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經文出現在希伯來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許多學者認為這段經文(有時包含至4:11-16)是作者從一個主要論述推展至下個論述的過度段落。這三節經文包含了後面論述裡的幾個重要主題(4:11-10:25)。例如,雖然作者已提到耶穌的祭司職分(1:3;2:17;3:1, 6),但他暗示著,他將在4:14-16解釋為什麼這對聽眾很重要。
這段經文及其上下文常被解釋為突顯耶穌比利未祭司更優越(這種解釋建立在聖經作者圍繞著耶穌身份所使用的修辭法,如8:6所說,耶穌立下的約是更美的約),以及對利未祭司的批判。許多解經家認為希伯來書5:1-10也是對利未人的批判。
回到希伯來書4:14-16,我注意到的是,在關於耶穌(本身不是利未人)是否有資格擔任祭司的爭論中,希伯來書的作者強調的是耶穌「理解祂所服事的人」的能力。祂能夠「體卹我們的軟弱」、「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4:15)。這與作者先前描繪的耶穌是位「仁慈信實的大祭司」的形像不謀而合,祂之所以「能夠幫助那些受試煉的人」,是因為「祂自己也曾因所受的苦難而受試煉」(2:17-18)
許多人忽略了耶穌在希伯來書裡呈現的豐富的人性,因為這本書還描繪了一位大能的耶穌——祂被稱為「神本體的真像(1:3)」,「立了地的根基(1:10)。」
在希伯來書4:14-16中,我們不可能錯過作者對於耶穌
是人
這一點的強調。然而,作者將耶穌在各方面都經受試煉的形象與祂是升入高天的神子(第14節)這一事實相結合。耶穌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這兩者都反映在希伯來書的基督論裡。
當把這些概念融會貫通後,我明白了受難週只是耶穌受難的縮影,雖然祂最艱難的挑戰發生在那一週,但祂在地上的生活裡經歷著飢餓(馬可福音11:12)和辛勞(約翰福音4:6)等形式的軟弱,並可能一輩子都承受著痛苦的感受。
此外,耶穌身為知曉萬事的神與祂的人性經驗結合,也值得我們在神學上進一步反思。畢竟,還有什麼樣的痛苦是耶穌無法理解的呢?
當我拖著沉重的身子,用意志力驅使雙腿一步一步地爬樓梯時,我定睛仰望著耶穌,就像希伯來書的作者所敦促的那樣(12:2)。
但我如今看到,耶穌並沒有舒舒服服地坐在樓梯口等我。耶穌也拖著身子爬著樓梯。祂很疲憊,也很痛苦。祂和我在一起。
這幅耶穌與我同在且共苦的畫面改變了我。上帝並未要求我承受任何祂自己沒有承受過的事物。當我定睛注視著祂時,我意識到我如今終能更清楚地看見祂,而我其實一直都在祂看顧的視線內。
我不確定對於「上帝的恩典到底足夠在哪部分?」這個問題我己否找到「正確」的答案。但每當這些話刺痛我時,我如今能說:「祢的恩典對我來說是夠用的,因為祢與我同在。」
對希伯來書4:14-16的全新理解也影響了我的人際關係。耶穌能夠對他人充滿同理心和憐憫是因為祂與他們同在,這改變了我對身邊正在經歷痛苦的人說話的方式。有好一陣子,當我與那些痛苦或哀傷的人講話時,我會拼命迴避各種無益的陳腔濫調,因為我知道這些話對我的幫助是多麼微不足道;然而,那時的我還沒有找到可以替代的語言 。
當我對上帝與我共苦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後,我明白「同在」的重要性——我會說「我很難過你正在經歷這一切」,並試圖理解他們的痛苦。
如果我們決意效法基督──或按照希伯來書的說法去靠近祂──那麼祂的同理心肯定是我們要去學習、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我們沒有能力像耶穌披上肉身那樣去背負他人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更深地進入他們的痛苦之中。希伯來書裡的經文引導我祈求上帝讓我能更深入地感受、理解身邊人的經歷,這樣我才能更好地關心他們。
希伯來書的作者為此時此刻的我們帶來安慰──上帝每一刻都賜予我們恩典。在我疼痛不已的那些日子裡,人們常迫使我去盼望痊癒的可能性;他們熱切地禱告,希望我的情況能有所改善。這些禱告雖沒有弄錯方向,也沒有半點惡意,但它們並沒有為我帶來同樣的安慰。
當我與其他經歷慢性病和疼痛的人共情及共苦時,我聽到他們分享類似的挫敗感。我們知道禱告求醫治是好的,這代表著對上帝能力的信任,但我們並不知道痊癒是否是上帝的心意。我們需要在我們的處境下仍能持有的那種盼望及禱告。
對我來說,盼望最終不是以痊癒的形式出現。盼望透過一位同樣在慢性病中掙扎的好友而來,盼望透過希伯來書裡的神學而來。
在我完成希伯來書第4章的研究一、兩年後,一位朋友希望我能就自己慢性病及疼痛的經歷分享我的信仰。在準備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上帝對我何等有恩典。我在念大學期間就愛上了希伯來書,因為我被作者對經文的使用及祭司的圖像所吸引。我從那時起就那麼喜歡這卷書,如今花時間讀它竟是我的工作內容。在我工作的時候,正如上帝曾藉著眾先知說話那樣(1:1-2),祂也透過祂的兒子對我說話。
麥迪遜
·
皮爾斯(Madison N. Pierce
)是西部神學院(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
)新約副教授,著有Divine Discourse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一書。
翻譯:Jane Hao / 校編:Yiting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