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长宁区在线新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充分发挥长宁区数字经济基础优势,抢抓后疫情时代在线新经济风口,推动长宁区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新高峰、新标杆,根据《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1、在线新经济规模实力强劲。长宁区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清晰的发展脉络。早在2000年,长宁区就率先提出“数字长宁”战略,并不断推动升级,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数字长宁”到全市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长宁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丰富的应用场景支持、多样化政策和制度创新扶持,促使在线新经济企业在长宁蓬勃涌现,电商平台头部型企业日益壮大,5000多家互联网企业和2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集聚长宁,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在全社会运用显著提升,在线新经济迅猛发展,产业集聚态势愈加凸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在线新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在线新经济企业实现全区税收117亿元,同比增长5.6%。

2、头部型企业领跑优势凸显。长宁区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平台经济、在线文娱、生鲜电商、无接触配送和在线教育等领域,积极发挥各自领域特色优势,带动区内企业加速发展,培育在线经济新动能。目前,全区拥有亿元以上交易平台达17个,电商平台交易总额在全市排名第一。两家头部企业进入2019年工信部《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强榜单》前20名,其中一家企业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网站成交金额超千亿元的门槛,并位列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四强。此外,长宁区还集聚了多家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目前已形成16个在线新经济企业系。

3、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长宁区拥有丰富的在线新经济载体资源,依托中山公园商业中心、虹桥国际贸易中心、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三大功能区,推进“虹桥智谷”品牌建设。在东、中、西部打造中山公园数字金融城、虹桥国际时尚圈和临空总部新高地,形成了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新微智谷、缤谷人工智能大厦、东方国信跨国企业(总部)科创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携程智慧出行产业园等15个特色产业园区。

4、高能级功能型平台加速集聚。一直以来,长宁区注重集聚和培育在线新经济高能级功能平台,增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集聚和辐射能力。长宁区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高品质金融科技功能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区,推动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生态建设并进行全国布局。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在长宁成立并入驻、新媒体人才(长宁)培训基地成立。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苏河汇全球共享经济数字贸易中心、携程智慧出行产业园被授予虹桥商务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首批承载平台。同时,区政府与联影集团签订《上海联影医疗集团长宁大健康产业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动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链在区内集聚发展。

5、应用场景丰富多元。长宁区一贯鼓励并积极推动智慧政务、智慧商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项目建设。依托行业领军企业技术优势,我区建成了全国首个全区性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平台。探索智慧教育领域平台建设,推动学校与人工智能企业对接,推动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在学校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服务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动区属医院及卫生机构应用场景的开放,探索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在医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推广。积极推动北新泾街道建设AI+社区样板工程,并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获得了广泛好评。

(二)主要不足和短板

尽管长宁区具备发展在线新经济的产业基础、载体资源、营商环境、人才制度等综合优势,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尚存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和布局规划。一是在线新经济产业规模和贡献尚待扩大。我区具备发展在线新经济的产业基础优势,但总体产业规模还有待扩大,头部企业还需进一步集聚。二是空间布局尚待优化。长宁区在线新经济产业布局还较为分散,品牌园区少,在强化产业服务、优化产业生态方面考虑不足。土地资源紧缺,无法满足快速成长的在线新经济企业大规模办公需求,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偏高也制约创新企业发展和人才集聚。三是新兴领域发展相对滞后。长宁区在线新经济企业集聚在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及信息服务领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热点方向上,尚未形成大中小企业活动融合的生态,领军企业较少,与浦东、徐汇等区域仍有一定差距。四是产学研联动创新有待挖掘。长宁区区域内集聚了中科院微系统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校资源,但企业与机构之间的研发创新合作,科研院校本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发展,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相关潜力都有待进一步挖掘释放。同时对在线新经济发展形成支撑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平台建设方面与部分中心城区之间存在差距。五是制度供给尚不匹配。目前区内政策和制度供给还未能充分适应在线新经济发展特点,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在行业准入方面还存在监管障碍,制约了产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市场资源优势、数据资源优势、场景资源优势、产业资源优势等尚未充分释放,有效转化。

