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前三头同盟的短暂复兴

前三头同盟的短暂复兴

3 年前 · 来自专栏 炉边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在前57年年中,三头同盟遭遇了又一场和元老院建制派的对抗。尽管他们成功通过组织暴民团伙削弱了克罗狄乌斯 (Clodius) 的力量,却不愿和他彻底撕破脸皮,从而导致对方有了和贵人派 (Optimates) 合流的机会。与此同时,卡托 (Cato) 也从塞浦路斯回到了罗马,扛起了元老院的大旗。在他的护佑之下,一批元老提出要终止凯撒 (Caesar) 在高卢的总督任期,更令三巨头感到了威胁。于是,三人同意再度举行会面以重整同盟旗鼓,确保自身不要在这样的大变局中失势。

就这样,在前56年四月,手握高卢等地兵权的凯撒率领部队抵达了意大利北部的卢卡 (Luca)——这座城镇是山南高卢 (Cisalpine Gaul) 的最南端;如果再往南走,他就将进入意大利本土,也就是元老院的领地了。在这里集会不仅提供了他们的主场优势,也是对元老院成员的威慑。在士兵的保护下,庞培 (Pompey) 和克拉苏 (Crassus) 也来到了这里同他会面,一同前来的还有元老院中的大多数元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觉没有同凯撒等人正面为敌的资本,仍然决定妥协。作为回报,凯撒也对他们发出了正式邀请,一举一动无不带有极大尊重,希望减少自己远离权力中心时可能遭遇的麻烦。

在会上,三人不仅重申了各自对联盟的忠诚,更共同商定了接下来五年的政治计划:庞培和克拉苏将会利用手中的资源将原定于当年晚些时候举办的执政官选举推迟到次年一月。这样一来,凯撒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完成对手下部队的整合和安排,也可以抽出一部分士兵在投票时赶去罗马,以数量上的优势将庞培和克拉苏选为执政官。在那之后,两人将延长凯撒在高卢的任期,并且为自己定下将来的总督职位,以便于三人在共和国的不同地区积聚力量。与此同时,他们更逼迫克罗狄乌斯发誓不得再与同盟为敌;西塞罗也被告诫不要操纵元老院和骑士们去反对三巨头的政治前景。两人碍于权势上的不平衡,都屈从了这毫不遮掩的威胁。他们的计划进展得十分顺利——到了前55年二月,庞培和克拉苏就获得了五年期的总督职位,前者将负责管理西班牙的丰富矿藏和木材资源,后者则得到了富饶且极具战略意义的叙利亚 (Syria) 行省,圆了他前往边疆作战的梦想。作为回报,凯撒在高卢的职权也延期到了前50年和前49年之交,让他可以放手去处理当地的本土事宜。

这张地图的信息较为滞后,体现的是罗马在东部站稳脚跟前的局势,也体现了亚美尼亚王国的巅峰。不过,其中标明了 Osrhoene (Osroene), Sophene 和 Atropatene 等小国边界,仍是颇有意义的资料。

到了前54年年初,庞培和克拉苏卸下了执政官的担子,开始了总督生涯。不过,庞培仍有管理罗马粮食供应的重任在肩,宁愿待在城里,便指派了几位信任的副使 (legates) 前往西班牙各地全权负责军政事务。相反,克拉苏几乎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早早地赶去了东部前线,准备远征帕提亚 (Parthia), 去领取庞培和凯撒都曾拥有的荣耀——去亲自击败一个强大的敌人。利用他近乎无限的财力,克拉苏组织起了七支军团共三万五千人(这还不包括八千多骑兵)以筹备入侵帕提亚。事实上,在当时看来,至少“天时”是站在罗马人一方的——三年前,帕提亚的前国王 弗拉提斯三世 (Phraates III) 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丧生,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则爆发了对王位的争夺。截至前55年末,其中的 奥罗德斯 (Orodes) 成功将另一位 米斯利达梯 (Mithridates) 赶出了王国,成为了新一任“万王之王”。不过,后者仍在亚美尼亚和巴比伦地区有着一定影响力,在罗马的上一任叙利亚总督 加比纽斯 (Aulus Gabinius, 庞培的老下属)支持下对帕提亚的南部边境发起了进攻。可惜,克拉苏在权力交接后没能及时赶去支援,导致米斯利达梯兵败身死,随之而去的还有罗马建立帕提亚傀儡政权的野望。

