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樟样板区涉及英德市的连江口镇镇区(城樟居委会)、连樟村、下步村、南坑村,黎溪镇镇区(黎溪居委会)、铁溪村、黎洞村、黎新村、恒昌村、松柏村,下石太镇下石太居委会、新联村、高洞村三个镇13个行政村和铁溪林场,共238个自然村,面积471.62平方公里。其中连樟村、恒昌村、黎洞村、高洞村为省定贫困村。
英德连樟样板区2019年12月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交通先行项目组坚定落实《中共清远市委关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和《英德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连樟区样板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交通先行工作方案,按完善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的工作方针,以交通先行为导向,逐步构建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全力推动连樟样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连樟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坚实基础。目前,主动脉省道S382线段路面改造工程、黎溪香炉峡至白水寨农村道路路面改造工程、路面黑底化、亮化工程已基本完工;县道379线黎溪火砖楼至连江口南坑村段扩建工程动工建设 。
一、高规格改造道路主动脉
自2019年广清接合片区被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连樟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后,英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连樟样板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样板区主道路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设定以“三路一桥”为主,延伸“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方案。连樟样板区建设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的引领作用对交通网络进行换血改造。
连樟样板区先后对省道S382线(K43+890~K64+701、K70+900~K74+990)段、黎溪香炉峡至白水寨农村道路、连樟南粤古驿道修复及拓宽项目进行高规格升级改造,目前项目路面、黑底化、亮化已完成升级改造建设,县道X379 线黎溪火砖楼至连江口南坑村段升级改造完成10%。目前已完成的道路主动脉改造,沿线村民无限感慨:“以前的路弯多路窄经常塞车,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晚上根本不敢一个人走路;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宽广的沥青路能铺到家门口,沿线还装上路灯,晚上走在路上就像白天一样。”
主道路的高规格升级改造,奠定了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促进产业不断发展。连樟村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老茶园茶叶加工厂及电商中心项目、无公害豆芽生产线项目、碧乡生态茶园基地等项目进驻样板区,带动7199户农户实现就业和增收;带动吴光亮故居、浈阳峡风景区、大樟沙滩、铁溪小镇、亚婆田·白水寨、连樟村商业街等景区升级改造,带动全域文旅的快速发展,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
二、精准细致疏通道路毛细血管
为实现连樟样板区区域内道路村村互联互通,交通便捷性通达性更趋完善的目标,积极开展样板区“四好农村路”硬底化建设,2020年基本完成样板区内县、乡、村道公路硬底化建设,同时积极发动村民开展村内巷道建设,使样板区内乡村通行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样板区内完成8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精准细致疏通毛细血管的通行“最后一公里”,大大改善乡村道路通行,更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促进农产品及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黎溪大围村白水寨、铁溪小镇人流量显著增加,带动村民相关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三、优化道路网络,补足通行短板
以“三路一桥”为主,根据发展需求,不断优化道路网络,补足短板,陆续推进交通项目的建设,继续发挥交通先行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英德市黎溪白水寨至连樟村段农村道路路面改造工程、英德市县道379 线连江口南坑至水边镇路段路面改造工程、英德市S382线塘旺桥危桥改造工程等3个项目的推进力度;计划启动建设英德市X367线黎溪香炉峡至乐广高速路面黑底化工程、英德市X367线黎溪香炉峡至乐广高速路面路灯安装工程、英德市S382线下太街至S292线路口路面黑底化工程、英德市S382线下太街至S292线路口路灯安装工程、英德市S382线乐广高速路口至连江口桥改造工程、英德市连江口镇江口嘴连江大桥(前期规划)等6个项目的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纵深建设,让通行“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顺。
展望未来,连樟样板区道路完善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后,区域优势将进一步显现,能快速联系广清,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全域旅游竞争力全面提升,吴光亮故居、浈阳峡风景区、大樟沙滩、铁溪小镇、亚婆田·白水寨、连樟村商业街等景区将形成乡村旅游的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