(三)面临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信息技术渗透,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度变革,催化在线经济、云经济、到家经济、无接触经济、直播经济、流量经济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在线生活等得到了应用普及。同时也加速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智慧物流等数字信息化应用。上海市抢抓在线经济风口,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传递出打造在线经济“新高地”的愿景。长宁作为上海主城区,拥有稳固的在线新经济产业基础、丰富的城市和生活应用场景,有基础有能力在全市推动在线新经济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对接落实上海市发展在线新经济“四个100+”行动目标,充分发挥长宁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加快发展线上新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点,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促进长宁经济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发展目标

积极把握AI赋能、5G提速、区块链增信等智能交互技术快速发展契机,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长宁多年发展积淀的数字品牌,巩固长宁在线新经济在上海市第一梯队的地位,力争品牌积淀最深厚、头部企业最集聚、行业生态最丰富、发展环境最包容、创新浓度最强、场景应用认同度最高,打造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标杆区、智慧城区建设的样板区、智慧生活实践的最佳体验区。到2025年末,努力实现在线新经济领域“十”“百”“千”“万”“亿”的发展目标。

“十”——培育、集聚10家进入权威榜单、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进一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竞相成长、蓬勃发展的良好数字产业生态。

“百”——培育、集聚100家具有相当能级的创新型企业。聚焦培育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千”——营造1000个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重点支持智慧政务、智慧信用、智慧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体育、智慧零售、智慧餐饮、在线专业服务、数字货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应用场景,推动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优的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万”“亿”——推动10000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集聚2-3家万亿级市值/估值或万亿级GMV的龙头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发展重点领域

1、做强综合电商平台。支持龙头电商平台、中间商通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科学布局等方式,延伸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促进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凸显综合电商平台集聚优势。

2、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引导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发展壮大,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开展数字化改造,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水平提升。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工业生产制造过程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一批专注工业制造业信息化平台的优秀创新型企业。

3、推广远程办公模式。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提升远程办公、移动办公比重。支持企业以弹性工作制度、灵活办公方式满足协同办公需求和“云会议”“云签约”“云招聘”等拓展需求。依托专攻远程办公深度垂直服务的企业,协助企业用户完成数字化系统搭建,实现劳动资源优化与生产效率提升。

4、强化在线金融服务。坚持差异化发展,依托长宁金融园、西郊金融园,鼓励引进或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区在线新经济优质企业。鼓励金融科技企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融业务领域提供新模式、新应用及新服务,助力传统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依托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项目、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军企业、保险服务综合平台等一批主体,加快“区块链”优质企业集群汇聚。

5、深化发展在线文娱。深化“互联网+文化”业态发展,依托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区内综艺制作、视频服务、在线阅读、动漫游戏等产业做大做优,带动数字出版、智慧广电、网络文学、在线健身等新型文娱业态在长宁发展集聚。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实现智慧体育、数字体育的转型发展,着力引进用户多、影响力广的电竞赛事,推动相关企业在长宁发展。

6、创新发展在线展览展示。推动各类专业化会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化会展场馆建设,放大“6+365”进博会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效应。深入推进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探索发展数字时尚,激发时尚消费潜力,支持举办上海时装周MODE订货会,打造“云逛展”“云订货”等新模式。支持企业围绕市场新变化、新需求,推进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加快利用VR、AR、5G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内容生产,打造沉浸式新型在线产品。

7、拓展生鲜电商零售业态。瞄准新消费群体数字化、社群化、场景化等新需求,支持生鲜电商企业开展业务创新,发展智慧零售、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零售市场向社区下沉,鼓励智能贩售企业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支持智能售货机、无人便利店、无人自助咖啡机、无人回收站、智慧菜场等智慧零售终端布局长宁。鼓励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联动融合,推动实体超市、便利店等向精品、生鲜、小型、便利、社区化转型,推动传统百货向场景消费和体验式购物转型。

