此富饶安乐,风调雨顺。

行菩萨道的象王

久远劫前,在一处边地的森林里,住着五百只大象,群象之中,有一六牙大白象王。象王志向高远,虽处象类,心中了知有佛、法、僧三宝,常自皈依三宝,时时弘慈济众,并发愿要成佛度一切众生。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家修行。哥哥精进勤修种种法门、持戒清净,不多久便证得阿罗汉;而弟弟生性聪明,广学多闻、精通三藏,所以,被当时的宰相礼请为国师,而且宰相拿出很多的钱财,请这三藏法师代为盖一座寺院。

对于提婆达多而言,名闻利养有着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提婆达多的心中,对于佛陀未能将僧团交付给他统理这件事情,始终耿耿于怀。他并且顽强地认为:只要佛陀死了,他就有机会成为新佛,不但可以得到和佛陀一样的丰厚利养,还会受到众人的恭敬围绕。于是,提婆达多处心积虑地设计种种谋略来戕害佛陀。

烧身供养的兔子

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一位舍卫国长者的儿子跟随佛陀出家修行。这位比丘,平时只喜欢亲近村落与俗家的眷属们来往,他不喜欢读经,也无法适应僧团中的生活,使得同在一个僧团的比丘们为他感到非常地惋惜。

猕猴与猎人

过去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更有着出众的智慧,同时心中时时怀着普济众生的悲愿。

说话的艺术

舍卫城内的大长者家,近来喜气洋洋,好事连连:长者的商队入海采宝满载而归;国王封赐土地;夫妻喜获麟儿;而且恰逢比丘僧前来应供。 比丘用斋毕,上座长老舍利弗如法咒愿功德主,高声唱诵道 ──

舅父沿着约定好的路线,披星戴月赶路。终于在海边追上了少年。他贪婪的心充满紫磨金盘的影子……

持戒的功德

噉人鬼每说一戒,女子便听受之,直到说到了第五戒,女子皆是心执口诵;在瓮中的男子也随之听受五戒。天帝释得知这二人的心已皈依于佛,便遣五十位善神拥护两人,于是噉人鬼便离开了。

化妆的比丘尼

既已出家,就该好好的持戒修慧,为什么还要贪着非分之财?这不也是颠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