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1月15日,走进建宁县客坊乡中心小学,心愿廊上悬挂着一张张心愿卡片,微风穿堂而过,大大小小的心愿随风飘荡。

客坊乡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距离县城50公里,乡中心小学是建宁县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生276人,其中留守儿童171名。

课间 ,孩子们在心愿廊认真阅读

每年新年到来时,学校鼓励留守的孩子在卡片上写下愿望,挂在心愿廊里。每张心愿卡成了一座座无声的沟通桥梁,老师们可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冬日不再寒冷,心中充满阳光。

让爱走进孤独心灵

“我想让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吃我妈妈煮的饭。”这是三年级(1)班陈越挂在心愿廊的“小小心愿”,看似很普通,却是山里孩子最真挚的心声。

初见10岁的陈越,他坐得十分笔直、端正,显得有些拘谨,不过面对记者的提问也能侃侃而谈,心智似乎较同龄人成熟一些。陈越说,从他记事以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只有寒暑假才会回来相聚。奶奶带着他和弟弟在集镇上租房上学。

“如果爸爸妈妈回来,我最想吃爸爸炒的蛋炒饭。”陈越眼里透露着期待。去年过年,父母待了几个星期就匆匆走了,虽然每天都会和他们视频,但陈越还是会想念他们,说到这,陈越默默低下了头。

一旁的“关爱教师”刘晓妹拍了拍陈越的肩膀,说道:“陈越非常懂事,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是班里的‘守纪之星’,在家也能帮奶奶照顾年幼的弟弟,承担一些家务。”

刘晓妹今年25岁,还未成家,但已是4个孩子的“代理妈妈”。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她还喜欢和他们一起读一本书或打一场羽毛球赛。

刘晓妹说,刚见到陈越时,他特别腼腆,不怎么和陌生人说话。幸好,他奶奶平时在街上帮别人缝补衣服,自己随时可以了解陈越的近况,一有事也能及时关心和开导他。

真心实意的付出总会得到回应。在刘晓妹的关爱下,陈越变得开朗起来,笑容也多起来,有什么心事也会主动和老师倾诉。

陈越(中)专心观看父母的视频,老师都流泪了。

上月,学校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场集体生日会,刘晓妹帮扶的3个孩子参加,陈越是其中之一。刘晓妹为他准备了一份亲手做的小饼干和一段父母的祝福视频作为生日礼物,那天陈越笑得可开心了。

刘晓妹给孩子们送上生日礼物

“孩子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每年生日、儿童节都会给他们庆祝,尽力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每个月刘晓妹都会对帮扶的孩子进行一到两次家访,去不了的时候就通过语音或者视频了解情况。

“我想让爸爸妈妈早点回来……”与陈越同班的钟欣怡也有一样的心愿。

钟欣怡说,她读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就出去打工了,去年过年也只有妈妈回家过年,爸爸在厂里值班回不来,她最喜欢妈妈做的红烧排骨。

钟欣怡的“代理爸爸”谢国添老师介绍,钟欣怡家住客坊乡客坊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她和弟弟跟爷爷奶奶一起住。说起这个小女生,谢国添非常自豪,钟欣怡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在家也非常乖巧懂事。

当记者问她是否想念父母时,钟欣怡愣了两秒,躲避着记者的目光,带着哭腔小声地说了句:“想!”转眼便红了眼眶。

这些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缺少陪伴和关爱,幸好长期以来客坊乡中心小学老师义务担负起“代理爸爸”“代理妈妈”的责任,通过“大手牵小手”等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温暖,让他们孤独的心灵能够得到些许慰藉。

用心帮扶稚嫩肩膀

眼下,学校的心愿廊里还挂着120多个尚未实现的心愿,约100个心愿是希望父母早点回家,约10个是希望父母在外工作不要那么辛苦,其中,还有10个,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帮家里分担压力。

“我希望自己能够快些成长,帮小姑分担家庭的重担。”这是六年级(2)班吴根林的小小心愿。

不得不说,看到这样的心愿着实让人有些心疼。学校副校长谢菁介绍,吴根林小时候父母就分开了,更不幸的是,2018年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已经没有劳动能力,平时全靠政府帮扶及小根林的姑姑接济生活。

见到吴根林时,他正和同学在操场开心地玩耍。吴根林说:“我课外很喜欢打篮球,学校就像家里一样,在这里我可以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在吴根林的身上,似乎看不出经历了重大家庭变故,他性格开朗、外向。

吴根林的“代理爸爸”李蒋明老师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他说:“吴根林之前性格有些孤僻,特别是他父亲去世那年,吴根林突然从学校跑出去,让老师满山遍野寻找,做出许多让老师们费解的事情,可以说是个‘问题少年’。”

为了帮助吴根林走出成长的困境,李蒋明经常和吴根林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时时跟进了解他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课后进行作业辅导和上门家访。

1月15日,放学了,李蒋明提着慰问品,同吴根林一路回家进行家访。路上吴根林笑着对我们说,小姑会经常来看望他们,寒暑假也会接他和姐姐去家里住,小姑对他们很好,知道小姑工作很辛苦,所以每次去小姑家都会帮小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希望能分担一些。

在吴根林家里,李蒋明仔细询问他,在家是否完成好作业,是否有帮爷爷奶奶做家务等情况。

吴根林的爷爷奶奶十分感激学校及政府对他们家的照顾和关爱。“我已经80多岁了,腿也走不了路,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我们就要上街去讨饭了。”吴根林奶奶一边感慨,一边叮嘱吴根林,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和同学们好好相处。

据帮扶负责人范锦军介绍,吴根林一家现在所住的房子属于异地搬迁房,从严田村村里组搬迁至曾家组,共补助了13万多元。

每个月县、乡政府都会给予吴根林一家人均500多元贫困补助及一定的高龄和残疾补贴,党员干部逢年过节都会送去慰问物资,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也会捐赠一些助学金。

学校、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帮扶和关心,让吴根林感受到多重关爱,让他在温暖中成长,在关爱中进步。

“留守儿童往往需要更多关爱,但是怎么关爱更是需要思考的。”校长江德龙说,学校让教师们成为孩子们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要求每位教师对结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谈心交流、节日问候、上门或者线上家访等,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此外,客坊乡积极落实“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求,对客坊乡中心小学23名贫困学生实施“党员扶志”及“教师扶智”帮扶:即由乡党员干部组成“扶志团”,实现“五个一”常态(每个月陪读一本书、每个月座谈交流一次、每个月开展一次思维拓展训练、每个季度入户走访一次、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户外活动),推动贫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思想上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

采访手记:

50公里,一小时车程,让我们又一次近距离接触“留守儿童”,孩子们的乐观和坚强远远超乎记者的想象。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关爱和关注。怎么样既给予他们关爱,又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另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爱他们,一定要用真心、真情,而不是简单的表面工作;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上的朋友,往往更重要。(建宁记者站苏美瑜曾程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