8、加速发展“无接触”配送。探索无人配送新模式,支持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拓展非接触式业务板块,推动物流机器人在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的广泛应用。鼓励物业与物流配送企业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推动社区、园区、楼宇、高校、商圈等区域布局智能储物柜、智能取餐柜、末端配送服务站和配送自提点,推进社区无接触式储物设施共享。支持一批物流行业人工智能企业加快研发物流机器人,助力满足医院、仓储等多场景流通配送需求。

9、大力发展新型移动出行。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场景应用。依托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探索打造集平台、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创新智慧出行产业主题楼宇,加快建设智慧出行产业园,提升示范区智慧出行产业的标识度和显示度。支持航旅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应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航空大数据咨询、智慧机场、“E出行”(全流程出行规划服务)等新业态加速发展。

10、优化发展在线教育。建设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多终端支持的“长宁微视频”平台,为优质学习资源共享提供便利。加大对精品线上课程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集合区内外特级教师和学科专家制作名师课程,推动互联网教育服务和内容创新,实现在线教育优质化。规范线上教育平台,推动在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1、加快发展在线研发设计。全力推进华为-联通人工智能创新示范中心、缤谷人工智能产业大厦、临空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在线研发设计领域的发展先机和经济增量。推进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研发设计中应用。支持开展各类众创、众智、众包、众设的线上创作活动,鼓励发展各种形态的开发者社区。

12、提升发展在线医疗。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鼓励本区公立医院拓展线上医疗服务空间,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打造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试点效应,支持智慧健康企业加快研发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定位手环、远红外线意外监测仪、智能陪护机器人、医疗物流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加强流行病预测与防控、体质监测、慢病管理和疾病筛查,增强公共卫生普惠性。

13、支持其他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在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在线新经济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在线新经济平台建设与升级、技术应用与创新。适时制定出台支持在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政策措施。

(二)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深刻把握在线新经济产业发展趋势,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加强区域资源统筹与联动,切实做好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工作。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在线新经济领域“十百千万亿”发展目标和12个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领军研发企业和创新团队,引导企业规模提升和新业务板块落户。依托在线新经济(长宁)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租税联动政策,持续推进楼宇转化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街镇、中介、政策、基金等积极作用,提升招商合力,进一步提高招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鼓励网络招商、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新型招商方式,灵活运用走出去招商、进博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渠道。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在重大问题研究、共性诉求协调、优化政策供给等方面,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准。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拓展“营商通”平台功能,利用大数据加强企业服务深度,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健全企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领导重点服务、部门专业服务、街镇综合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优化产业链空间功能布局

不断深化“虹桥智谷”建设,依托地铁2号线创新轴串联功能,形成东部创新融合、中部集成应用、西部产业承载的发展空间格局。拓展东部创新策源和研发孵化功能。依托“新微智谷”、华为-联通人工智能创新示范中心、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将东部地区打造成为前沿科技、创新、时尚、场景体验及智能应用相互交融的“创新引擎”。加大与中科院微系统所、硅酸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现有载体的运营和管理,提升多媒体产业园、德必易园等产业载体的创新创业承载功能。打造中部集聚应用示范功能。依托虹桥国际贸易中心楼宇集聚优势与国展中心更新改造等契机,加快布局智能建筑、智能能源、智能交通等应用场景,增强区域数字体验功能。以虹桥商圈为核心,鼓励新零售体验店、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无人便利店、机器人餐饮、智能生鲜菜场等生活应用场景布局,构建智慧生活应用集聚区。支持首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鼓励企业推出具有影响力、能够产生示范效应的深度应用场景。增强西部产业加速与融合发展功能。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促进智能科技、数字技术等向商贸、专业服务、金融等传统产业赋能,向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新型移动出行等领域加速渗透与运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在线新经济产业集群。有序推进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园、携程智慧出行产业园、虹桥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本地头部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产业集群生态与企业融合发展生态,鼓励外资研发中心的本地合作创新和应用转化,将西部打造成为长宁在线新经济重要增长极。

