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一处书香清幽之所在。三年多的时光里,这里带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徜徉于书海之中的快乐和服务于读者的满足感。经过历练之后方才懂得,让我懂得成长的意义。
儿时喜与书为伴,在心中上图便是那无法穷尽的知识的海洋,可惜为数不多的印象却早已模糊。再次走进上图是2005年年初的那个冬夜,我是在归家途中顺道去上图拿讲座票。这是一个难得一遇的雪夜,走在路上,雪花还在漫天飞舞着,伞上已积起了一层薄薄的冰晶,鞋子触到地面的冰雪发出清脆的响声。踏上层层台阶,往前行进,仰头望去,云层密布在空中,月亮挂在云端,把清澈的月华泻在知识广场的那片空地上。馆内正亮着些许灯光正如星光点点,非常柔和,灯下伴着爱书人的执著梦想和悠长岁月。望着这一切,内心会很宁静,是一种无瑕的美,在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的一隅,我寻求到了一份诗意的浪漫。
当时已六时许,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已下班,空荡荡的总咨询台桌面上散落着几张讲座票。从此这方小小的总咨询台给了我许多温馨提示,我沉浸在讲学的氛围之中,觉得收获丰硕。直到有一天,在总咨询台上拿到一本湛蓝色封面的《上图导航》(2005年第4期),打开浏览,只见扉页上两行醒目的标题:《在知识的殿堂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上海图书馆面向全市招募志愿者》,细看过内容之后,我的心为之一动,因为这正是长久以来我希望做的事情。
翌日,我便拨通电话报了名。面试被安排在2005年5月21日(周六)上午9:00,地点是上图西门的三楼音乐欣赏室。当天,若大的房间里20余人正耐心等待着面试。因为热爱,使我们这群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我只记得面试时上图老师问我的那句话:你来做志愿者会不会有家人反对?我回答:我非常希望成为志愿者。一周后[2005年5月29日(周日)下午2:00]我被应邀参加了在上图四楼多功能厅举行的“共享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会上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首批上图志愿者成员进行了宣誓仪式。誓词是这样的:“我愿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以我的热情和智慧,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而无私奉献。我将遵守纪律、热忱服务,努力维护志愿者的美好形象。”直到那一刻,我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所愿。
我既是一位读者,也是一位引导、帮助其他读者的读者。我又多了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的机会,我有幸走入这片书海的深处,一探究竟。我被分派到的第一个岗位是在一楼的外借处做整书上架的工作。第一个环节便是熟悉工作内容。岗位培训当天下午,我们一行小分队被浩浩荡荡的带到外借处。这是馆内读者人流最多、工作量较大的一个部门。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还藏有很深地学问,需要极度的耐心和细心去慢慢摸索。代教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极为和善的长者。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外借处的概况:整书上架的基本流程,书籍的排列顺序,书籍的分类情况,注意事项等等。边走边按部就班的演示给我们看,不辞辛劳的游走在各个书架间,还鼓励我们随时提问且为我们答疑。随后,推了一车读者已归还的书再实地操作一遍给我们做借鉴。再者,是一一个人来,老师站在一旁审查,有纰漏之处以便及时指正。渐渐地,我发觉自己正处于一个温暖的大集体之中。每回外借处的老师都会把最轻最少量的书籍分配给我们上架,当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既有的工作量后便会主动来帮我们的忙,空暇时间则会与我们促膝交谈,尤为亲切,甚至小到在不经意间会说句:“这本杂志的页面很锋利,小心划破手”这样暖人心的话。在这个强调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我却能在上图感受到一份舒缓的和谐。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那个大汗淋漓的夏季,凉鞋蹭在大理石地面上急促的行走,时而上架理书,时而引导读者索书。第一次完成志愿者的任务回到家时,双脚已是发酸发麻,几乎站不起来了。我在内心对自己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心智的磨砺?一定要坚持。一日,一位姓章的老师问我:你多大啦?我答:十九岁。她便说道:我在这里(外借处)工作的时间比你的年龄还大。这句话久久地盘桓在我的脑海中,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重新思考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意义。一种默默无语的付出,一种踏实肯干的精神,无论历经多少时间的冲刷,依旧亮丽如初。可我还得为它找一个注解。不久以前,我从典藏部做完志愿服务出来,经过狭长的走道,闻听一位读者这样说:往常索书有时要等半个小时,今天十分钟就拿到了,这么快!听到这句话,我会心一笑。这正是我们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因为我们所付出的一点点努力,只要读者感到满意,只要读者觉得比以往更快捷方便,我们便会心满意足,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难忘那些和我一同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可爱的朋友们,难忘同他们走过的每一个日子,每一次短暂的相处,我都铭记在心。是他们让我懂得有些事情需要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才更有意义。因为某些原因其中一些朋友已经离开这个团队,但至今我仍与这些朋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友好的往来,则是我们以往情谊的延续。我有幸与他们相遇,更庆幸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诸多可贵的品质。
或许有人会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付出的比得到的要多,而我却想说做一名志愿者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因为我从中找到了个人的价值,给予自己一个充分成长的机会。每次来到上图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三年来这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硬件设施软环境都相应的提升。可是也有不变的那一部分,每回来我都依稀见到那些熟悉的面庞,关切的话语依然温暖如初。顿时我的心底泛起一片涟漪:这并不是已经流逝的风景,而是一片开不败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