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信息学云论坛第六场报告会成功举行
2020
年
8
月
29
日,中国生物信息学云论坛(第六讲)报告会成功在线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赵方庆研究员和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区健辉(
Kin Fai Au
)副教授作为主讲人。北京大学来鲁华教授、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伯晓晨研究员、清华大学邓海腾教授、北京大学李程研究员担任特邀嘉宾。
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联合体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孙志荣教授首先介绍了即将于
2020
年
9
月下旬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的筹备进展。他表示,本次会议除大会报告外还将开设
12
个分会场及
4
个特别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当前国际生物信息研究的主要方向,希望大家踊跃提交摘要参会,分享研究成果并与同行进行广泛交流。本次论坛主持人、北京生物信息学研究会秘书长朱怀球教授首先对北京生物信息学研究会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北京生物信息学研究会理事长来鲁华教授代表研究会对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联合体以及全国同行对研究会活动的关心及指导表示感谢,希望以后能够更多地与各地方生物信息学学会进行交流,联合举办活动,推动我国生物信息学领域进一步的发展。
赵方庆研究员近年来在计算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算法开发领域取得大量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引用超过
6000
多次,并多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为生物信息学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赵方庆研究员的报告题为
“
环形非编码
RNA
的计算方法学
”
,他首先概述了生物信息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了生物信息学算法开发研究者广泛面临的三个问题,即如何发表得到高度认可的文章,如何对一个方向持续进行算法开发,以及如何开展算法的应用合作研究。赵方庆研究员以本研究组开发的不依赖注释、从头进行环形非编码
RNA
的算法为例,说明有影响力的算法文章需要简单易懂的核心亮点,具备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可行性。其研究组在环形非编码
RNA
领域深耕多年,开发了多种计算方法,实现了环形
RNA
的精确定量及功能注释。赵方庆研究员建议青年研究人员,在选定研究领域后应集中精力对该方向不同的研究对象及内容进行多方面的算法研究,不断积累该领域的经验,将自己的工作系统化,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彰显自己的特色。最后赵方庆指出,最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界对生物信息学算法开发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算法开发研究具有大量的机遇值得研究人员去把握。各位嘉宾和参会者均评价赵方庆研究员的报告精彩全面,深受启发。来鲁华教授指出,赵方庆研究员的报告不仅概述了自己的工作,还分享了其多年算法开发研究的经验与体会,有助于青年研究人员在该领域进行创新及发展。与会教授及参会者就环形
RNA
的产生机理及调控机制、演化关系及成药潜力等方面与赵方庆研究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会场氛围活跃。
区健辉(
Kin Fai Au
)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并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致力于三代测序方法学的发展,在干细胞转录组学及表观遗传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关研究发表在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上。其报告主题为
“
三代测序以及其在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上的应用
”
。区健辉博士本次的报告从三代测序的历史发展,测序原理入手,介绍了三代测序技术的主要特点。其研究组提出并发展了
Hybrid-Seq
方法,即利用三代测序产生的长片段低精度序列作为骨架,通过二代测序产生的短片段高精度序列进行校正,从而显著提高了三代测序结果的准确度。应用三代测序及
Hybrid-Seq
方法,其研究组在胚胎干细胞中发现了大量全新的转录本以及
23
个人类干细胞特异的新基因,这些新基因被证明在干细胞多能性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表明三代测序技术在生物研究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生命体内的基因调控。然而与二代测序发展成熟的算法相比,三代测序的算法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值得把握的研究方向。与会嘉宾及参会人员对区健辉博士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工作表示持续关注。专家学者在线上踊跃提问,与区健辉博士就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算法研究中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区健辉博士也呼吁三代测序方法在实验中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员积极开发适用于三代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算法。
报告会采用腾讯会议(主会场)和虎牙直播(分会场)的方式同步进行,主会场参会人员超过三百人。除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参会者外,也有很多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线参会。参会师生积极提问,踊跃交流,促进了领域内学者间的互相交流,为海内外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