(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构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赋能在线新经济发展。推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实现5G网络的基本覆盖和虹桥商务区、虹桥机场、重点商圈等重点区域的重点覆盖,基础网络设施全面完成IPV6改造。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鼓励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城区建设、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5G应用场景示范集聚化。开通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推进“新设施”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医疗装备、生物制品等先进产业布局创新设施,重点推动AI超算中心、全智能化互联网医疗影像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形成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产业创新设施集群。推进“新平台”建设。高效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等智慧支撑平台建设,推进临空“智慧园区”云平台,全面赋能城区治理能力升级。建设创新平台,推动项目成果进行产业化运用。推进“新终端”建设。围绕新型移动出行,加快神经元感知网络、新能源终端、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生鲜电商零售企业推进社会智能末端配送设施建设,完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推进网络零售等新型商业设施布局,拓展网订店取、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兴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化学校建设,打造教育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在线新经济发展的特点,持续营造容缺、容错、容新的发展氛围,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新经济领域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继续深化互联网案件网上审理新模式,有序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工作向在线新经济领域延伸与覆盖。支持区内在线新经济企业标准化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本市标准化试点项目和引导新经济企业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加快制度引领创新。适时精简一批“在线+”相关行业的行政审批,放宽在线新经济领域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探索更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调整免罚清单适用范围,探索精细治理执法方式,细化行政裁量权。探索在线新经济企业经营场所注册的多样化改革,适应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向在线新经济领域延伸,探索向各类市场主体推广应用“以网址代替地址”工商登记模式。提升政务服务能级。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推进“零跑动”“零材料”办理,提高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推进政务云升级扩容,支撑区级智能分析应用,加强全区各部门网络互通、数据共享的协同体系发展。依托区大数据中心,优化公共数据采集质量,有序推动在线新经济领域的数据开放应用。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关心在线新经济企业成长,听取意见建议。

(六)夯实人才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的发展方向,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在线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吸引核心人才集聚。积极对接在线新经济企业人才需求,推动落实《长宁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以及配套政策举措。综合运用梯度户籍政策,帮助企业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对特别紧缺急需的,纳入特殊人才引进机制。扩大“虹桥(海外)人才荟”实体化布局,深化人才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等服务举措,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围绕在线新经济领域,大力推进高峰人才支持、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开发等计划,以富有针对性、突破性和灵活性的举措,鼓励支持在线新经济领域优秀人才尽展其才。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鼓励在线新经济企业与区内大院大学大所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加强研发创新,推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七)强化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长宁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做强“互联网+”龙头企业集聚态势,坚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落实《长宁区支持在线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重点把握三大板块。围绕企业培育、场景赋能、精准服务等三个板块,支持设立并从事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文化娱乐、金融服务和电商零售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企业、功能性平台等发展。重点聚焦五个一批。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出一批新经济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品牌产品、突破一批创新技术、形成一批制度创新举措,打造更成熟、更高能级的“数字长宁”。重点落实十条举措。持续推动长宁“新十条”惠及企业,争取国家级、市级在线新经济示范引领性项目落地,吸引创新型头部企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优质企业集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围绕五年规划目标,各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围绕在线新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瓶颈,发挥部门间统筹协调功能,加大跨部门、跨层级合力推进解决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探索开展在线新经济统计方法研究,建立与在线新经济相关的统计分类标准、指标体系。

(二)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方资本参与在线新经济发展。加强政银企全面合作,支持在线新经济企业与区域内银行对接合作;吸引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本区,满足区域内在线新经济企业股权融资需求;引导和支持在线新经济企业申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资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

(三)优化载体供给

强化规划引导控制,加大优质载体供给,为在线新经济产业引领项目保障发展空间。推动老旧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引导嵌入城区的存量低效楼宇更新改造,为在线新经济企业营造相对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楼宇服务,提高服务管理和政策供给水平,推动楼宇出租率和税收落地率同步提升。

(四)强化宣传推介

多主体、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政策宣传解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总结推介在线新经济发展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结合招商引资、重要活动等契机,拓展宣传推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