至于地利与人和,克拉苏则更是一丝好运也没有占到——当时在罗马东部行省和帕提亚之间横亘着几个小国,包括我们的老朋友亚美尼亚 (Armenia) 和 不起眼的奥斯若恩 (Osroene)。在奥罗德斯看来,这些小国过于接近罗马兵锋,必然难以守住,便只是派了将军 苏雷纳 (Surena) 和一万名以弓箭手为主的士兵前去协助,目的不过是延缓克拉苏的行军速度,为之后的决战提供准备时间。确实,亚美尼亚境内多是山地,而奥斯若恩和南帕提亚则以荒漠为主,对习惯了在后勤范围内作战的罗马军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更糟糕的是,克拉苏信了奥斯若恩 领主 阿里安尼斯 (Ariamnes) 的提议,领兵向人生地不熟的东南方向前进,去寻找帕提亚的主力军团。可是,实际上听令于奥罗德斯的阿里安尼斯却将罗马人引到了荒凉的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北部沙漠之中。最终,在前53年五月的一天,克拉苏的士兵终于在地平线上看到了苏雷纳的军队。那时,他们正在小镇 卡莱 (Carrhae) 的不远处。

就在那时,克拉苏体现出了他缺乏作战技巧和经验,却又好大喜功的弱点。以凯西乌斯 (Cassius) 为首的副将们建议他在附近的小溪边扎营,摆出防御阵势,让士兵休息一天后再战。结果,克拉苏却听从了儿子 普布利乌斯 (Publius) 的建议,决定立刻接战。不仅如此,他更放弃了传统的以骑兵掩护步兵方阵的进攻手段,选择令步兵组成空心方阵,向对方战线压去——这样的做法避免了被包抄(因为空心方阵可以在正面方向上拉得很长),但却牺牲了机动性。卡莱战役的具体进展仍有争议,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不太确定帕提亚弓兵的箭矢面对着罗马盔甲究竟表现如何。可以确定的是,为了对抗这些来去自如的弓骑兵,罗马步兵被迫转换成龟甲阵 (testudo formation) 以防御。这样连环的盾墙确实抵挡住了弓箭的袭击,却使得视野受限,活动不便的方阵成了帕提亚装甲重骑兵 (cataphracts) 的最佳目标,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损失惨重。于是,普布利乌斯便率罗马轻骑兵发动突击,试图近身击溃弓骑兵部队,却遭遇了重骑兵伏击,最终全军覆没。而救子心切的克拉苏更下令全军前进,深陷骑兵包围圈。丧失骑兵部队的罗马步兵完全不是高机动性帕提亚军团的对手,只好趁着夜色悄悄撤退,途中还抛下了伤兵和走散的部队。

绿色者为罗马空心方阵;黄色为帕提亚重骑兵,后方则是弓骑兵。可见,骑兵的高机动性,搭配弓兵的远程作战能力,对于行动较迟缓且缺乏骑兵正面作战能力的罗马军团而言是致命的。资料出处见图片。

第二天,苏雷纳派出使者和克拉苏谈判,同意让他们体面地撤退。作为回报,他提出了让罗马放弃幼发拉底河以东全部领土的要求。实际上这些土地大多在亚美尼亚和东叙利亚境内,并不会对罗马长期利益造成太大威胁。反之,拥有了这些领地的帕提亚则有了和罗马搞平衡的底气,是极大利好。在士兵的逼迫下,克拉苏同意和他们谈判。但是,就在最后关头,不知是帕提亚使团中的哪位扯了一下克拉苏的马缰,导致营地中突发混乱,连同克拉苏在内的罗马将领也大多被杀,麾下的三万多士兵也几乎全部阵亡或被俘,致使罗马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在东方积聚起足够再次和帕提亚对抗的资本。

与此同时,克拉苏的死亡也令三巨头原本还算稳固的结盟出现了一道裂痕。随着凯撒在高卢的崛起,庞培也只能独自面对昔日盟友不断增长的权威。最终元老院决定和凯撒决裂,而没了克拉苏作为润滑剂的两头同盟也唯有毁灭一途。接下来,我们就将简单讨论一下凯撒在行省做出的功绩,试着去理解元老院对他的猜忌,以及他本人日益见长的野心。

就是这样。

发布于 2020-07-03 17:48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炉边谈

    炉边谈

    简单严谨地介绍历史和文化,欢迎各位指出文中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