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精神永续
—— 深切缅怀 著名实业家、慈善家 唐仲英先生
王建荣
编者按: 美国唐氏工业创始人、董事长、唐仲英基金会创始人、董事长唐仲英先生,因病于当地时间2018年6月23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逝世,享年88岁。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王建荣教授多次亲历唐先生在苏州大学捐资助教助学过程,今以此文追思纪念,一起缅怀唐先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博大善举。
在景色宜人的独墅湖畔,一座莲花造型的图书馆盛放在苏州大学校园内,夜色中熠熠生辉的形象不仅成为苏州高教创新区的独特地标,更是对图书馆捐资人唐仲英先生爱心善举的恒久烛照。当我第一次踏进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大门时,仰视以唐仲英先生父亲的名字命名的炳麟图书馆时,对唐仲英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而后与唐先生的结缘,更让我倍感先生的可敬和可爱。
捐建科研院所,助推医学发展
2009 年11月26日,唐仲英先生风尘仆仆地从美国来到家乡苏州,捐资在苏州大学建立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从此,一群志同道合的学术游子,放弃欧美大学的工作职位,来到了苏州大学,来到了这一国际化的血液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和教学,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2011 年6月9日,唐仲英先生携基金会考察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我受学校之托,汇报了中心在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未来发展愿景。唐先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我的汇报,感慨地说道:“我来得太晚了!”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唐先生话语虽不多,但我感受到了他对我们工作热情的肯定。
之后几个月,我一直在酝酿一个发展建议,即寻求唐仲英先生及其基金会的更大支持,发展苏州的大医学计划。2011年的教师节,我向苏州大学几位主要领导汇报了以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为起点,拓展科研领域,筹建唐仲英医学研究院,籍此推进苏州大医学发展的建议规划。此建议规划得到了学校支持,得到了唐先生的老朋友、原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血液学权威阮长耿教授的支持。这一建议规划不但涉及国际一流医学大楼,包括医学科研大楼、医学模式动物大楼、医学学术交流中心楼宇的建设,更包括根据苏州大学的基础和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统盘引进有望形成苏州医学优势领域的大批高端人才。建议规划书提交后很快得到唐仲英先生及其基金会支持,而且还协助苏州大学取得了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各级政府的支持,获得了多方的配套资金,协同建设唐仲英医学研究大楼(唐楼)和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唐院)。
2012 年秋,唐楼建设获得江苏省政府立项,唐先生一行兴致勃勃来到独墅湖畔的唐楼建设选址现场。2013年5月22日,苏州大学隆重举行唐楼开工典礼,唐仲英先生,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学各级领导、阮长耿教授,以及一百多位苏州大学师生代表出席了唐楼奠基仪式。我代表唐楼筹建组做了筹建工作汇报,再次阐述了唐楼的使命和苏州大医学发展的愿景。唐仲英基金会执行总裁徐小春女士和各级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唐楼、唐院建设表达了赞赏、支持和期待。如今,雄伟、庄重的唐楼群已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拔地而起。作为单体建筑面积全球迄今最大的医学研究大楼、最大的医学模式动物大楼,唐楼群所展示的,是苏州医学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唐楼群启用后,必将汇聚和培养更多顶尖的生物医学人才,取得更多的重大研究成果,成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创新源,惠泽无数病患。这正是唐先生及其基金会对唐楼、唐院的期望所在。
捐献毕生珍藏,奔马腾跃东吴
唐仲英先生对苏州大学的关心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阮长耿教授任院长时苏州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部的前身)的捐资支持。之后,苏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为唐先生所牵挂。2005年,唐仲英先生捐资建造了被誉为“中国高校最美的图书馆”之一的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成为苏州大学新校区的地标建筑。2011年11月24日,即在做出捐资建设唐楼、唐院决定的一个多月后,唐仲英先生又将唐家的镇宅之宝——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赠与苏州大学。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于1942年(马年)在重庆为好友唐仲英先生的父亲唐炳麟先生的生日特别创作,寓意唐氏一族的龙马气概和奔马精神。唐家四代人,包括唐仲英先生的父亲唐炳麟、唐仲英先生本人,及其两代后嗣数人都属马。《奔马图》诞生于日本侵华年代,先后辗转重庆、香港、旧金山、芝加哥、拉斯维加斯等中美城市,始终伴随、见证、激励着唐先生的创业历程,是唐家的无价之宝,也是稀世之宝。把《奔马图》赠与苏州大学,寄托了唐先生及其家族对苏州大学何等殷切的希望!寄托了唐先生及其家族对苏大人何等特殊的感情!期待苏大人在事业上能够一马当先,永不停蹄!
一生情系桑梓,奖掖德术双馨
吴江盛泽镇是唐仲英先生的出生地,唐仲英先生对家乡苏州吴江桑梓情深,屡屡慷慨解囊,捐资建设医院,改善家乡医疗条件,捐资建设家乡中学的图书馆,捐助家乡学子,援助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早在1998年,唐先生就在吴江设立“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此后,德育奖学金先后在我国20多所高校设立,苏州大学便是其中一所。迄今已有1万名左右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优秀大学生获得唐仲英德育奖学金。难能可贵的是,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是我国最早以“德育”命名的奖学金。选拔获奖学生,强调“立德”为先,要求获奖学生有爱心、讲诚信、立志向、储知识,而且务必要见诸行动,尽己所能去“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唐先生关心学生成长,立意之高令人肃然起敬。
我还有幸担任过唐仲英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这类项目面向全国很多高校,资助力度大,范围涉及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注重为优秀的学者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我深感唐先生不但十分关切我国的科学事业,而且十分体察我国科学家真切、迫切的资助需求。唐仲英先生还十分关心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年来又在全国十个高校设立“仲英青年学者”项目。这个项目旨在资助那些有发展潜力、公益理念,并愿投身公益事业的优秀青年教师。
唐仲英先生是当之无愧的著名慈善家,他的善举还遍及国内外的许多地方和高校,如捐资援建了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浙江大学传感材料及应用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抗震防灾实验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作物育种研究所、清华大学唐仲英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唐仲英拔尖学生培养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仲英书院等。自1996年起,唐仲英基金会先后在全国12个省市的贫困地区捐资设立CTF小学。在国外,他还捐助了芝加哥大学卡默儿童医院、芝加哥大学软骨康复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国际爱心网络组织(CNI)、北岸大学医疗系统等众多项目。
唐仲英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而去,我无法一一写出他的善举和关爱,但先生的感悟和教诲“成功人生不在于财富或学识的积累,而在于尽己所能地贡献社会”已铭记于我的心中,先生的理念“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已根植于无数人的心田。在西安交通大学唐仲英艺术庭院主墙面上镌刻着《唐园记》中的一段文字:“鸿渐于陆,厚德峨峨。先生耆英望重,以虚受人、倾否而泰。犹禹甸甘霖,泽披华夏;如慈航法雨,泽樾万代。” 这极好地概括了唐先生一生无疆的慈善情怀。唐先生的大爱精神和崇高理念,必将连绵永存,发扬光大。
(学部办公室)