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共100首,其中含“桂”类中药共17首(本文“桂”类中药指桂枝,桂心,肉桂,官桂),其中含桂枝9首、桂心5首、肉桂2首、官桂1首,由此可见“桂”类中药有多重要。而我们现今的《中药药典》中,只有桂枝和肉桂,并无桂心和官桂,所以弄清它们是什么对我们应用古代经典名方大有裨益。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四个药,并主要介绍下桂枝:
有关中药“桂”的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载有牡桂和菌桂,列为上品。然经考证牡桂、菌桂为同一物,均为肉桂,只是因其皮之老嫩、薄厚、味之浓淡不同而引出不同的名称
[1]
。
“桂枝”一词首次出现在《尔雅》中,但经考证文中所说的桂枝实为肉桂。在医学史上,“桂枝”作为方名历史悠久,《伤寒论》中很多处方都有这味药,最有名的桂枝汤更被称为仲景群方之魁,但是在桂枝汤项下,桂枝有“去皮”之说,而现在我们用的桂枝是肉桂上的嫩枝,不去皮。经考证大家基本一致认为,张仲景用的桂枝应是今之较薄较细之肉桂,其所言桂枝“去皮”之说指的应是去表面的木栓层。
桂枝以药物名称出现在本草著作中首现于唐代,唐《新修本草》将其作为牡桂之别名予以收录,载曰“大枝皮肌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虽此书有桂枝之名,但是药用部位还不是现在用的嫩枝;目前习用之桂枝药材,于宋代中期开始使用,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陈承于《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桂之“别说”中指出:“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人治上焦药用也”
[
2
]
。
“桂心”这药从唐代开始较盛行使用,如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的当归建中汤用的就是桂心。基本上历代文献都指出“桂心”由肉桂加工而成。如李时珍明确指出:肉桂“厚而辛热,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同时在1977版《中药大辞典》中就清清楚楚写明“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剪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
“官桂”我们比较熟悉,指的就是肉桂。
接下来我们主要说说桂枝这味药:
2020版《中国药典》对桂枝的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记载如下:
【性味与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
能与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
用法用量
】
3〜10g。
【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芳香,树皮灰褐色,被灰黄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cm〜20cm,宽4〜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平滑而又光泽,下面疏生柔毛;叶柄长1.5〜2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白色;花被片6;浆果紫黑色,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10月。
【
生长环境
】:为亚热带特有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等地。肉桂为半阴性树种,幼树喜生于其他植物荫蔽下。长大后,喜充足阳光,适于较湿润的空气及土壤环境。
【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釆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商品规格
】:根据桂枝片直径和破碎率将桂枝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一等:桂枝表面红棕色,切面木部浅黄棕色,片形较为完整,直径≤0.5cm,香气浓;破碎率≤10%。
二等:桂枝表面红棕色,切面木部浅黄棕色,片形较为完整,直径≤0.5cm〜0.7cm,香气浓;破碎率≤10%。
三等:表面棕色,木部黄白色,直径≤0.7cm〜1.5cm,香气弱,破损率≤30%
[3]
。
【
性状特征
】
药材: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饮片: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
【
质量评价
】:以枝条嫩、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图中左边为合格桂枝,右边为不合格之桂枝)
上图右边直径虽然在范围内(1cm以内),但是切面颜色为灰色,闻之味淡,系桂枝挥发油减少的缘故,故为不合格品。
桂枝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油中主含桂皮醛,另有桂皮酸及少量的乙酸桂皮酯等成分。
桂皮油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
桂枝的药理作用还包括镇痛、抗炎、抗过敏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桂枝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包括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等。桂枝促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是桂枝发汗解肌功效的药理学基础,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其温通经脉功效的体现
[4]
。
“肉桂畏赤石脂”是临床配伍禁忌“十九畏”之一,通过上文可知,桂枝与肉桂均来源肉桂植物,不过2020版《中国药典》中说明,桂枝与赤石脂不属于配伍禁忌、可以一起使用。
最后我们来谈谈桂心(即肉桂)与桂枝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两者均能温通经脉,助气化,散寒凝。而桂枝还可入肺经,发汗解表,长于散表寒,用于风寒表证。而肉桂辛甘大热,长于温肾助阳,常用治里寒证,还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原,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夜尿频多、阳痿宫寒等。总之,肉桂善温里祛寒,入下焦而补肾阳;而桂枝气味俱轻,善治表证,主上行而发散于表。使用注意方面,桂枝临床很常用,但是孕妇慎用;而肉桂辛甘大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另外两者都含有挥发油,故煎煮时间都不宜过长。
[1]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赵艺涵,屈会化,赵琰.宋以前《伤寒论》中桂枝名实考[J].环球中医药.2016,9(08).
[3]黄璐琦,詹志来,郭兰萍.《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汇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8,29.
供稿: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王金贵 朱振宇
审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春生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