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以精致优美的高雅文化见长,从18世纪以来的300年中,法国都一直作为欧洲首席的文化输出国而存在,其凡尔赛的宫廷文化深深影响了当时欧洲的所有皇室;直至今日,法国也依然掌握着高端文化市场的话语权,其语言、文学、绘画、哲学、自然科学、建筑、旅游业、美食、时尚产业、奢侈品、电影业等处处都会和艺术相结合,使人再三回味。
但是法国文化有些没能与时俱进,遥远的过去,即国王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是其文化的辉煌顶点,当时,法国是世界的中心,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它一直持续到法国的威望随着拿破仑的垮台而终结。
上图凡尔赛宫前面的花园,
下图伦敦的海德公园。
显而易见,十七世纪的法国是一个严格遵守规范,颇具仪式感的国度,“太阳王”时代的法国无疑是具有“民族自信”的,是欧洲各国膜拜的典范,法国人真的具有傲视天下的本钱。
现在,法国人所说的法语地位,和路易十四时代典雅高贵的法语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法语的“衰败”,让法兰西学院(l'Acadeémie Française)的学究们对法语地位的不断“费拉化”感到痛心疾首,他们想保持住法语的高雅优美的地位,但是却力不从心。
对相当多的法国人(主要是上年纪的法国人)而言,法国是在不断衰落中进入未来社会的;而对于年轻一代的法国人来说,法国的未来在于整个欧盟,法国文化只是怀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