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 名
- 王仁裕
- 别 名
- 诗窖子
- 所处时代
- 唐末五代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日期
- 880年
- 逝世日期
- 956年
- 主要作品
- 《开元天宝遗事》
- 籍 贯
- 秦州上邽(今甘肃 天水 )
人物生平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甘肃礼县人,人称诗窖子。出生于唐僖宗
广明
元年(880年),少孤,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荣。年二十五,始就学。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唐末,为
秦川
节度判官。后仕蜀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复以为
秦川
节度判官。废帝时,以
都官郎中
充翰林学士。
后汉
高祖时,复为
翰林学士承旨
,迁
户部尚书
。罢为
兵部尚书
,太子少保。
晋高祖
时,为
谏议大夫
。历事岐山
李茂贞
、
前蜀
、后唐、
后晋
、后汉、后周,官至
户部尚书
、兵部尚书、
太子少保
。后周
显德三年
(956年),病逝开封宝积坊私第,年七十七岁,诏赠
太子少师
。
主要影响
从他于《
全唐诗
》中仅存的一卷诗歌和其他史料。可以看出他作为诗人的一生所蕴藏的忧国忧民之心,希冀清明盛世的政治理想和身处乱世羁旅之苦的人生情怀,这样的境况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使他在
五代十国
史上成为一个颇具实力和影响的诗人和作家。《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
蒲向明
)是近年出版的研究著作。
蹑尽悬空万冈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祝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少人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
公元921年,年已四十二岁的王仁裕离开故乡至兴元 (今陕西汉中)任
节度使
判官时写下《题斗观山》一诗,则表达的是一个诗人背井离乡和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既想抛却尘世之梦、拨宅成仙,又眷恋故土,希冀有一个太平盛世的迷茫和痛苦的心境。诗曰:
霞衣敬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降霄。
拨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歧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办松柏健,露华凉叶铍金飘。
“当时若效还而楚,尺寸中华未前侵,”这则是在公元928年,他再度南下兴文,瞻仰兴之南山淮阴侯庙时,感古叹今从而写下的诗句,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祖国河山支离破碎和民众深受其苫而痛心疾首的情感。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仇。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鹅洲。
我们从中感受到不仅有物伤其类的哀恸,更有对唐末五代干戈扰攘、武夫悍卒嗜杀成性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除诗歌而外,王仁裕的文章在当世亦堪称出类拔萃,独具特色和魅力。他著有《紫阁集》、《乘招集》、《王氏见闻录》、《玉堂闲话》、《人洛记》、《
开元天宝遗事
》,并辑有《国风总类》五十卷。其中《开元天宝遗事》以直录和写实笔法,记述了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65年)问的佚闻琐事,有人物特写,如名臣姚祟、宋璋、张九龄,奸相
李林甫
、
杨国忠
,名流如大诗人李白等,同时也有写当时风俗时尚的《传书燕》、《鹦鹉告事》、《探春》等篇,对研究当时民风民俗很有资料价值。《
玉堂闲话评注
》是
蒲向明
搜集整理《玉堂闲话》的今存单行注本。可惜《王氏见闻录》大多早已散佚,已难见全貌,对于作为王仁裕后人的我们,已很难读到,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主要作品
主要有《秦亭篇》、《
锦江集
》、《归山集》、《入洛集》、《南行记》、《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等共685卷,又撰《周易说卦验》3卷,《转轮回纹鉴铭》22样,诗、赋、图并行于世,著述之多,流传之广,唐以来少有其比,被时人誉为“诗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