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简单来说,这个华藏世界指的就是无限的宇宙,包藏着多层次的世界,次第布列。人类居住的娑婆世界,则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摩尼王莲华幢上的普照十方世界种的第十三重,对于整个华藏世界来说,犹如沧海之一粟。

毗卢遮那佛,便是整个华藏世界的教主。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他与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佛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佛有“三身”,亦即法身、报身、应化身了。

一、法身——又名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佛教以佛法为真理,本是抽象的理论,这种抽象的理论被赋予一个客体化的身体,称为法身。法身虽则名身,但它只是佛法的代表或象征,是一种永恒而普遍的存在,无形无相,不可名状,不可思议。人们平常眼中所见的佛的形象,心中所想的佛的形象,都只是佛的应化身,不是法身。

二、报身——法身所代表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起,成就的妙功德身。佛在过去世经过修持诸功德,才终于证得究竟佛果。过去世以佛法为因,修持成佛为果报,这个修持而得的果报之身,就叫做报身。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一般来说,报身指佛身的诸种相好和佛土的严净美妙。

三、应化身——佛的报身本是一个,只是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业力有别,喜乐各异,所以所见佛身千差万别。佛为了普度众生,便在众生之中随缘教化,应机显现其身。应机显现之身是不固定的,千变万化的,这种佛身称为“化身”,或称“应身”,或称“应化身”。

若将三身的关系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法身好比月亮本身,是一切光明和投影的究竟本原;报身好比月光,清净湛然,相续不断,永远享受广大法乐;而化身好比水中月,有千处的水,就有千个月影,千江有水千江月,随缘应化,教化众生。

若论三身对应的具体名称,则法身佛名毗卢遮那,翻译为遍一切处;报身佛名卢舍,翻译为光明遍照;我们娑婆世界示现的应化身佛名释迦牟尼,翻译为能仁寂默。

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是世间的圣人,在南阎浮提这个娑婆世界教化众生,为报身卢舍那佛无数化身中的一种化身,这并不难理解;而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只是佛法的象征,一般是不能限定在某个具体的佛身上的,即不能有固定的形相,为何又说他是华藏世界的教主呢?

其实,毗卢遮那和卢舍那都是梵文Vairocana的译名,只是《华严经》的不同译本,两者只是译名不同罢了:在晋译的六十卷《华严经》中,译为卢舍那佛,而在唐译的八十卷《华严经》中,则译为毗卢遮那佛。更何况,佛的法身与报身本就是二而不二的,因此我们在“华严三圣”中所说的毗卢遮那佛就是卢舍那佛。

具体到“毗卢遮那”和“卢舍那”所代表的含义,无论是遍一切处,还是光明遍照,都包含着周遍一切、无所不照的含义。不同于太阳,只照白天,不照黑夜;只照表面,不照内里;乃至照耀东半球时,便不能照西半球,照耀西半球时,也照不到东半球。毗卢遮那佛所代表的佛法智慧、功德是普照一切的,乃至这一切都是毗卢遮那的示现。

整个华藏世界不过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飞禽走兽、春兰秋菊,一切现象都是佛体,一切声音都是佛法的狮子吼,一切诸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华严经》就这样智慧地用毗卢遮那佛的形象,将深奥难懂的法身之理通俗化、形象化,以便于众生理解,并生起信心。

— 往期回顾 —

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

拜佛有2个“不求”,不能不知道!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早已把方法传授给我们

佛教生活观:少欲知足,崇俭戒奢

中考考前必读!如何才能得到加持?

如何训练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错误迷谬,简直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无遗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